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屈大均的詠梅詩*

    2018-02-11 10:59:28
    關(guān)鍵詞:遺民詠梅梅花

    陳 瑾

    (陜西理工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陜西 漢中 723000)

    清初廣東番禺著名學(xué)者、詩人屈大均,字騷余,又字翁山,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大家”。早年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復(fù)明活動,后來為躲避清王朝追捕,遁入空門為僧,后又還俗恢復(fù)儒服裝飾。他的一生頗富傳奇色彩,有“廣東徐霞客”美稱。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被人們認為具有李白、屈原的遺風(fēng)。在他的傳世詩歌中,詠物詩占很大比重。本文擬結(jié)合屈大均的身世遭際、詩歌創(chuàng)作對其詠梅詩的主題內(nèi)容及創(chuàng)作特色加以考察探究。

    一、詠梅詩主題內(nèi)容

    屈大均詠物詩包羅萬象,這與他強調(diào)“無物不入”的詩歌創(chuàng)作原則有很大關(guān)系。從他的作品來看,舉凡天文地理、山鳥江花,無不出現(xiàn)在其詩中,并借以表達其忠貞剛正的志士氣節(jié)。在他的《翁山詩外》中,收錄詠物詩將近五百首,其中詠梅詩多達一百余首,可見他對梅花的情有獨鐘。

    屈大均詠梅詩主要包含兩方面的主題內(nèi)容。首先,借詠梅表達對明王朝喪亡的哀傷悲痛之情,以及堅持抗清的意志與決心。關(guān)于他的生平《廣東詩匯》有這樣的記載①:

    (大均)生于南海邵氏,年十六,以邵龍姓名補南海縣學(xué)生員。其父攜之歸沙亭,復(fù)姓屈氏,易名紹隆。永歷元年,從師陳邦彥起義,邦彥殉難,大均赴肇慶行在,上《中興六大典書》。大學(xué)士王化澄疏薦,將官以中秘,聞父病遽歸。父歿,入雷峰為僧,名今種,字一靈。逾年,出游大江南北,遍交其豪杰,聯(lián)絡(luò)鄭成功,入鎮(zhèn)江攻南京。鄭敗,大均歸里,返于儒,更今名。復(fù)游秦、隴,回粵。吳三桂反清,以蓄發(fā)復(fù)衣冠號召天下,大均建議始安,以廣西按察司副使監(jiān)安遠大將軍孫延齡于桂林。后知三桂有僭竊之意,謝歸。年六十七卒。(《廣東詩匯·屈大均小傳》)

    從這段小傳可以看出,明朝滅亡時屈大均不過十五、六歲,他目睹家國被異族占領(lǐng),于是憤而參加了陳邦彥起義。這次起義失敗之后,又忍受著師仇國恥的深哀劇痛,有見南明幾個小朝廷的先后覆滅,使其體會到抗清復(fù)明大業(yè)在清政府強力掃蕩下逐漸冷落的情形。正值青壯之年的屈大均,奔走于南北十余年,為渴求的事業(yè)做著最后的努力。他還曾“聯(lián)絡(luò)鄭成功,入鎮(zhèn)江攻南京”,對鄭成功的軍事行動發(fā)揮了重要影響。這說明,他是一個有實際抗清斗爭經(jīng)歷的詩人,而且對明朝的滅亡有著切膚之痛。

    這樣的思想感情,都反映在他的詠梅詩中。他的組詩《冒雪同郭皋旭入鄧尉山中探梅》《同諸子探梅玄墓》《靈谷探梅》《吉祥寺古梅》《福興山中古梅》《紫峰閣梅》《漁洋探梅歸自東西橫塘作》等,都具有這方面的抒情內(nèi)容。如他的《靈谷探梅》(其二、其三):

    見說鐘山麓,當(dāng)年萬樹斜。誰將遼海雪,來折漢陵花。冷月含邊笛,陰風(fēng)散暮鴉。數(shù)枝當(dāng)輦路,不忍吐瑤華。

    幾樹傍朝陽,猶承日月光。白頭宮監(jiān)在,攀折薦高皇。上苑櫻桃盡,華林苜蓿長。春風(fēng)空有意,先到獨龍岡。

    明立朝之初,建都南京。明太祖曾下令建造、修繕了五大寺院,其中以靈谷寺最為著名。靈谷為南朝所建,歷經(jīng)千年之后,明太祖營建孝陵于此地,并且敕命贍僧千人,所賜田產(chǎn)多倍于他寺。因此,靈谷寺也可看作是曾受大明天子福澤的圣地。靈谷寺之左有梅花塢,植梅千株,春來飄香四溢,花氣氤氳,美不勝收[1]2。這兩首詩寫的就是這里的梅花。

