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
一、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興趣
對于學習寫文章,茅盾同志曾經這樣說:“多讀多寫生活,邊談邊寫生活”。魯迅先生也曾這樣說:“文章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處并無心得或方法的。”由此可知,學習文章關鍵在于生活,有知識和表達能力。有生活,需要熱愛生活,有知識,需要博覽群書,積累知識;有表達能力,需要持之以恒、勤于練習。然而小學生作文卻往往感到無話可說,沒的可寫,作為教師也為此而感到困惑,究其原因,無非是學生缺乏認識生活的能力和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實踐證明,凡是學生參加一次實踐活動,她在作文中有東西可寫;凡是學生讀了感染力強的課文或閱讀了其他讀物,他的作文語匯就比較豐富,筆調就比較活潑。所以教師訓練學生作文,一定要信心十足,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活實踐和課文學習情境,鼓勵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愿望。
二、培養(yǎng)觀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的基本要求是有內容,即“言之有物”。“物”從哪里來呢?一是靠生活積累;二是靠閱讀積累。一般地說,兒童最愛寫他們生活實際中的東西,也最愛寫他們的親身經歷或接觸到的一些事物,然而感受不深,就會泛泛而淡。所以必須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濃厚興趣,讓他們學會觀察,留心各種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轟轟烈烈、驚心動魄的素材微乎其微,況且文章多次反映平凡生活的,所以只要留心平凡事物,深入觀察,才能‘“小題大做”。正像老舍先生所說的,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需要描寫一陣風一陣雨,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作文訓練必須遵循教材的讀寫要求,一要循序漸進,二要引導得法。比如學了《鳥的天堂》一課,我就引導學生觀察燕子做窩;學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一課,我就組織學生觀察當?shù)氐母叽蠼ㄖ?;春天,我?guī)W生到校外觀察萬象更新的田野;秋天,我?guī)W生觀察喜獲豐收的場面。還根據(jù)讀寫需要,經常指導學生觀察日出和晚霞,組織他們祭掃烈士墓,參加留心校內一些活動,為學生作文積累了豐富的內容。
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必須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要求他們觀察;一要按一定順序,二要抓住重點和特點。此外,觀察時引導他們怎樣分析與比較,引導他們想象事物的前后情形和彼此不同。這樣就訓練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至寫出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的文章。
三、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閱讀教學主要是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書面語言”離不開字、詞、句、段、篇訓練,離不開聽、說、讀、寫。所以,教學閱讀是以閱讀文章為主,把詞句段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的語文基本功訓練。通過閱讀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各種知識,受到思想教育,而且大有益于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從立意、選材、構思到語言,都有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正如魯迅先生在《不應該這樣寫》一文中所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的是應該怎樣寫。所以各類課文都為學生寫作提供了知識、思想和技巧的食糧。
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形式是統(tǒng)一體。我們啟發(fā)學生對詩句段篇的理解,就是指導閱讀。反之,從內容出發(fā)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敘述的,就是指導表達。所以只有在閱讀教學中把理解與表達有機結合起來,才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寫作力度
熟能生巧,實踐才能出真知。只有不失時機地采取各種形式的寫作訓練,學生才有更多的寫作機會;只有通過經常反復練習寫作,學生才能逐漸掌握寫作的技能和技巧。
命題作文是作文訓練的基本方式。多年來,我始終堅持教材的要求,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作文題目。同時也應注意選材、命題必須考慮學生是否見過、聽過、感受過、是否親身經歷過的。不然就不會切合實際。
除了命題作文,我還讓學生仿寫、改寫、聽寫、看圖寫……當然,光靠課堂作文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不夠的,還應有機地要求和引導學生寫班級中隊活動、寫日記、寫板報、寫讀書筆記、寫想象作文……長此下去,學生的生活和知識領域就會更加拓寬,觀察思維能力就會增強,表達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寫作能力也勢必得到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