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巧英
(甘肅省永登縣城關鎮(zhèn)高家灣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因此,關注學困生,帶領他們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
(一)加倍關愛,排解壓力,喚醒學困生的求知欲與學習動機
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差,在學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頭來,經(jīng)常受到批評和歧視,有較強的自卑感,壓力較大。作為教師,對這部分學生應該更加關心,包括他們的學習、生活、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提高他們在同伴中的形象,以愛心喚醒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提倡賞識教育,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歌德曾說:“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點,是前進的力量。學困生何嘗不希望受到賞識呢?作為教師,要用放大鏡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認真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勢,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其在實踐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無意中的一句話就會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那就讓我們用賞識教育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信心,帶他們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學困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知識斷層各不相同,掌握的知識各不相同。如我在教五年級的《圓明園的毀滅》時,通過課前了解,班上的學困生幾乎都對重點詞語不能正確書寫、不能流利的朗讀課文,更不要說了解時代背景了。于是,我便利用課前為他們補上這一課,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他們顯然也能跟上。首先,認真地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詞要查字典,掃清“絆腳石”,讀通課文;其次,再讀,弄懂句子;再次,熟讀每一個自然段,理解每一段寫什么;接著反復讀,體會短文所要表達的情感;想一想作者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什么寫作方法;最后,完成閱讀練習題。學困生在起初閱讀時顯得相當吃力,我堅持不懈,每周對這些學困生進行兩次閱讀訓練,同時,給予基礎知識的補習輔導。讓我欣慰的是經(jīng)過一年的練習,這些學困生的基礎知識鞏固了,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還鼓勵他(她)們堅持寫日記,這樣可以鍛煉寫作能力。因此,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困生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通過課前對學生的了解,幫助他們將各斷層補起來,獲得基本的知識技能,提高學習語文的整體能力。
鼓勵大膽提問。學困生雖然知識點缺失多,存在的問題多,他們認為“帳多不愁”最不喜歡提問,或許不敢提問或不會提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碧岢涮柹僖稽c,問號多一點。教學中,教師提倡不懂就問,問者最光榮。不管問題有多么簡單,只要自己不懂就要問。消除了學困生的膽怯心理,為他們提問掃清了路障。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也證明了這一點。有一個女生,五年級末語文考了44分,被許多教師宣判“死刑”說她肯定考不及格。在我的鼓勵下,她不懂就問,凡是她在練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她都會問且執(zhí)意要我出題給她練習。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她終于以67分的成績打破了“預言”,創(chuàng)造了屬于她自己的奇跡。從這位學生身上,我更加堅定了使用“鼓勵學生不懂就問的教學策略”。
(一)重視學法指導,不讓新知變疑點
對學困生的輔導是轉化學困生的重要途徑之一。我提倡“笨鳥先飛”。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達到同樣的目的。利用課余時間,針對學困生作業(yè)當中存在的錯誤及時給予輔導,重點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上的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睂iT為他們設計一個糾錯本,將錯誤的作業(yè)再做一遍,學會對知識方法的歸納整理,不讓新知識再累積疑點,提倡當天問題當天清,決不留下后遺癥。
(二)手拉手,向前走——“疑問消除法”
實現(xiàn)一個優(yōu)生帶動一個學困生的幫扶活動,為其命名為“手拉手,向前走”。即為每位學困生找一位小老師。首先教師根據(jù)學困生的具體情況與學困生一起整理自己知識的斷層,形成若干個細化的小問題,羅列在一個表格中,讓小老師為其輔導,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注明時間和日期,由教師出題檢驗后寫上評語,及時評價和鼓勵,啟發(fā)學習的動力,使問題由多到少,逐個解決。由于優(yōu)生與學困生呆在一起的時間較多,能使學困生的問題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相應的輔導和幫助,增強輔導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宋青.轉化小學語文學困生的點滴嘗試[J].現(xiàn)代閱讀,2012,(07).
[2]鄧云珊.小學語文學困生現(xiàn)狀調查以及轉化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16.
[3]何文娟.小學中年級學困生的現(xiàn)狀及其轉化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