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亭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宋慈家世淵源較難考證,需從墓志銘、地方志、史志及相關文獻等加以甄別。
劉克莊 《宋經(jīng)略墓志銘》:“宋氏自唐文真公傳四世,由邢遷睦。又三世,孫世卿丞建陽,卒官下,遂為邑人?!睆拇硕螖⑹隹芍?,宋氏起自唐文真公,經(jīng)四世后,由邢州遷至睦州。邢州為今河北邢臺縣,睦州為今浙江淳安縣。
唐文真公為何人,已不可考。為何由邢遷睦也語焉不詳。至睦州后,又經(jīng)三世,其孫世卿出為建陽丞,在職時去世。其子孫遂留居建陽,為邑人。
根據(jù)劉克莊《宋經(jīng)略墓志銘》,說明以下五個方面內(nèi)容:一是宋慈祖上在河北邢臺;二是唐文真是宋慈始祖;三是宋世卿入閩始祖;四是自宋世卿始,宋慈先祖開始以建陽為籍;五是宋慈家族從邢臺遷至福建的線路是:邢州(邢臺)→睦州(淳安)→福建建陽。
這也是迄今為止不少學者的看法,甚至把唐文真說成是宋璟。
宋代李昴英 《和廣帥宋自牧勸駕韻》:“天將造榜放秋晴,南國新逢運會亨。障礙洞開來試者,計偕穩(wěn)送上華京。主人況是梅花宋,寓客漸非日色程。面見河南已分曉,佇聆魁捷響仙城?!边@里,河南是廣州人對珠江南岸的一種稱呼。珠江橫跨廣州市區(qū),荔灣、天河、越秀、東山等位于珠江北岸,稱為河北;位于珠江主河道以南的海珠區(qū),稱之為河南。如現(xiàn)代作家巴金散文《海珠橋》就把廣州城分成河南、河北。此外,詩中還有“梅花宋”一詞,應該指宋慈,李昴英也沒解釋是指宋璟?,F(xiàn)代有學者認為,宋璟寫有《梅花賦》,“梅花宋”贊美的就是宋慈祖上宋璟。這從史學研究上來講似乎太牽強附會了。
此外,宋璟(663—737年),字廣平,河北邢臺南和人。唐文真公不一定就是宋璟?,F(xiàn)在學者都把唐文真公指作宋璟,也同樣牽強附會。
《民國建陽縣志》有載,“宋仕唐,字世卿,嚴州遂安(今淳安)人。唐元和中進士,任建陽丞。公廉自守。遇事通曉。民甚安之。愛邑山水風俗,病囑其妻曰我有遺愛在民,可聚族于此。后子孫遂世居焉。”
唐代嚴州即睦州(現(xiàn)在的淳安)。宋仕唐在元和年間中進士,即唐憲宗一年間,赴任為建陽丞。在任期間,廉潔自守,通曉情理,遇事干練果斷,甚得民心。因愛慕當?shù)厣剿L俗,故在病中時,留遺言葬于此。望子孫后代聚居此建陽地。
以《宋經(jīng)略墓志銘》和《民國建陽縣志》記述來看,自世卿始,宋慈先祖當始以建陽為籍。然而,同在《民國建陽縣志》中,記載有宋翔條,云“宋翔,字子飛,又字志勝,童游里人,穎悟卓絕?!?/p>
《嘉靖建陽縣志》載,“翔四世孫鞏”。而宋鞏恰是宋慈之父。由此可知,宋翔乃宋慈的先祖?!都尉附柨h志》載,“翔,字志勝,為人威儀,重厚言論,篤實好學。”可見,宋翔乃字志勝。
又查《嘉靖建寧府志》,也有一名宋翔者,云“翔,字子飛,號梅谷,崇安人,有梅谷集傳世?!?/p>
可見,有兩者同名為宋翔,雖同為福建籍,但一為建陽,一為崇安。建陽籍者當可推為宋慈祖上,而另一號梅谷者,則實為他人。但《民國建陽縣志》卻將二人混為一人來記載。
陸心源《宋史翼》中載宋咸條,宋咸之父名宋樂?!端问芬怼分兴蜗虠l也說明,“宋咸,字貫之,福建建陽人,先世洪州南昌人,父樂。”其中未見有宋樂傳。但在宋人李靚所撰《直講集》卷三十《太子中舍宋公及夫人壽昌縣君江氏墓褐銘》中載,“宋樂,其先洪州人,徙居建陽,咸父?!?/p>
按《民國建陽縣志》云,宋氏自文真公傳四世,由邢遷睦,再三世,世卿丞建陽,遂為邑人??芍浼沂肋w移路線為邢至睦,再至建陽。而《嘉靖建陽縣志》云,“咸五世孫翔,翔四世孫鞏”。宋翔的五世祖為宋咸。
