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丹
(廣西百色平果縣北京師范大學平果附屬學校)
課堂教學是要講究時效性的。如果教學時間花費很多,但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卻很貧乏,這就說明此教學過程是無效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創(chuàng)設平等的對話氛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利用課堂教學主陣地,提高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教學設計要有取舍,講究課堂訓練的實效性;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重難點突出、目的明確;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一個理想的課堂,是應該能聽到學生自由表達的聲音的。師生雙方在平等對話中共同探討,教學相長。在和諧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不拘泥于形式的交流,不過分嚴厲的互動,可以推動老師和學生共同進步。創(chuàng)造出和諧至上的語文課堂氛圍,讓學生不僅僅把你當成高高在上的老師,更可以當成平易近人的朋友。師生的角色也是多樣的,朋友式的、親人式的、伙伴式的,等等。種種教學角色的轉變,可以更好的走進學生的內心。在這樣一個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興趣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調動,個性得到張揚,想法得以表達。進而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學習這種開放式教學的語文。而這種新方式,就是新課標要求的:“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種方式。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边@句話的意思就是最擔心的是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毫無疑問,只要有疑問的內容,才是我們追根問底,自主探究的對象。自主探究,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的過程;注重“引導學”,而不是“滿堂灌”。例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從過去的教師引導朗讀,“填鴨式”記憶方式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翻閱字典和小組互相交流,由學生帶領學生進行領讀認字;而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讀、同桌分角色讀、全班齊讀等多種方式,達到朗讀中感悟的目的。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合理設計問題,讓學生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交流想法,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在作文課堂上,重點考察學生寫作文的思維方式,而不是模仿他人的作文,在修改中提出意見。魯迅有句名言: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作文的方式也很重要,首先通過學生自我修改找出自己的不足,在點評優(yōu)秀作文時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缺點和有點;接著使用同學之間互相批改這一方式,讓同學之間互相借鑒、互相學習;最后再進行全班共同批改,從字詞句到修辭、結構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初稿——修改稿——抄正稿”三個階段,使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穩(wěn)步提升。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也是所有課程中基礎的一門學科,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尤其重要,這就好比蓋房子打地基,地基打得牢不牢,直接關系著樓房蓋的穩(wěn)不穩(wěn)。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文字,怎樣學習才能使我們的學生較快較好的掌握聽說讀寫的能力,這就是語文教學中的核心所在。
1.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現(xiàn)在的我們很喜歡講解,卻很少習慣于傾聽,我們的學生也一樣,喜歡自由表達,喜歡夸夸而談,但是每當有同學回答問題時,卻很不喜歡認真聽,作為教師,要告訴學生懂得傾聽是一種修養(yǎng)。在聽的過程中也要有所要求,如要聽清楚語段中的重點信息,要善于歸納總結概括,要準確理解語段的含義等。
2.說是一種表達能力的鍛煉,現(xiàn)在的教材中都有安排“口語交際”這一環(huán)節(jié),但是許多語文教師對待此環(huán)節(jié)并不重視,所以也直接導致了現(xiàn)在許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是欠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如果不能夠準備表達自己的意愿,勢必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所以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多種活動,如演講、辯論、講故事、戲劇表演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讀,顧名思義就是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階段,要鼓勵學生大聲朗誦,書聲瑯瑯是語文課堂應該有的一種常態(tài)。小學階段的課文內容并不難理解,不需要做過多的講解,而且反復的朗讀就可以起到幫助理解的作用。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受啟發(fā)??傊?,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最好方式,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4.寫,寫作能力是現(xiàn)在學生比較欠缺的一種能力?,F(xiàn)在的學生雖然大量的接觸信息化網(wǎng)絡,能從中獲取很多想要的知識。但是信息化也有其弊端,就是學生往往與生活實際相脫離,沉迷于網(wǎng)絡世界。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缺少真情實感,喜歡編造篡改,很難有打動人心的文章出現(xiàn)。而且隨著網(wǎng)絡的越來越普及,學生們接觸到的都是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從沒有完整的讀過一本書。碎片化的閱讀導致學生很難沉下心來去閱讀,而我們知道,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大量的閱讀是很難寫出好的文章。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讀完整的讀物,要專門開設閱讀課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習慣,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學會做讀書筆記,采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學會把文學作品中閱讀到的文字,句式,立意,經(jīng)過自己的理解加工運用到自己的表達中去。在良好的閱讀基礎上,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過去課堂教學中,在課上所有的時間里,老師把課本講的過細,只剩下填鴨式的講解,追求數(shù)量而不講究效率,學生無法自我消化老師所講的內容,課外作業(yè)質量得不到保證,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呢。其實,我們的語文課堂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是“二一一”的教學模式。“二”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只能利用20分鐘的時間,在這20分鐘的時間里,教師的講解要有取舍,學生自己看書能懂的、學生經(jīng)過思考能理解的、學生經(jīng)過小組討論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就不要進行過多的講解,教師的講解一定是起到點撥、引導作用的;“一”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要占到10分鐘,合作學習其實就是“頭腦風暴”,大家的思維火花在一起碰撞,一定會出現(xiàn)令人驚喜的結果,所以不要忽視合作學習的巨大優(yōu)勢,教師也不要擔心合作學習會導致課堂稍顯雜亂,只要學生爭論的是跟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就應該給予肯定;“一”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檢測要占到10分鐘的時間。
總之,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素養(yǎng);使用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減少無效環(huán)節(jié),等等。只要我們遵循以上教育原則,并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并不是一個遙遠的話題。
參考文獻:
[1]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有益探索.新課程,2012,(02).
[2]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做法.發(fā)展,2012,(02).
[3]淺談新課改下高效課堂的幾條途徑.課堂內外,2013,(05).
[4]淺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市家教,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