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英奎
(遼寧省岫巖縣中心人民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300)
血管瘤是臨床常見良性腫瘤,肝血管瘤發(fā)生于肝臟部位,常見的有海綿狀血管瘤、毛細血管瘤等,單發(fā)、多發(fā)病灶均可出現(xiàn),常分布在肝右葉,發(fā)病人群以中年婦女居多,傳統(tǒng)治療常采用手術方式,該方法創(chuàng)傷大,會留下較大疤痕影響美觀甚至周邊組織功能,因此積極尋找創(chuàng)傷小(或無創(chuàng)傷)、效果好的新型治療方式是人們醫(yī)療服務提升的必然需求。近些年來臨床開始應用血管瘤瘤體內注射鹽酸平陽霉素來對該病進行治療。本文旨在探討肝血管瘤瘤體內注射鹽酸平陽霉素的臨床療效,特收集我院2015年02月至2016年4月期間診治的61例肝血管瘤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
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診治的61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0例,年齡43-68歲,平均(55.5±6.0)歲;單發(fā)腫瘤病例22例、多發(fā)患者39例;血管瘤類型:蔓狀血管瘤7例、混合型血管瘤26例、海綿狀血管瘤26例、葡萄酒色斑2例;腫瘤分布:肝右葉49例、肝左葉10例、兩葉均受累2例;腫瘤病灶大小為2 cm×4 cm-11 cm×13 cm。所有患者臨床癥狀結合CT和(或)MRI檢查結果確診,癥狀主要表現(xiàn)有肝區(qū)不適、腹部包塊、食欲不良、惡心腹痛等。納入患者無穿刺禁忌癥,且檢查肝功、癌胚抗原等均屬正常。
患者在CT檢查引導下確定穿刺點,一般為肝被膜距離病灶體正常肝部組織不低于2.0-3.0 cm的部位,若肝包膜下存在血管瘤,必須選擇正常肝組織實施穿刺?;颊吒鶕枰x取左側臥位或仰臥位,經穿刺點給予病人利多卡因實施腹膜麻醉,麻醉阻滯起效后將21 GPTC針緣著CT的指導位置制定穿刺引導線。迅速穿刺進瘤體,并根據病灶大小慢慢注射進入配伍好的適量藥液,8-16 mg平陽霉素+3 ml 2%的利多卡因,均勻彌散,退出穿刺針,穿刺點壓迫約5 min。隨后再行CT檢查,檢查是否有包膜下血腫、無氣胸等。術后給予保肝、輸液、止血、抗生素常規(guī)治療[1]。
治療前3個月入院進行CT檢查,記錄病灶橫縱向最大直徑,并觀察瘤體血流狀況,最后確診并盡快確立手術治療方案。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完全緩解為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且持續(xù)時間超出4周;部分緩解為病灶減小50%以上,且持續(xù)時間超出4周;無變化為腫瘤大小同治療前幾乎無改變,病灶縮小不足25%;進展為以術前數據為基礎,病灶大小改變,且還出現(xiàn)有新病灶??傆行蕿橥耆徑饴?、部分緩解之和。治療后第3 d復查肝功、血常規(guī)評估平陽霉素是否存在副作用,同時觀察病人體溫變化,術后3個月進行臨床治療療效評估,復查CT,效果不良者需行再次穿刺治療。
將數據納入SPSS 19.0分析,χ2比較,以率(%)表示;t 檢驗,并以(±s)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1例患者治療1次50例、治療兩次11例,3個月后復查完全緩解20例(32.7%)、部分緩解40例(65.5%)、無變化1例(1.6%)、進展0例(0%),總有效率達98.4%,效果良好。61例患者中治療1次、2次、3次對應病例數分別為39例(63.93%)、14例(22.95%)、8例(13.11%),大多數患者經過 一次治療就可達到較優(yōu)療效。
治療后患者出現(xiàn)頭暈1例、胸悶3例、上腹痛聯(lián)合呼吸困難癥2例、惡心嘔吐5例、6例出現(xiàn)低熱,經對癥處理或治療癥狀均消失。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中并未出現(xiàn)肝損傷、骨髓抑制等嚴重不良反應,致使患體器質上損傷。
肝血管瘤是一種較常見的良性腫瘤,目前對其治療及分類尚無統(tǒng)一認識,如果病灶較小,患者多無典型臨床癥狀,只需門診隨訪,無需做相關治療;若病灶變大,直徑超出5 cm,多會出現(xiàn)肝區(qū)不適、腹脹腹痛等癥狀,血管存在破裂的潛在危險,這時需及時行必要的臨床治療。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經皮肝血管瘤瘤體內注射藥物術成為治療該疾病的重要途徑,并顯示出了良好的療效性和安全性[2]。
