段宇宏
海盜是長盛不衰的文藝作品題材,好萊塢的《加勒比海盜》系列是近年最為著名的海盜類電影,當然它還加上了奇幻色彩。就算影評界說它越拍越爛,但票房依舊火爆,可見人們對這種題材的喜愛。
電影里的那些家伙過著目無法紀的生活,他們舉止粗魯,笑聲豪爽,閑暇時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縱橫萬里波濤作奸犯科就是他們的營生,貌似給人一種海上梁山好漢的感覺。
安那其主義是一種政治思潮,也叫做“無政府主義”,由于藐視社會的法律和制度是海盜給大家的印象,所以海盜的旗幟———骷髏旗也被一些無政府主義者用來當作自己的標識。
其實不同地區(qū)的海盜有不同形態(tài)的旗幟,只不過骷髏旗的形象通過歐美文化已經在人們的印象中固化,后來也被廣泛地采用。海盜船并不會一直打著骷髏旗,那樣會提前暴露目標,讓“獵物”跑掉。他們會先掛上偽裝的旗幟,等到接近目標,進入可攻擊范圍才突然掛上海盜旗。
這說明海盜雖“粗”但卻不“傻”,而且還比較精明。文學化的海盜形象與真實的海盜有差距,海盜的精明可不止于此。
比英國還早了150年的“大眾民主”
既然是一種組織,就會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海盜內部如何組織、怎么分配利益、如何解決糾紛,外部世界就知之不多。美國學者彼得·里森在他的《海盜經濟學》里揭示,海盜自有一套政治經濟學,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還超過了很多先發(fā)國家的水平。
18世紀早期,平均每個海盜團伙大約80名成員,大團伙也有200人左右。個別團伙的規(guī)模更為龐大,所以還會組建分隊,如巴沙格繆·羅伯茨船長統(tǒng)領的海盜團有500余名成員,由4艘船組成。
海盜們的平均年齡28.2歲,可以說幾乎是由荷爾蒙旺盛、好勇斗狠的年輕人組成,管理難度可想而知。說來很少有人相信,海盜內部實行民主管理模式。
英國1868年第二次議會大改革擴大選民基礎,才從“精英民主”向“大眾民主”方向邁進。海盜們的“大眾民主”比英國還早了150余年。這并非表示海盜們具備文化水平、擁有先進政治素養(yǎng),而是人的自私本性驅使下,經濟利益推動出來的博弈結果。
討厭和恐懼海盜的人更多,在他們的印象中,海盜必然與偷竊、搶劫、詐騙、斗毆、殺人等勾當關聯,過著混亂無序的生活。其實在海盜的內部,雖然沒有法官、警察和律師,但他們的生活秩序相當井然。
任何組織要成功謀求共同事業(yè),使群體受益,它需要內部的團結與秩序,哪怕是一個犯罪團伙。海盜自會遵循經濟學先驅亞當·斯密總結的原則:某個社會的成員都是殺人越貨之徒,那他們至少必須做到,不以這個社會中的其他人為殺人越貨的目標。
這不是海盜們道德高尚,只有在內部遵循規(guī)則和秩序,才能保障自己安全并獲得利益。道德與規(guī)則的起源本就不是來自人性本善,而是怕遭到對等傷害。
船長和舵手的權力有多大
團伙若想提升效率,增大成功機會,需要提升組織化程度,也就是打造組織造構,同時產生領袖。每艘海盜船上自然要有一個帶頭人,通常是船長。海盜們以武力打家劫舍,無非是想獲得經濟利益,但也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營生,存在著較高的傷亡風險。船長的作用至關重要,如何選定獵物,怎么接近目標,如何戰(zhàn)斗,遇到襲擊怎樣反應,需要有領頭人來指揮,不然就會亂轟轟一窩蜂,毫無戰(zhàn)斗力可言。