宋李靚《直講集》中《墓褐銘》:“公樂諱某字,其先江南宰相齊丘(注:宋齊丘(887-959年))之族,遭亂播遷至洪州南昌,家建州建陽。曾祖無聞焉。父讀書客死于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公少時亦不顯。既而有子曰咸,字貫之?!焙橹荩冉衲喜?。因此可知,其先祖宋樂因戰(zhàn)亂從江南遷徙南昌,既而徙建陽。也說明,其先祖曾落籍過南昌。從此段敘述還可得知,宋樂其先祖曾寓居江南,還是“江南齊丘之族”。其曾祖和祖父默默無聞,其父因讀書客死于太平州(今安徽當涂),生有一子名宋咸。據(jù)此,可以推測,可能是其先江南某地居住,宋樂父親讀書客居太平州(當涂),后因戰(zhàn)亂遷播洪州(南昌),進而徙居建陽,而不是前所提及的遷移路線即由邢至睦再至建陽。
李靚《直講集》中《墓褐銘》還有一句話:“曾祖無聞焉?!边@里指宋樂曾祖默默無聞。但是,按劉克莊《宋經(jīng)略墓志銘》:“宋氏自唐文真公傳四世,由邢遷睦。又三世,孫世卿丞建陽,卒官下,遂為邑人?!比羰沁@樣,應指宋仕唐,而宋仕唐為進士出身丞建陽,不是默默無聞的人。這樣,宋仕唐,字世卿者極有可能不是宋慈的先祖,而是建陽其余宋氏的先祖。
值得一提的是,景祐元年(1034)春,宋咸以病乞鄉(xiāng)里,第二年在崇雒昌茂村建“霄峰精舍”。參議江西俞龍為宋咸作《霄峰精舍記》。同為江西人李靚,也是宋咸好友,他的《直講集》中《墓褐銘》的上述記載應該可信。
宋慈祖上比較肯定的是宋咸,研究宋咸可知宋慈家世。
宋咸本人所做《易訓自序》中云,“予即以補注易奏御,而男臆請余義凡百余篇。端因以易訓名之。蓋言不敢以傳世也。特教其子而已?!彼蜗瘫救怂饕子栄a注,不是為了傳世,而僅僅是闡發(fā)義理為教其子而已,其子即為宋信。宋咸在桂州任職期間,與為官友人游覽,,留有《游景華洞題名》,其題名之側(cè)有名曰吳組者同題,云“街梁吳組保之,建陽宋臆慶長,偕弟甫鼎臣,新喻蕭泅從幾,嘉枯戊戌仲冬上旬日同游?!?/p>
前所述,宋翔五世孫為宋咸。《宋史翼》及李靚所撰《直講集》中均載咸之父為宋樂,但各地縣志中未有記其子之情形。而在宋李靚《直講集》:“其先洪州人,徙居建陽,咸父。公為大理評事,歷衛(wèi)尉大理寺叢,太子中舍致仕,夫人江氏,江南翰林學士文蔚之曾孫,公逮事祖父母能致孝,以寡兄弟,其母程氏,篤愛之。鄉(xiāng)之儒衣冠者多與之交?!薄跋套重炛=ń柸?,先世洪州南昌人,父樂?!薄跋炭偨呛脮?,不同群兒。其母每謂樂曰此子必興宋氏?!薄暗翘焓ザ赀M士乙科”“廬陵歐陽修喜其文”“慶歷元年知尤溪縣。堅直廉正。事迎刃而決,亭疑法析微隱,獄無滯。退食輯尤川志?!薄肮认h,端慎公廉。刻決無滯。能名冠于一時。重建廟學,教養(yǎng)有方。士多翕然從化。邑人林積始以文學登進士,宴咸誘掖之力也?!薄昂V意愛民,尤拳拳于勸學雖碟訴盈庭,亦不廢講論學,徒至者日眾,增廣學舍,復買田五百畝贍之它如署橋梁道路亦多所修建?!薄耙浦刂荩試罏橹?,驕兵捍卒不敢肆,狄青經(jīng)制廣西,移咸為曹,以功轉(zhuǎn)職方員外郎奏乞于瓊管立學,賜經(jīng)史以變夷風?!?/p>
宋咸本人是飽學之士,一生為官清廉,所著頗豐,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史、子、集各類,著述有《周易補注》《易訓》《易明》《易辨》《毛詩正紀》《論語增注》《楊子法言廣注》《朝制要覽》《劍池編》《茂談錄》等。歐陽修、陸游、司馬光對他的著作評價很高。宋咸《周易補注》刊行后,歐陽修稱贊宋咸勤于學問考正,經(jīng)書中不少錯誤得到校正。宋祁、李覯、余靖、王陶、杜杞等人分別為他的著作寫序。如《宋同年劍池編序》《宋職方補注周易后序》《宋太傅尤川雜撰序》《宋職方憂余集序》《延年集序》等。宋祁的《劍池編序》中說道:“貫之才業(yè)甚銳,如風發(fā)泉涌,雖褫巾仕途,未嘗不在書研間”(民國《建陽縣志·藝文志·集類》)。
