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賜藝+鄭玉琴
摘 要:英語詞匯在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農村英語教學中,存在很大一部分純記憶性機械學習單詞的教學模式。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理念,探析英語詞匯教學策略尤為重要。該論文分析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現(xiàn)狀的同時探析有效性教學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探析
詞匯作為語言的三大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它是語言的基本材料,同時也是語言的建構基石和語言意義的載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詞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在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很多誤區(qū),本文分析了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 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 偏重教授詞匯中文,忽視音標教學
在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側重教授詞匯中文意思,弱化詞匯的音標教學。音標學習是農村學生的短板,不敢大膽讀出音標,不敢把詞匯的音及嘴形盡量做到標準,導致詞匯發(fā)音不標準。
2. 側重教授詞匯的語法功能,忽視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應用與遷移
高蓉(2015)指出在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的內容以簡單、快速、粗略的方式教授給學生,重視語篇中語法知識點,導致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均以語法教學為重點。這種英語教學現(xiàn)狀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3. 側重教授詞匯的表層含義,忽視詞匯的文化內涵
高蓉(2015)指出部分教師側重講解課本后的單詞釋義,發(fā)音及字面含義,并未對詞匯所涉及的文化內涵和中外文化差異進行遷移。導致學生對英語詞匯死記硬背,機械學習,形成交際障礙。在農村,部分英語教師過分依賴教材,主要講授詞匯表層含義,沒有進行中外文化差異對比,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很好的跨文化英語素養(yǎng),而是容易養(yǎng)成中式英語思維。
4. 教授詞匯方法老套,沒有結合當?shù)匚幕?,體現(xiàn)英語的實用性
農村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不同的文化特色。許多教師并沒有利用好身邊的資源,進行詞匯教學,引起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親切感與熟悉感,只是純講授和朗讀,“滿堂灌”的方式讓學生覺得詞匯教學枯燥乏味,造成學生抵觸英語,容易在課堂打瞌睡。學生在心底里抵觸英語教學,認為學習英語并沒有任何實用性,所以創(chuàng)新英語詞匯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尤為關鍵。
二、 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策略探析
筆者認為,無論采用哪種英語詞匯教學法,必須以音標為基準,情境故事為主線,文化內涵為升華,并且以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為方法不斷鞏固詞匯,創(chuàng)新英語詞匯教學,提升學生的各項英語技能。
1. 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英語詞匯教學
徐曉鷗(2010)指出采用實際情境進行單詞教學,深受中學生喜愛,平時可虛擬情境,如模仿真實情景打電話,使用電話道具進行電話用語真實溝通,再相互交談。高蓉(2015)指出建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英語單詞學習、理解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詞匯學習習慣。設置真實情境,收集學生衣物用品,模擬商場服裝購物的真實場景,教授與其相關的英語詞匯,學生參與度高,學習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教授英語詞匯的過程中,運用相應的肢體語言,動作、圖片、影視,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加強單詞記憶,不失為一個好的英語詞匯教授方法!
2. 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多種單詞教授法
要善于觀察英語詞匯的特點,采取適用的單詞教授法,我以仁愛教材七年級下冊為例,介紹幾種單詞教授法:①構詞法:如:cloud→cloudy;rain→rainy;sun→sunny;bright→brightly;strong→strongly。②正反詞義教學法:如small→big;tall→short;quiet→noisy等。③音標教學法:如boy字母組合oy發(fā)/i/,good中oo發(fā)/u/,nation中tion發(fā)/n/。提示學生切不可用漢字標音,避免發(fā)音不標準。④單詞歸類法:如顏色類:red,white,black,blue,green等;液體類:milk,juice,water;服飾類:shorts,dress,skirt,pants,T shirt。⑤故事情節(jié)法:以U6 Topic2的單詞為例,在音標的基礎上,以故事情節(jié)為主線學習詞匯,如country分為countryside和city。Countryside有fresh air,而且quiet,我們都miss它。City生活費用(cost)高,交通(traffic)擁堵,而且noisy,我們可以選擇遠離它(far from)。⑥簡筆畫:趙穎(2017)指出簡筆畫教授詞匯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豐富教學語言,在實物不方便帶入教室的情景下,可利用簡筆畫教授單詞,通過勾勒形象,生動的實物特征,調動學生積極性,加深學生印象,進行趣味性教學。若教師簡筆畫技能不嫻熟,可以借助班上會畫畫的學生,現(xiàn)場作畫,彌補教師這一不足,從而也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詮釋了教學相長。
3. 挖掘英語詞匯與當?shù)匚幕呐鲎颤c,體現(xiàn)人文關懷
作為英語教師,應該熟知教學環(huán)境和當?shù)氐胤教厣幕Y合英語教學,既能讓學生增進家鄉(xiāng)的熟悉度和親切感,也能產生中外文化的聯(lián)系與碰撞,還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總之,所有的詞匯教學法,都應該根據(jù)詞匯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程度學到更多英語知識,感受英語文化,從而提高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1991:153.
作者簡介:王賜藝,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教師進修學校;鄭玉琴,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東坂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