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
在地球上,大多數(shù)物種——從昆蟲到青蛙到牡蠣——雌性都比雄性個大,因為這些雌性肩負著一個重要使命:懷有數(shù)百個乃至數(shù)千個卵。但大多數(shù)陸生脊椎動物,包括人類,是個例外。在人類中,女性發(fā)育到一定程度,會開啟生殖模式,將身體的營養(yǎng)用來制造脂肪,而不是長肌肉和骨骼。與此同時,男性將能量投入到增加體格和力量,以便來爭奪女性。
所以,數(shù)十萬年的進化歷史使得男性和女性在體格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平均而言,男性擁有10千克的骨骼肌,比女性個子更大更強壯,上身力量多40%,下身力量多33%。
那么,如果女性和男性的體格對換一下,女性莫名奇妙地突然變得比男性更強壯,又會發(fā)生什么呢?當然,這不太可能發(fā)生,但做這個思想實驗,可以揭示出在現(xiàn)實世界中,性別特征如何影響人們的地位,以及讓你明白許多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男女關系是多么的錯誤。
強壯的女性將會恃強凌弱
第一個變化可能是負面的。如果女性突然變得比男性更強壯,她們的體格將不得不變得更龐大,因為需要更大的骨頭來支撐更大的肌肉。當然你會說杰西卡·瓊斯這個漫威漫畫里的超級英雄,就是身材纖細,卻力大無比,但從生物學上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這種變化必然會伴隨著女性體內(nèi)雄性激素和其他激素的增加。因為性激素,特別是雄性激素是刺激肌肉及骨骼增長的主要激素。女性青春期身體快速發(fā)育,主要就是依靠腎上腺皮質(zhì)所分泌的雄性激素。女性體內(nèi)雄性激素的增加,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后果,除了變得容易長胖、長痤瘡、體表多毛外,女性卵泡的生長發(fā)育還會受到干擾,導致排卵障礙,繼而引發(fā)月經(jīng)紊亂、甚至不孕等問題。
力量增強也會讓女性產(chǎn)生一系列的心理變化。丹麥奧爾胡斯大學政治學教授的研究表明,比起那些弱小的男性,那些上身力量更強的男性會更傾向于支持有利于自己的政治政策。如果一個有錢人十分強壯,他們也傾向于反對將錢分配給窮人。研究者猜測,之所以強壯的人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可能還是受祖先行為的影響。在原始社會,這些個頭更大的人往往會享有更多的資源,更強壯、更高大的男性也可能傾向于喜愛等級制度,而且更喜愛競爭。
研究者猜測,雖然還不能完全確定力量是否會影響侵略性,但一些研究表明,女性外表的吸引力,與自我權力、易怒和自信心呈正相關。如果女性變強壯了,力量可能會取代外表,可能使得她們也有像體格壯碩的男性一樣“恃強凌弱”的心理。
兩性關系的改變
所有的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兩性關系。如今,被視作“女神”的女性,無一不外貌姣好,但性格柔弱、身材纖細,她們遇上事情,常常自己沒能力處理。哪怕她們自己很有能力,也絕不會過問男人所屬的領域,如修理家用電器、搬運重東西、挑戰(zhàn)高難度的技術領域,否則便會被視作“女漢子”。有些能力很強的女性,為了博得男士的歡心,甚至還會故意讓自己變愚蠢,裝作什么都不懂,成為“傻白甜”。
如果女性塊頭比男性大、身體比男性壯,由于激素增加,也會導致臉部沒那么纖柔,成為名副其實的“女漢子”,那么,女性將不會以“瘦弱”“纖細”的形象為美,她們將變得更獨立,慢慢地展現(xiàn)出自己的潛力,挑戰(zhàn)現(xiàn)在只有男性參與的領域。最終的結果是她們在收益、成就方面會慢慢超過男性。得益于技術,現(xiàn)在男女性別差異正在減少,這些改變正在發(fā)生。如歷史上男性占主導地位的制造業(yè)和軍事領域開始對女性開放,現(xiàn)在這些領域常常依靠智慧和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而不是僅僅依靠上肢力量。而在政治領域,許多女性也開始走上政壇,成為一國的領導人。
對于男性來說,由于女性已經(jīng)開始與男性競爭她們曾經(jīng)被歧視的領域,一些男性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顧家,取代女性成為家務和照顧兒童的主要承擔者。另外一些男性可能會轉(zhuǎn)向力量領域,因為從身體構造來說,男性仍然在這方面更有優(yōu)勢。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當女性從業(yè)者越來越多時,美國足球、拳擊、綜合格斗和其他暴力運動越來越流行。也許這些男性在想:“一個女人可能比我掙得多,我的老板可能是一個女人,我的妻子可能比我有更好工作,但她們沒法長時間做激烈運動……”
強奸案數(shù)量下降
由于現(xiàn)在女性身體弱小,力量遠不及男性,導致了她們不得不面臨性騷擾和家庭暴力問題。據(jù)2015年聯(lián)合國報告,全球約35%的女性稱自己遭受過暴力對待,有的是身體暴力,有的是性暴力,或者兩者兼而有之。而如果女性比男性更強壯,強奸數(shù)量和家庭暴力數(shù)量將呈“數(shù)量級”下降。
然而,假設女性變強壯,暴力事件會消除也是錯誤的。因為研究表明,17%~45%的女同性戀者曾聲稱自己被女伴暴力傷害過。而在異性戀中,盡管女性整體受害率更高,但19%的男性稱他們至少曾經(jīng)被伴侶襲擊過一次。因此,雖然男性對女性的家暴減少,但女性對男性的家暴可能會增加。
性別不平等會消失嗎?
也許你更關心的是,性別不平等會最終消失嗎?今天,無論在政壇、體育、經(jīng)濟、文化領域,幾乎都是男性主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長期的父權社會,女性被教導為“嫁個好人”就可以了,“養(yǎng)家糊口”還是靠男人。
男性的身體特征也一直是與職位權力呈正相關的。在社會上,那些叱咤風云的女性無一不是讓自己呈現(xiàn)男性氣質(zhì)。如撒切爾夫人被人稱為“鐵娘子”,就因為其政治立場和領導風格非常男性化,她還故意訓練自己,讓自己的發(fā)音像男性一樣深沉,顯得更有權威。20世紀70年代,女性職業(yè)套裝的興起,也是因為女性想尋求男性的尊重和心理認同。那么,如果女性不再依賴衣著、肢體語言和聲音訓練,來讓自己男性化,那么女性會勝過男性嗎?基于性別的歧視會消失嗎?
一些研究者認為并不會那么簡單。身體和力量的大小并不是導致現(xiàn)在性別不平等的決定性因素。想想看,白人并不比其他膚色的人更強壯,體格更龐大,但曾經(jīng)西方是個“白人至上”的社會。而隨著社會變得更加復雜、民主、和平,暴力和侵略作為維持統(tǒng)治的工具作用正在減少,換句話說,簡單的“有肌肉”并不會讓你變得擁有更多領導權。
一些研究者認為,就像西方男性在歷史上曾經(jīng)借口“上帝讓女人輔佐男人,女性太情緒化不能擔當大任”一樣,男性仍然會找到新的理由,來證明男性更適合擔任領導職位。所以,即使女性體格增強,她們?nèi)匀缓茈y撼動現(xiàn)在社會中男性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