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豐 高 威 張新貴
(大豐鼎盛農業(yè)有限公司,江蘇大豐 224153)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之美譽,含有優(yōu)質膳食纖維、食用蛋白、多種維生素、多種有益的礦物質以及皂苷、黃酮類、類胡蘿卜素、酚醛酸等生物活性成分。隨著我國牧業(yè)的發(fā)展,紫花苜蓿市場需求旺盛,具有較好的種植前景和效益。
紫花苜蓿屬于豆科植物,根粗壯,深入土層,根須發(fā)達,含有根瘤菌,可將空氣中植物不能吸收的游離氮轉化成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化合態(tài)氮。作為綠肥,可為土壤提供大量有機質,對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壤品質具有明顯的效果。
1.1 選地 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pH值6~8的田塊。苜蓿的軸根深達2 m,種植苜蓿的地塊,地下水位最好在1~2 m以下。在種植上要側重于大面積連片,以便于各種機械作業(yè)。
1.2 整地 播前要深翻、耙塘、碎土,以利于播后出苗。犁地深度25~30 cm,將雜草翻入深層,然后耙平,拋施底肥,打旋耕。旋耕一定要將土壤打細碎,以保證種子和土壤的充分接觸,因為苜蓿種子細小,露種會影響出苗。
1.3 底肥 每667 m2施用復合肥(15-15-15)20 kg,用作基肥。1.4 品種選擇 可選抗旱、抗寒、高產的苜蓿品種,如南苜701、標靶等。
2.1 播期 播期一般在9月15日至9月25日,此時地溫、土壤水分較適宜苜蓿發(fā)芽。水稻茬口較晚,最晚不能遲于10月中旬,再晚不利于苜蓿過冬。
2.2 播量 一般情況下播量每667 m2為1.0~1.2 kg。土壤條件不好的情況下,要適當加大播種量。
2.3 播種深度 苜蓿種子細小,幼芽細弱,頂土能力差,播種深度是影響出苗好壞的關鍵,在土壤墑情適當?shù)那闆r下,最佳深度為0.5~1 cm。若土壤較干旱,最佳深度為1~2 cm。播種過淺,不利于種子與土壤接觸,吸水萌發(fā),播種過深,則不利于種子萌芽破土。
2.4 播種方式 本地區(qū)主要以條播為主,撒播為輔。
2.4.1 機械條播 其行距一般為25 cm,該播種方法便于通風透光,利于獲得高產。大面積種植時,一般采用播種機條播。播種機要帶鎮(zhèn)壓滾輪。苜蓿種子細小,鎮(zhèn)壓可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利于土壤保墑,種子吸水萌發(fā)。
2.4.2 人工撒播 該方法多用于小面積苜蓿地或坡地上播種,也有部分綠肥田使用。一般將種子撒在地表后,用耙耬一遍,淺覆土,可使苜蓿在雨水適宜的情況下出苗良好,但由于覆土深淺不一,出苗不整齊,所以該方法只適用于粗放經營或無法機械條播的情況下使用。
2.5 毒害性 不要在出苗不好的地塊補種,因為老的根系分解時會釋放出有毒物質阻止苜蓿種子萌發(fā)。
苜蓿草建植后,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排水等措施都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各地因環(huán)境條件,農業(yè)生產方式不同,田間管理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一年兩茬的地區(qū),以苗肥、田間除草及多收一茬青草為主;一年一茬的地區(qū),以苗肥及田間除草為主;作為綠肥的地區(qū),一般施一次苗肥即可。另外,本地區(qū)雨水較多,要及時清理田間溝系,防止積水超過24 h。長期浸水會導致苜蓿死亡。
3.1 施肥 一般情況以機械拋施為主,長勢較差地塊噴施葉面肥。苜蓿生長期需要大量的磷鉀肥,很少需要氮肥,但在苗期及刈割后,長勢較弱,需要補充適量的氮肥。(1)苗肥選擇在播后25~30 d拋施復合肥(15-15-15)10 kg/667 m2。(2)返青肥是在驚蟄前后,一般在3月上旬,每667 m2施用磷酸一銨7.5 kg,氯化鉀7.5 kg。(3)刈割后追肥,對于收二茬苜蓿的地塊,在頭茬苜蓿收割完成后,在土壤墑情允許的條件下,每667 m2施用復合肥(15-15-15)10 kg,或磷酸一銨和氯化鉀各7.5 kg。
3.2 田間除草 在苗期,根據田間草情及時化學除草。每667 m2用苜草凈(5%咪唑乙煙酸水劑)130 g,蓋草能(108 g/L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50 g。
3.3 病蟲害防治 本地區(qū)不易發(fā)生病蟲害,一般不用防治。如果發(fā)生病蟲害,要根據田間情況,適時防治。主要害蟲有蚜蟲、小夜蛾、盲椿象、薊馬等,可用480 g/L,每667 m2用毒死蜱乳油50 mL防治。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銹病、褐斑病等,每667 m2可用70%甲基拖布津可濕性粉劑100 g防治。
一般選擇在始花期開始收割,最晚不能超過盛花期。收割方式有人工收割和機械收割兩種。
頭茬在4月下旬,此時產量高,草質好。收割太早會使苜蓿產量降低,收割過遲,會使苜蓿莖稈木質化、營養(yǎng)流失,降低品質。另外,刈割次數(shù)苜蓿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強。根據本地區(qū)種植習慣及結構,下茬作物為玉米,刈割2次較為適宜,兩次刈割間隔30~40 d,下茬作物為水稻,一般刈割1次。首次刈割應留茬3~5 cm,過低不利于下一茬苜蓿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