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煒
摘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新課程改革也積極倡導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趨f(xié)同理論,在具體的語文教育教學中,就要采取多層次多渠道的合作方式,實施恰當?shù)恼Z文合作學習活動,以期取得較顯著的實際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合作學習;評價
一、合理分組
(一)生生合作:讓同桌發(fā)揮各自的學習優(yōu)勢,就疑難問題相互啟發(fā),相互研討。
(二)小組合作: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這種小組也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1、根據(jù)學生的常規(guī)固定座位,就近組成學習小組,實際教學中這種小組應用率較高,一般以八人圍坐為單位結合。
2、教師根據(jù)學生男女性別、個性差異、能力水平等方面,將學生分成8人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師也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等具體情況靈活組織,各組成員在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可先由一名在學習、能力、組織方面較強的同學暫任小組長,組內(nèi)其他同學注意學習和借鑒,后由其他同學相繼擔任,可采用輪換制。采用這種小組合作方式,可以使組內(nèi)學生的差異進行互補,也是學生自身獨立學習的促進、補充、提高,又可以不同小組之間形成競爭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實際教學中這種小組合作適應對較大問題的研討,或者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競賽的形式存在。
二、把握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有很多其他學習方式?jīng)]有的價值,但并非什么都值得合作學習。比如單就知識而言,如果個人學習就能掌握,或者非老師講不可,那么就不能安排合作;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很多時候需要個性化的解讀,這時也還是不討論為好。我國學者王永春就曾給出建議:“處理好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關系”。因此何時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把握住恰當?shù)臅r機至關重要。一般來說,以下情況較適合分組合作:
1.當學生獨立思考出現(xiàn)困難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問題拋出后,學生不能輕而易舉獲得答案,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討論的進程,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提供一些暗示或背景材料,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思考的過程。如教學《濟南的冬天》,學生通過感悟文本對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已有很深的感受,這時我出示一段濟南冬天真實的氣溫資料,學生對比發(fā)現(xiàn)有很大的出入,這時我提問“為什么課文與現(xiàn)實會有如此大的出入?”這道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明顯是有難度的,此時可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合作過程中還是有困難,我再適時出示一段老舍當時在濟南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受的資料,學生綜合兩則材料和文本,便能理解:由于作者對濟南的脈脈溫情,才使得他筆下的濟南的冬天也有了“溫晴”的特點。
2. 當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彼此間不統(tǒng)一或有爭議時,通過小組討論,課堂散而不亂,但問題卻越辯越明,往往能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的主體性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對于“于勒和菲利普夫婦,誰是小說的主人公?”這一問題,學生就有不同的答案,這時適時安排學生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對于如何確定小說主人公,都有了較深的認識。
三、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強調(diào)的是常模參照評價,關注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熱衷于分數(shù)排隊,比較強弱勝負。這種競爭性的評價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為衡量學生優(yōu)劣的惟一標準,脫離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實際。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夠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夠取得分數(shù)意義上的成功,而大多數(shù)學生則注定是學習的失敗者,這不利于大多數(shù)學生的發(fā)展。有鑒于此,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將常模參照改為標準參照評價,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jù),形成了“組內(nèi)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zhuǎn)向大家合作達標。尤其是“基礎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可以說是合作學習評價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之處。所謂基礎分是指學生以往學習成績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則是指學生測驗分數(shù)超過基礎分的程度。引入基礎分與提高分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為所在的小組贏得最大的分值,指導學生的著力點定位在爭取不斷的進步與提高上,自己與自己的過去比,只要比自己過去有進步就算達到了目標。另外,為了體現(xiàn)評價的公平性,合作學習還注意根據(jù)學生以往的學業(yè)成績表現(xiàn)和測驗成績,安排優(yōu)等生與優(yōu)等生一起分組測驗,差生與差生一起分組測驗,中等生與中等生一起分組測驗,有時候測驗的難度可以有所不同。各測驗組的每個成員的成績都與原屬小組的總分掛鉤,優(yōu)等生小組的第一名與差生或中等生小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這種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合作競爭,公平比較其貢獻的做法,最終會導致全班學生無一例外地受到獎勵,取得進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總之,語文教師在高效課堂改革中,要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選擇恰當?shù)臅r機安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課型和方式上多動腦筋,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刻謹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激發(fā)興趣,在積極交往中學會合作,在成功體驗中享受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發(fā)揮出最大的效用。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灘歌初級中學 74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