    其二以當(dāng)年曾栽種過萬樹梅花的鐘山山麓入手,描寫雪后的花。在那冷颼颼的月夜,邊笛橫吹,陰風(fēng)中暮鴉四散。有那么幾顆樹上的梅朵之枝,就開在當(dāng)年先皇車輦經(jīng)過的路邊,因太過傷心難受,梅梢上不忍心再開出花朵了。這里,完全是將梅花擬人化,寫出了它對已經(jīng)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的懷念,以及面對即將滅亡的這個王朝的痛苦。梅花的情懷,當(dāng)然就是作者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寫照。

    其三以好幾樹梅花依傍著朝陽而長,承接、沐浴著日月之光輝講起,轉(zhuǎn)而寫白頭宮監(jiān)當(dāng)年曾攀折這些花枝,把它們送給皇帝。上苑的櫻桃已經(jīng)零落殆盡,華林的苜蓿已經(jīng)長得很高。只有春風(fēng)空懷一番情意,率先又吹到了獨龍岡。這樣的以春風(fēng)空吹、苜蓿瘋長而當(dāng)年采梅、賞梅之人已不復(fù)存世的映襯性描寫,傳達的感傷之情是很動人的?!叭嗣娌恢翁幦??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這當(dāng)然是他對明王朝的懷念。

    除這組詩外,屈大均還有很多詠梅詩,其所抒發(fā)的情懷大體不出這個范疇。如《吉祥寺古梅》(七首),這組詩所寫的吉祥寺,其實只有一顆古老的梅樹。據(jù)潘耒《金陵覽古》記載,這個寺院“有古梅一株,虬枝鐵桿,扶疏十畝”[2]17。這個地方環(huán)境清幽安靜,而這顆梅樹,又長得十分蒼翠挺拔。在詩人的筆下,這株古梅更多地具有了人格精神的象征性。

    在組詩中,他說這個梅樹是“受命生南國,孤根不可移”,說它的生長環(huán)境是“空寂無人見,芳馨只自貽。上林松柏盡,珍重歲寒期”,又說它“冰雪歸玄鬢,乾坤寄縞衣”,“枝枝經(jīng)百折,終不畏冰霜”,“朝隨晴日放,暮作白云飛”,等等??催@些詩句,他完全就是以樹為喻,在書寫一種精神和情懷。比如他說“乾坤寄縞衣”,分明就有對明王朝的懷念之情在其中;說“珍重歲寒期”,就完全是對自己人格追求的堅守。所以說,這樣的詩傳達的都是詩人懷念故國、堅守人格操守、誓將抗清斗爭進行到底的決心與意志。

    其次,借吟詠梅花表達對大自然的贊美歌頌

    除了上述借助歌詠梅花表達誓將抗清及懷念故國的遺民情懷之外,他還有不少詠梅詩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歌頌以及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這類詠梅詩,明顯反映著詩人人生晚期的心理狀態(tài),如《梅花下作》(十首)《對梅》(三十九首)等等?!秾γ贰菲淙龑懙溃?/p>

    誰道南無雪,紛紛作早梅。枝頭有紅翠,一啄一花開。

    這首絕句以“誰道南無雪”發(fā)問,以早梅比喻南方的雪,可謂想法奇特。詩人認為南方的雪只不過是變作了梅樹枝頭花朵而已。梅樹枝頭的紅翠花葉中,孕育著一朵朵鮮艷奪目的梅花。這里的梅花明顯褪去了前述詠梅詩中的痛苦與哀傷之情,轉(zhuǎn)而表現(xiàn)出對大自然翠綠鮮紅之色的贊美,對早春季節(jié)梅花一一綻放美景的無限賞玩雅趣。又如《梅花下作》其四:

