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頡
【摘要】情境教學法是基于語言認知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它重視語言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具有直觀性、場景化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語言知識點。高中英語課堂中首先應該從問題和生活出發(fā),構建真實的場景;運用音樂、電影,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以文化情境來拓展學生的視野。
【關鍵詞】高中英語 情境教學 改進策略
隨著基礎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日益受到重視。情境教學法是基于語言認知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它重視語言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具有直觀性、場景化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語言知識點。因此,現(xiàn)階段高中英語課程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非常普遍。
一、高中英語情境教學概念
1.情境教學概念。情境最早由美國學者威廉·托馬斯提出。托馬斯認為情境是情境教學的核心,即一種人為創(chuàng)設的場景。情境可以讓學生活動其中,為師生交流提供環(huán)境。中國學者章兼中認為:“情境即利用語言、書寫來交流的社會性場景,也指在學習語言知識時對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產生影響的一種場景環(huán)境”。綜上可知,情境概念較為復雜,但情境更多地表現(xiàn)初一種場景或者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中既有人主觀的作用,也離不開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而“情境教學”恰恰是建構在這種一定環(huán)境下主客體相互作用基礎上的教學方式。
2.高中英語情境教學概念。國內外諸多學者認為,高中英語情境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利用教材,結合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通過創(chuàng)設接近社會實際生活真實情境,調動學生情感認知,提升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模式。具體而言,英語情境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豐富學生情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高中英語情境教學改進策略
1.結合學生實際,提升情境真實性。首先,從問題中尋找情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析問題,是教學過程發(fā)展的實質。高中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一定的詞匯量,教師可以將學習使用權下放,讓學生自主以“生問生答”的形式完成學習過程。從《Earthquake》為例,教材內容大約涉及到500詞匯,這種長度適中的文章為學生“自問自答”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空間。為確保學生學習針對性,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問題設定規(guī)則,簡明要求,誘導學生積極探索,不斷尋找。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后,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評估性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注意學生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礎上,再次深入,進行深層次的羅輯思維。可以說,如此不斷前行的,集聚層次性的思維鍛煉,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其次,從生活中尋找情境。建構主義學者認為,學生自主知識建構必須在特定的、真實的情境下才能夠完成,否則積累的知識屬于惰性的,靜態(tài)的,僅僅是實施儲備的死知識。學生不清楚在何時、何地和何種情況下使用。從這方面而言,教師應該從學生生活角度出發(fā),使得學生知識習得能夠“條件化”和“情境化”。還是以《Earthquake》為例,近些年來國內外地震頻發(fā),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為學生所熟知。通過設計與生活相關情境,讓學生討論地震前所出現(xiàn)的諸多征兆,進而讓學生相互討論地震發(fā)生時自己應該怎么做,發(fā)生后如何自救等相關問題,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中搜尋知識,且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在此過程中,筆者還要求學生可以使用肢體語言、動作語言來展現(xiàn)地震似的表現(xiàn)。這樣,學生往往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一方面對現(xiàn)有知識建構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利用虛擬資源,提升情境趣味性。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開始趨向完善,如《Do-Re-Mi》、《Take Me To Your Heart》等優(yōu)秀音樂往往旋律優(yōu)美,且能夠讓青年人抒發(fā)出自我喜怒哀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利用這些優(yōu)秀的音樂歌曲來營造學習情境,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專注于學習中。
除此之外,影像圖片的直觀,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講解的間歇,運用影片來營造學生樂于接受的情境氛圍,鼓勵學生在此氛圍下訓練自我口語能力。首先,學生可以在原版電影中接受正規(guī)的英語表達,還可以聽到眾多俚語、俗語。其次,英語原版影片的交際環(huán)境較為真實,且會隨著背景音進行,這同樣對學生英語聽力訓練大有裨益。第三,英語原版影片所包含的信息量較大,同樣為學生提供較為直觀的語言情境。從這個角度而言,學生既可以從影片中了解英美文化習俗,也可以學習眾多文化知識,以掌握英語交易方式。
3.注重文化滲透,提升情境拓展性。英語課堂教學必須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從思想角度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意識,讓學生逐漸意識到英語日常的工具作用,以了解、尊重、認同不同文化,為未來學習奠定重要基礎。英語語言的實踐性非常強烈,英語學習的目的在于交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將聽說讀寫融入到文化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強化文化理解層次,讓學生能夠在交流過程中,表達得體、恰當?shù)脑捳Z。
參考文獻:
[1]何齊宗.現(xiàn)代外國教育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14.
[2]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