海盜船的權力結構與領袖產生方式與正規(guī)商船截然不同,商船通常歸屬于老板或眾股東,他們會聘請一位船長,授予其權力,由他實行絕對的專制統(tǒng)治,掌管著生殺予奪大權。船員們是由投資方支付薪水,交由船長來發(fā)放,服從命令自是首要義務。無論何時,商船上都是等級森嚴,船長及其助手的待遇與眾人也有天壤之別。
海盜船長則由成員們推選產生,而且會有幾位候選人參與角逐,首先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經驗、展示自己的能力,宣講自己如何為共同利益服務的決心,然后海盜們投票選擇出認為優(yōu)秀的一個擔任船長。
商船的船長如果品德過硬且能力出眾,同樣會管理得井井有條,若船長本人品行惡劣,就可能出現克扣薪餉、虐待船員的現象,情況嚴重的甚至鬧出人命,有時候船員們會集體造反,爆發(fā)血腥內斗,以悲劇收場。
海盜船長就任后并不能為所欲為,船長與船員的地位平等,并無等級之差。大家可以跟船長開玩笑、一起吃飯,也可以批評他的錯誤。有一種情況下例外,即發(fā)生戰(zhàn)斗的時候,船長擁有絕對指揮權,所有人必須無條件服從,違者將受到嚴懲。戰(zhàn)斗結束,船長的特權自動解除。
海盜們如果認為船長決策失誤,能力欠缺,經過眾議可以罷免船長。有艘海盜船,曾在一次航程中更換過13個船長。一位叫本杰明·霍尼戈的海盜船長被海盜們罷免,原因是他不愿意劫掠英國船只。
“舵手”在和平時期才是真正具有權威的人,他同樣由海盜們推舉產生。設置這么一個職務的目的是基于分權原則,不想讓船長權力太過集中。平時,船長的決定要經舵手同意才可付諸執(zhí)行。
舵手還有重要職責: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江湖,矛盾在所難免,舵手平時需仲裁海盜成員們的糾紛,怎么裁判由他說了算,包括有時候審判船長;海盜們有規(guī)定,捕獲商船后,金銀之類的財物必須掠走,但舵手可以第一個登船,檢查財物,決定金銀之外哪些可以留給原船主,哪些可以帶走。當然,若發(fā)生戰(zhàn)斗,舵手的權力又在船長之下。
自私本性與“看不見的手”
海盜們的財富是團體用性命換來的,每個人都希望自身利益得到保障,他們才會關心權力的結構,注重利益分配機制的公正性。西印度的海盜們演化出了“海盜憲章”,戰(zhàn)利品的將依據憲章分配,扣除掉維修、購買槍支彈藥和食物等成本后,剩下的利潤才拿出來“分紅”,船長和舵手因承擔了更多責任,所以他們可以多分一些,其余的由成員們均分。
西印度海盜船的協議與賬冊顯示,從船長的權力與責任到利益分配方式,規(guī)定十分詳盡。如“給獵手支付200個西班牙銀幣,給維修和保養(yǎng)船只的木工支付100至150個銀幣,給外科醫(yī)生200或250個銀幣”。成員中受傷者,根據傷殘程度,可獲得不同程度獎勵,如少了右手的,獲得600個銀幣或者6個奴隸;少了左手,則略降一點,獲得500個銀幣或5個奴隸。
對傷殘程度,尤其是左右手腳傷殘的區(qū)別對待,充分說明了海盜們制訂規(guī)則時考慮得細致,畢竟大部分不是“左撇子”。
好勇斗狠的海盜們沒有學過政治學和經濟學,也沒人給他們搞過啟蒙,他們內部能演化出這一套體系,完全是小共同體中人的自私本性驅使。由于事業(yè)的風險度高,使得成員們更注重制度與規(guī)則的設計。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協作才能生存和發(fā)展,合作有利于自己,組織協作需要能保障個體利益的規(guī)則,也就等于保護了大家的權益,它也符合“看不見的手”所闡釋的原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