    山鳥向人喜,梅開已滿枝。銜將三兩片,欲點美人眉。

    山鳥飛旋而喜人,梅開滿枝而亮眼,這本來是令人欣喜的兩樣景觀,但在詩后面兩句里,卻將它們合在了一起。詩人說山鳥銜著幾片梅花的花瓣,似乎是要裝點美人的眉頭。沒有沉重和哀傷,只有輕松與歡愉。詩人借助詠梅而表達的歌詠自然之美、感念生活之美的瞬間情懷躍然紙上。類似的作品又如《對梅》十一:

    向夕山煙斂,花光一片寒。若非香不斷,都作月光看。

    和以上詠梅詩直接切入描寫梅花不同,這首詩則先從梅樹生長的大環(huán)境寫起,寫月下梅花給人的感受。他說時間已經(jīng)是傍晚時節(jié),山中云煙收斂,這個時候梅花已經(jīng)盛開,但它并不給人一種暖色調(diào)的感覺,迎面撲來的是一股清冷之氣。如果不是因為花香襲人,大概會錯把梅花泛射的圣潔光暈看做月光吧!這首詩是對月夜之中梅花的狀寫,主要突出它的清冷幽靜與高標絕塵之姿。此外,還寫到了它香氣馥郁的情形,表達了詩人對月下梅花的賞愛禮贊之情。

    表現(xiàn)類似情懷的作品,在他的詠梅組詩中還有很多。如《對梅》第一首:“只須開一樹,香已滿含風(fēng)”;第四首:“亂落蒼苔面,沾泥亦自香”;第七首:“一花春已滿,香外更無春”;第二十七首:“光生三徑月,香作一林風(fēng)”;第十七首:“夜深枝上鳥,驚出月光頻”等。

    二、創(chuàng)作特色

    第一,多所寄托。在詠梅詩創(chuàng)作中,他常常采用擬人、比喻、象征等手法來抒情。用到擬人手法的如下面這首《梅花》詩:

    病起發(fā)全白,梅花同皓然。孤生霜蒂弱,半槁玉顏妍。濯魄當(dāng)晴月,吹香過暮煙。無情誰似汝?一朵一瓊仙。

    詩人自己病起發(fā)白,但是他卻說梅花也潔白得和我的白發(fā)一樣。然后使用“孤生”“玉顏”等描寫人的詞匯狀寫梅花之精神氣韻,把梅花人格化了,以人擬花,借花照人的慘狀。

    用到比喻手法如前所述《對梅》(其三),以早梅比喻南方的雪,寄托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用到象征手法的如《福興山中古梅》:“念是先朝物,風(fēng)雷不忍侵。桐焦空有尾,竹老已空心。以道酬泉石,無言閱古今。幾宵明月上,為子動瑤琴。”詩題雖為古梅,但整首詩都在追溯前朝,以福興山中的古梅象征前朝舊物,寄托了詩人對于亡國的思念之情。

    第二,遺形寫神。為了突出梅花的精神氣質(zhì),詩人往往簡省描寫其形狀。在他的詠梅詩中很少出現(xiàn)正面描寫梅樹姿態(tài)、枝干形狀、花瓣形態(tài)、花瓣顏色等的句子,而多是描繪梅花氤氳的香味、超拔絕塵的精神氣質(zhì)等。如《對梅》三十八:

    香自梅花始,春從子夜回。坐深煙影下,心與蕊爭開。

    前兩句概括寫來,寫香氣,卻并未深究梅花有什么樣的香氣,到第二句筆鋒一轉(zhuǎn),卻寫春天之回還,突出梅花報春的性質(zhì)與作用。最后兩句,從自己深坐花下的感受著筆,寫對梅花的賞愛與留戀。這就是采用了側(cè)面烘托的方法,避開正面著筆的質(zhì)實,從人的感覺角度寫梅,從而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和余地。又如下面這首《梅花》詩:

    不幸無霜雪,炎方受命偏。嚴寒原本性,困苦卻高年。隔歲圖孤立,先春亦偶然。無窮憂患意,知子解相憐。

    同樣采用了遺形寫神手法。全詩似乎將梅花當(dāng)作知心人來看,寫它遇到霜雪的不幸際遇,最后回到他自己與梅花同病相憐這層意思上來。詠物而側(cè)重突出對象的精神氣韻,這是一種很高明的寫法。因為任何外物的描寫都有可能掛一漏萬,不做具象的描寫,而把想象的余地留給讀者,這樣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產(chǎn)生共鳴。

