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龍泉中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少年養(yǎng)志,成年養(yǎng)德??涩F(xiàn)在的部分中學生學習動機欠缺,感恩意識淡薄,校內(nèi)外表現(xiàn)令人費解,特別是對問題學生的處理上令老師煞費苦心。要想改變這樣的學生,教師就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感動他,喚醒他,使之成為有志少年。
周一升旗時,初一梁主任與同學們的互動——搬運泥塊活動,我覺得非常有教育意義,當他說到參觀工廠看到工人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付出那么多的汗水,而所有的辛勞只換得這么點報酬時,我感受頗深,因為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我在中學時假期打工經(jīng)歷的一幕幕浮現(xiàn)在眼前,而這次活動的開展意義深刻。
今天的我站在三尺講臺,為人之師,為子之父,更有深刻體會——家長們的辛勞只為子女有一個更好的明天,但是家長工作時的艱辛,今天的孩子卻極少能有深刻的體會,好多初中的學生仍然在無憂無慮地玩,更多的是讓人感到揪心。
少年養(yǎng)志,成年養(yǎng)德,今天四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加和諧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但看到一些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佳,精神萎靡不振,沒有一點朝氣蓬勃的樣子。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沒有理想,缺乏動力和興趣的緣故。有理想有抱負的同學生活一定是充實的,甚至很多時候會有時間不夠用的緊迫感,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些名言的激勵下,成就了多少有志少年,他們有的保家衛(wèi)國,有的成了一代名醫(yī),還有的成了受人尊敬的人民警察……可再看看現(xiàn)在的學生更多的是沉迷于“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那些虛構的刺激的網(wǎng)絡游戲了,整天渾渾噩噩,無所事事,著實令人擔憂。
面對這樣的學生,怎樣才能讓他們愿意學,喜歡學呢?答案就是——興趣。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老師和家長的輿論價值導向會不斷調(diào)整學生學習的方向,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是重中之重。
初三有一名學生名叫成材,家庭條件極差,爸爸在一個小煤礦上工作,不幸被砸傷了腿,癱在床上。媽媽四處打工維持生計,還供著成材上學。家庭生活的拮據(jù)可想而知,可就在這樣的家庭里他卻不懂得珍惜,不愿意學習不說,還經(jīng)常給家里惹事,動不動就和同學打架,更讓人鬧心的是嫌棄爸爸是個病人,對媽媽辛勤的付出沒有一點感恩之心,經(jīng)常頂撞媽媽,不聽媽媽的話。面對這樣一位同學,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幫助他,讓他覺醒,讓他進步,我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探討怎樣才能喚起他的上進意識和感恩之心?對于這個學生我批評過、斥責過、也曾狠狠地嚇唬過,可就是沒有一點成效。我突然想起西漢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揚雄的一句話:“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范也。”作為一名教師,更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尊重的愛,這種愛是溫暖的、無私的;孩子犯錯時,多給孩子一個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會給孩子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孩子最好的幫手??蓪τ谒页伺u又幫孩子做了什么呢?夜晚,我輾轉(zhuǎn)無眠,該為孩子做點什么了。于是,我決定每周五下午給我的爸爸、媽媽送好吃的時候一塊帶上他,讓他感受我為父親按摩,幫母親承擔家務的孝行。借這樣的機會和他聊天,聊父母的不易,作為晚輩要懂得感恩等,通過我的行動和話語讓他受到感染,受到熏陶。臨走時并為他的父母也買上一份讓他帶回家去。開始,他百般不理解,可后來漸漸的他意識到了什么,意識到我這樣做的意圖。接下來的日子,他開始變得沉默,再接下來他漸漸有了行動,學習變得積極主動,下課后也不出教室在教室看書,經(jīng)常跑到我的辦公室向我匯報學習情況。半年后,他的成績上升很快,幾乎所有的任課老師都說他像變了一個人。
是啊,孩子是處于發(fā)展中的人,每個孩子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每個孩子都有發(fā)展的可能和潛力,教師只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與孩子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地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打開孩子的心結,才能成為孩子真正的良師益友。
后來在家長會上,他的媽媽和我說了他在家的表現(xiàn):給他爸爸按摩、幫他翻身,還主動幫助媽媽掃地、挑水。此時的家長用她那雙粗糙的雙手握著我的手,握了再握,不時地向我致謝。
“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地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一棵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成長是慢慢等待?!?/p>
愛要不徐不疾,靜待花開。
古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多數(shù)人都以為把刀磨了,砍柴的效率就高了,但是科學實踐證明,其實把刀燒紅了放到水里淬火,才能真正更好地利其“器”,才能讓——“器”有本質(zhì)的改變。而這里的學問才是大學問,我想教學生亦是此道理。作為一個成功的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想學生之想,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打動學生,最終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
“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做一輩子的磨劍客,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