肝血管瘤瘤體內注射藥物治療常應用的藥品有平陽霉素,它是一種新型抗癌癥抗生素,和國外博來霉素A5結構一樣,給藥方式靈活,除腫瘤內注射治療外還有肌注、靜脈滴注、動脈插管給藥等方式,而且平陽霉素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治療安全性高,它的作用機制是先切斷癌細胞DNA鏈,抑制其DNA合成,阻礙癌細胞代謝,對癌細胞壞死、變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平陽霉素還屬于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品,不會影響到機體正常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大量體外實驗證明它對多種癌細胞都有著極強的殺滅作用,并不會對患體造成肝腎損傷等嚴重后果。也有研究顯示,肝血管瘤穿刺注射藥物治療常以平陽霉素為硬化劑,它質地溫和,并具有抗感染、刺激性小等顯著治療優(yōu)勢。肝血管瘤患者治療前先進行CT檢查,在其引導作用下選擇適宜穿刺點向瘤體內注射鹽酸平陽霉素,這樣穿刺治療靶向性更強,避免了盲目性穿針。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納入的61例肝血管瘤患者通過注射鹽酸平陽霉素基本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達98.4%,雖部分患者發(fā)生了一些程度不同的不良反應,但經對癥處理后癥狀均得以消失,并未出現(xiàn)肝損傷等嚴重不良現(xiàn)象[3-7],總的來說治療安全性亦較高。歐陽墉[8]等覺得平陽霉素尤其適合中小血管瘤病例的治療,治療療效優(yōu),創(chuàng)傷小,但需注意掌握適宜注射方法,以免發(fā)生潰瘍、局部壞死等不良現(xiàn)象,而在CT引導下穿刺治療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而平陽霉素用量基本有瘤體體積大小決定,注意總劑量一次不可超出8毫克,以免誘發(fā)不適或藥物滯留[9-10]。
綜上所述,CT引導下經皮穿刺向肝血管瘤注射平陽霉素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其不良反應常有低熱、惡心嘔吐、頭暈、胸悶等,但都比較輕微,雖有肝損傷、骨髓抑制的可能,但發(fā)生率極低,總的來說肝血管瘤瘤體內注射鹽酸平陽霉素是一種操作簡單、術后美觀、安全性較好的治療方式。
[1] 肖晉昌,祖茂衡,徐浩,等.平陽霉素瘤體內注射治療肝血管瘤60例臨床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4):334-336.
[2] 蔣旭遠,徐克.平陽霉素碘油乳劑動脈栓塞治療肝血管瘤的中遠期療效評價[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21(1):31-34.
[3] 王琴,蔣天安.超聲造影引導下注射平陽霉素治療肝血管瘤的應用價值[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5,31(1):82-84.
[4] 王增.聚乙烯醇在肝動脈栓塞化療中的應用 [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4):159-160
[5] Trotter JF.Benign focal lesions of the liver [J].Everson GT,2001,1(1):178
[6] 李漢文,陳德基,何明基,等.肝動脈栓塞聯(lián)合經皮瘤體內注藥術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7,4(3):192-195.
[7] 袁敏,楊繼金,沈輝,等.肝動脈栓塞聯(lián)合瘤體內博萊霉素注射治療少血供性肝血管瘤[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7,16(6):387-389.
[8] 歐陽墉,歐陽雪暉.成人肝海綿狀血管瘤并發(fā)動靜脈短路的DSA檢查和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0,34(8):523-527.
[9] 朱軻,曹建民.選擇性肝動脈造影聯(lián)合栓塞治療肝血管瘤[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0,19(12):985-987.
[10] 周勝利,王宗盛,張根山,等.肝海綿狀血管瘤介入治療及并發(fā)癥預防[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6,15(6):37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