    第三,體式多樣。表現(xiàn)為詩體多樣、隨心所欲。他的詠梅詩有古體、律詩、絕句等形式。古體又有五言古詩,如《梅花村作》:

    路從賣酒田,乃至梅花村。羅浮梅大宗,太古多遺根。紛紛諸巖谷,紅白皆子孫。蔽虧玉女峰,含吐扶桑暾。依依綠毛鳥,朝夕相寒暄。自名曰幺鳯,啾嘈似有言。團團以相抱,首尾無一存。倒掛以自娛,雌雄情何敦。氤氳兩翅間,一一梅花魂。

    有七言古詩,如《梅花嘆》:

    今歲南天太暄暖,梅花瘦損無肌膚。梅花命苦要寒凍,多食風(fēng)雪方肥腴。一朵開殘始一朵,未開已落無根株。檀香玉蝶半成蛻,葳蕤不得長黃須,多因絕粒少高潤,長饑遂成山澤癯。姑射枉稱似處子,留候久已非美姝。經(jīng)旬僵臥委籬落,珠玉咳唾誰霑濡?安得驚精一含嚼,紫圭成煙俄復(fù)蘇。

    此外,還有《羅浮探梅歌為臧喟亭作》《梅花泉》等。

    律詩又以五言律詩為代表,如《同諸子探梅玄墓》:

    濛濛千萬樹,香在未開時。雪里人空望,風(fēng)前自不知。山光寒更出,水氣暖方滋。十里松衫暗,重來月滿枝。

    其他如《紫峰閣梅》《冒雪同郭皋旭入鄧尉山中探梅》《漁洋探梅歸自東西橫塘作》等亦是以五言律詩這種體式來描繪梅花的。

    此外,詩人尤其擅長使用組詩形式創(chuàng)作詠梅詩,從而多方面展示了他豐富的情思和創(chuàng)作才力。如《吉祥寺古梅》(七首)《梅花下作》(十首)《對梅》(三十九首)和《梅花》(七首)等等,其中《梅花下作》(十首)和《對梅》(三十九首)皆為絕句。單首詩不足以完全表達詩人對梅花的感情,所以他以組詩為之,這也可見屈氏對于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學(xué)習(xí)。

    三、詠梅成因

    詩人詠物詩中梅占較大比重的一個重要原因與作者的遺民身份不無關(guān)系。關(guān)于遺民,歸莊言道:“凡懷抱道德不用于世者,皆謂之逸民;而遺民則惟在廢興之際,以為此前朝之所遺民也。”“故遺民之稱,視其一時之去就,而不系乎終身之顯晦,所以與孔子之表逸民,皇甫謐之傳高士,微有不同者也?!盵3]170歸莊以“逸民”和“遺民”并提,很好地解釋了兩者之間的區(qū)別,亦指明了“遺民”的內(nèi)涵:興廢之際的前朝遺民。前面介紹屈大均生平時,我們了解到明朝滅亡時,他不過十五、六歲,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國家被異族所侵占,此后,大均和其他亡國之子一樣淪為了遺民。王朝新建之初,到處動蕩不安,清政府急需拉攏前朝名士借以穩(wěn)定人心,這對大多數(shù)遺民來說都十分痛苦。不愿以一己之身仕二朝的士人或隱居山林以避世,或遁入空門以忘塵。但事情遠遠沒有如此簡單,誠如孫靜庵所言:“宗國淪亡,孑遺余民,寄其枕戈泣血之志,隱忍茍活,終身窮餓以死,殉為國殤者,以明為尤烈?!盵4]375身為遺民之士的屈大均選擇了后者,他不愿意出仕滅亡了自己國家的新王朝,他欣賞那些隱居山川或遁入空門的亡朝遺民,反映在他的詩中即借梅的冰清玉潔、耐寒、孤傲等品質(zhì)來表達對堅強、高潔人格的贊美。如“只須開一樹,香已滿含風(fēng)。清絕無魂夢,相看至夜中?!?《對梅》其一)“一朵朝來吐,聞香識是春。天將香所自,密與歲寒人?!?《對梅》其二)寫出了梅花在寒冷中的香氣逼人,凸顯詩人的高潔品質(zhì),梅與人融為一體?!榜橙辉旗F窟,疑是六朝僧。鶴發(fā)垂千尺,苔衣覆幾層?枯枝全化石,冷焰忽銷冰。慚愧春華發(fā),教人見古藤。”(《開先寺古梅》)詩以“云霧窟”“六朝僧”“鶴發(fā)”“苔衣”“枯枝”“冷焰”“華發(fā)”“古藤”等一系列冷色調(diào)的意象鑒賞古梅,塑造了一個在風(fēng)雨中依然傲立的斗士形象,從中似乎讓人看到了詩人自己。