宋咸于慶歷元年(1041年)任福建尤溪縣知縣。在任內(nèi),建立縣學,親自講授經(jīng)書。他的門生林積在慶歷六年中進士,成為尤溪縣歷史上第一位進士。他還撰成尤溪第一部縣志《尤川志》。在尤溪,宋咸寫了一首詩《桂》:多應譙國山邊種,豈是嫦娥月里香。愿為兒孫積陰德,東堂時占一枝芳。
這里“譙國”指故地,在今安徽亳州??赡芫褪撬蜗讨缸约鹤婢拥匕不眨ㄋ螘r為江南)。這里“東堂”,據(jù)《晉書·郤詵傳》載:郤詵以對策上第,拜議郎。后遷官,晉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焙蠓Q科舉考試及第為“東堂桂”。說明,宋咸為官、教育都是為了“兒孫積陰德”,為當?shù)貙W子“東堂桂”。
宋咸還與“瓊州府儒學”的設立密不可分??墒恰稄V東通志》卻載:“宋守之(應為宋貫之,宋咸,字貫之),不傳籍貫?!薄睹饕唤y(tǒng)志》也載:“宋守之(應為宋貫之,宋咸,字貫之),慶歷間知瓊州,教諸生讀五經(jīng)于先圣廟,建尊儒亭,暇日躬自講授,由是州人始知向?qū)W?!?/p>
宋咸是以太常博士知瓊州的。《宋史翼》記載:“瓊僻在海外,舊未置學,咸奏請設學賜經(jīng)史,以變夷風”,在瓊州期間,他“集諸生讀五經(jīng)于先圣廟,建尊儒亭,暇日親為講授,置學田以資膏火,由是州人始知力學”。宋咸又為瓊州府(海南)培養(yǎng)出歷史上第一位進士陳孚。
至此,有兩個人是值得討論的。一是宋仕唐,二是宋翔。
《民國建陽縣志》關于宋仕唐(宋世卿)的記載訛誤可能出自劉克莊《宋經(jīng)略墓志銘》。也可以這樣說,劉克莊所記宋世卿者并非為宋慈先祖。造成此疑問的不僅僅是縣志中的記載差誤問題,另一原因是宋慈先祖的屬籍問題。
同樣,兩個宋翔,一字志勝,一字子飛。《嘉靖建陽縣志》所載,志勝者為宋慈的先祖;而字子飛者,另有其人。
從前所述,問題有二:一是宋仕唐世卿(宋仕唐)是否為宋慈先祖;二是兩同名宋翔者并非為一人。也就是說,宋仕唐者為宋慈先祖是存在疑問的。宋慈先祖曾寓居南昌是較為可信的,而后才徙居建陽。但宋仕唐自元和年間就已定居建陽,這二者似有矛盾之處。作為宋慈好友的劉克莊,在此事上記載不詳,且多有疑問,不知是何故?按照常理,劉克莊應當了解宋慈的家世,但卻省去其先祖曾寓居南昌一事,而直敘其先自唐就已定居于此,原因己無考?!端谓?jīng)略墓志銘》:“公沒且十年而積善之墓未題,其孤奉故左使李公昂英之狀曰先君交游盡矣,銘非君誰屬?!笨芍?,宋慈卒后十年,其子才向劉克莊求書《墓志銘》,且說明此《墓志銘》非劉克莊莫屬。劉克莊,字潛夫,福建莆田人。寶慶年間曾任建陽知縣。宋慈卒于淳祐九年,離劉克莊在建陽為官時已二十多年,加之《墓志銘》寫于宋慈卒后十年,實際前后時間已超過三十年。劉克莊有《過建陽》一詩,表達自己離開建陽久遠:“城郭依稀人物改,橋邊感舊一消魂。小童子已成黛黑,久寓公惟見子孫。毫矣千絲羞覽鏡,去之三記尚攀轅。當時手種花無數(shù),間釩而今幾樹存?!庇纱丝磥恚瑒⒖饲f所撰《墓志銘》寫于宋慈去世后十年,而此時劉克莊也已晚年,對于宋慈家世的記憶有差誤也在所難免。
綜上所述,歸納以下五點:(1)宋慈祖上是否是宋璟存有疑點,宋慈祖上是否是宋齊丘需要進一步考證。(2)宋慈祖籍,有三種說法:河北邢臺(劉克莊)、浙江淳安或者安徽亳州(推測)、江西南昌(李靚)。(3)宋慈祖上遷居至建陽路徑有三條:河北邢臺→浙江淳安→唐元和年間至建陽定居(劉克莊);浙江淳安→唐元和年間至建陽(推測);江南某地(安徽亳州)→客居地 (安徽當涂)→遷南昌→晚于唐元和年間至建陽定居(李靚)。(4)宋世卿可能不是宋慈祖先,而是建陽其余宋氏的先祖。因宋慈先祖曾寓居南昌是較為可信的,而后才徙居建陽。但宋仕唐自元和年間就已定居建陽,這兩者似有矛盾之處。(5)宋咸明確是宋慈先祖,應以宋咸為線索進一步研究宋慈祖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