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瑩瑩
【摘要】目的 探討翼狀胬肉切除術后配合退翳明目湯對角膜上皮修復和復發(fā)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翼狀胬肉切除術的60例(76只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患者,對照組30例,患者術后進行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觀察組30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退翳明目湯,觀察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復時間和復發(fā)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角膜上皮修復時間為(4.7±0.3)天,對照組患者角膜上皮修復時間為(6.3±1.8)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為0.0%,對照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為15.2%,相比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退翳明目湯治療翼狀胬肉切除術后角膜上皮可以縮短其修復時間,減少復發(fā)率。
【關鍵詞】退翳明目湯;翼狀胬肉切除術;角膜上皮修復;復發(fā)率
【中圖分類號】R77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0..02
翼狀胬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中醫(yī)上將其稱為“胬肉攀睛”,發(fā)病率較高,常見于成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及戶外工作者。病變進行緩慢,往往要經(jīng)過數(shù)月或數(shù)年始侵入黑睛,甚至可掩及瞳神,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出現(xiàn)視力下降、散光、美容以及干眼等問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臨床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治療,但是術后復發(fā)情況較多,給患者帶來困擾。文中對我院收治的患有翼狀胬肉的60例,患者采用手術后配合退翳明目湯治療,療效顯著,以下是具體的研究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翼狀胬肉切除術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30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49.2±10.2)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病程(5.1±2.4)年,觀察組患者30例,年齡31-77歲,平均年齡(47.2±10.9)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病程(4.7±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照組患者術前都滴用碘必殊滴眼液,1滴/次,4次/d,使用時間2~3天。然后顯微鏡下進行翼狀胬肉切除術和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將胬肉組織切除,在同側或對側眼角膜緣取4~5 mm上皮植片至鞏膜暴露區(qū),采用10-0縫線縫合固定4~6針,連續(xù)縫合植片附著的結膜與殘緣。術后給患者涂抹碘必殊眼膏包扎。術后第一天滴用碘必殊滴眼液,1滴/次,6次/d,間隔5天減少一次用藥,連續(xù)使用1個月。術后兩周拆線。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服用退翳明目湯,處方組成:梔子、川芎、牡丹皮、丹參、防風、生地黃、黃芩、密蒙花、木賊草、菊花各10 g,甘草6 g。水煎煮,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xù)服用1個月。
1.3 評價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角膜上皮修復時間和術后復發(fā)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角膜上皮修復時間為(4.7±0.3)天,對照組患者角膜上皮修復時間為(6.3±1.8)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為0.0%,對照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為15.2%(7/46),相比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翼狀胬肉屬于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對患者的外觀造成極大的影響,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外界剌激如眼部長期受到風沙、煙塵、熱、日光、花粉等過度剌激,尤其是漁民、農(nóng)民、海員、砂石工人等長期戶外勞動者在上述剌激因素作用下,刺激破壞了局部角膜緣干細胞,使其功能發(fā)生障礙,角膜緣部結膜血管或結膜上皮組織發(fā)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癥,組織增生、成纖維細胞增殖、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造成炎性細胞浸潤[1],使得促血管因子的異常釋放以及成纖維細胞的過度增生,逐漸發(fā)展延伸至角膜創(chuàng)面引起翼狀胬肉。因此,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將角膜緣干細胞進行改善和恢復,抑制炎性細胞浸潤和纖維血管組織的增生。翼狀胬肉中醫(yī)上屬于心肺風熱壅盛,術后機體脈絡損傷,熱入血分[2]。退翳明目湯具有涼血活血、祛風清熱的功效。本文中對我院收治的40例翼狀胬肉的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角膜上皮修復時間為(4.7±0.3)天,對照組患者角膜上皮修復時間為(6.3±1.8)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為0.0%,對照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為15.2%,相比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行翼狀胬肉切除術的患者采用退翳明目湯治療可以明顯縮短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復時間,降低術后疾病的復發(fā)率。
綜上所述,翼狀胬肉切除術后配合退翳明目湯治療角膜上皮可以縮短其修復時間,減少復發(fā)率。
參考文獻
[1] 曾志成,彭清華.退翳明目湯對翼狀胬肉切除術后基礎淚液分泌和淚膜穩(wěn)定性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6,55(3):218-221.
[2] 汪月紅,徐 琿,石 霞,等.明目退翳湯治療復發(fā)性翼狀胬肉26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5,48(7):509.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