    然而舊朝已亡,屈大均并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局面,他始終抱有希望,所以后期才會有那么多次參加各種反清的活動??僧?dāng)永歷帝遇害,鄭成功退居臺灣客死他鄉(xiāng),摯友魏耕被殺等等諸多不利于抗清的因素交織在一起時,屈大均已感到力不從心,焦頭爛額,反清復(fù)明的大業(yè)更是看不到希望。他一人的奮斗,就像梅花獨自傲立于寒雪之中,《吉祥寺古梅》(五首)可謂是此時詩人的真實寫照。

    其一:

    受命生南國,孤根不可移。寒光含雨雪,元氣在茅茨??占艧o人見,芳馨祗自貽。上林松柏盡,珍重歲寒期。

    其二:

    一夜東風(fēng)拂,春回半死根?,幦A答霜雪,碩果孕乾坤。豈有山川秀,居然鸞鶴尊。惟應(yīng)招隱士,來此日攀援。

    其三:

    枝枝經(jīng)百折,終不畏冰霜。到地花仍發(fā),橫空影自長。月中那可得,人外始聞香。夜夜難為寐,因君拂石床。

    其四:

    山中長自傲,不愧此寒肌。冰雪歸玄鬢,乾坤寄槁衣。朝隨晴日放,暮作白云飛。一自冥心坐,聞香每發(fā)機。

    其五:

    白云開半樹,香已遍晴春。明月曾無夜,空山豈有人。風(fēng)驚飛瀑斷,雪灑落花勻。坐久石床暖,氤氳一氣新。

    詩人以組詩來描繪梅花在各種嚴峻條件下,傲然獨立。這種精神和品格難道不是與他以一己之力為反清復(fù)明到處奔波很相像嗎?可悲的是,梅花在嚴寒中堅持了自己的本心,獨自開放,暗香自來,他卻因為勢單力薄,最終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初衷,了卻殘生。

    [注釋]

    ①本文所引屈大均詩皆出歐初、王貴忱主編《屈大均全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年版),下文不再標注。

    [1]嚴志雄.體物、記憶與遺民情境:屈大均一六五九年詠梅詩探究[J].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02.

    [2]潘耒.金陵覽古[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清)歸莊.歸莊集·歷代遺民錄序文(卷三)[M].北京:中華書局,1962.

    [4]孫靜庵.明遺民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猜你喜歡
    遺民詠梅梅花
    淺述“水洗(刻繪詠梅)”的創(chuàng)作
    山東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54
    張詠梅錦雞坪就義
    張詠梅錦雞坪就義
    家教世界(2021年7期)2021-03-23 08:49:14
    點絳唇·詠梅月
    黃河之聲(2020年5期)2020-05-21 08:25:14
    梅花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為元代西夏遺民營建說
    西夏學(xué)(2017年2期)2017-10-24 05:34:22
    梅花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guān)系
    蒙元時期金遺民研究——以金遺民的地域特性為中心
    梅花引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21
    太仆寺旗| 治多县| 丘北县| 喀喇沁旗| 错那县| 延安市| 阿克苏市| 略阳县| 繁峙县| 崇文区| 田林县| 东平县| 独山县| 政和县| 祁阳县| 宜良县| 贵阳市| 郧西县| 安国市| 巴彦淖尔市| 枣庄市| 蓬莱市| 昌邑市| 太康县| 大足县| 河曲县| 香格里拉县| 增城市| 旬邑县| 沁水县| 宁陵县| 巢湖市| 肥乡县| 临城县| 长治县| 巧家县| 西峡县| 楚雄市| 青州市| 平陆县|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