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尤素萍 石小燕
【摘要】本文提出了研討式教學在“物理學原理及工程應用”課程中的實施方案,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三方面進行了改革實踐。教學實踐表明,基于工程應用實例的研討式教學模式對促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 教學改革 物理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kg2015133和 kg20160127);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基于MOOCs/SPOC的“翻轉課堂”改革項目(物理學原理及工程應用1和大學物理實驗乙);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虛擬仿真項目專項課題:XNFZ201707。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158-01
研討式教學是用研究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源于18世紀的德國,目前在西方國家已得到普遍的應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國內(nèi)越來越多的高校在不同課程的教學中嘗試與深化了研討式教學法,為提升本科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研討式教學不是一種定式,需要根據(jù)學科的差異、課程的特點、知識內(nèi)容的屬性、學生的層次等,選擇合適的研討方法。為了滿足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需求,我校與“大學物理”課程平行設置了“物理學原理及工程應用”課程,將研討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此課程的教學中,這也是我校公共物理課程分層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本文在借鑒其他高校改革的優(yōu)點的基礎上[1],結合我校的特點,提出了研討式教學在“物理學原理及工程應用”課程中的實施方案,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三方面進行了改革實踐。
1.教學內(nèi)容的優(yōu)化
依據(j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應用的改革思想,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物理知識體系,優(yōu)化學內(nèi)容,將教學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一是重要而基本的物理學原理,例如靜電場中的高斯定理和環(huán)路定理;二是設計與工程應用或科學問題相結合的專題,將其他物理學原理碎片化、模塊化后融入其中,開展研討式教學。例如在質點力學中設置了“嫦娥探月工程”專題,將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動量守恒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質點的角動量,角動量守恒定律等)融入到發(fā)射、環(huán)繞、變軌、著陸和返回這五個過程中,用物理學原理解決航天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2.研討式教學方式的實踐
研討式教學實踐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研討任務的布置。第一堂課,完成學生分組,公布研討題目,供各組選擇,或至少提前兩周布置研討題目。
(2)研討準備。演講組需要圍繞研討題目進行預習、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制作PPT等,期間教師與演講組要進行多次指導,一般是在研討前的每節(jié)課課后和網(wǎng)上交流;其他同學需要完成相應內(nèi)容的預習,將自學過程中的疑問記下來,準備在研討課上提出。
(3)研討課。首先由演講組進行匯報,詳細介紹研討問題的解決方法、原理、應用等內(nèi)容;然后是提問和回答環(huán)節(jié),各組同學分別提問,演講組(優(yōu)先)回答或其他組回答;最后,課堂作業(yè)(選擇、判斷和思考題),可以組內(nèi)討論,可以運用各種獲取信息的手段(如查閱紙質資料、上網(wǎng)搜索電子資源等),下課前以組為單位上交作業(yè),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全程由教師主持。
(4)研討文檔。學期結束前,每組需提交一份研討文檔,其中包括研討小論文、研討講解時的幻燈片、研討內(nèi)容的短視頻(知識點、自制作品的演示、自編軟件的運行等)等。
3.重視學習過程的考核方式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增加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課程總評成績的評定方案為:總評成績=平時成績(20%)+研討成績(40%)+期末考試成績(40%),其中,平時成績由點名、作業(yè)、課堂互動、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學習情況等綜合考慮;研討成績包括研討小組得分(36%)、研討個人得分(4%),“研討小組得分”綜合考慮演講效果、研討文檔、提問和回答,“研討個人得分”考慮組內(nèi)分工和研討互動情況。
研討式教學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讓學生在研究問題的科研實踐中學會學習,學會研究;重視師生互動,由教師一言堂變?yōu)閹熒貉蕴?,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三輪教學改革實踐表明,基于工程應用實例的研討式教學模式對促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林曉南, 張祖榮, 曹慧. 大學物理研討式教學模式[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3(36): 83-85.
作者簡介:
吳玲(1978.3-),女,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