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萌
摘 要:為了滿足人們?nèi)找嬖鲩L的文化需求,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加強社會教育服務功能,博物館需要不斷完善,把自己的職能和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然而這僅僅靠博物館有限的人力資源是無法完成的,所以近年來博物館為了加強自身的服務水平,招募了很多志愿者,但是這些志愿者一方面對博物館業(yè)務不太了解,另一方面?zhèn)€人素質參差不齊,所以如何提高博物館志愿者的服務能力是博物館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文章從培訓、激勵制度兩個途徑論述了博物館提高志愿者服務能力的措施,希望能為我國博物館的發(fā)展貢獻一些綿力。
關鍵詞:博物館;志愿者;服務能力
博物館志愿者是不以金錢或其他任何形式的酬勞為前提,自愿為博物館工作付出勞動的個人。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博物館都招募組建了志愿者團隊,博物館志愿者為博物館的參觀接待、宣傳教育等日常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是推動博物館服務社會,充分發(fā)揮自身職能的重要保障之一。正因為志愿者是博物館與社會大眾的主要橋梁和紐帶,那么如何提高志愿者服務能力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1 博物館志愿者的重要性
博物館是我國博大精深文化的載體。古樸的文物,悠久的歷史,需要有人去解說、去引導,志愿者的出現(xiàn)架起了一座溝通博物館和社會大眾的橋梁。一方面,博物館志愿者來自社會的不同階層和不同領域,他們有著不同的社會閱歷,他們的宣講方式有更好的針對性,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對于參觀者來說,志愿者更具有親和力。另一方面,志愿者在提供服務的同時,無形中會把不同行業(yè)的知識和信息融入志愿服務中,這些信息可以擴大博物館的發(fā)展和建設層面,使博物館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目前博物館志愿者主要有在校大中小學學生、大學教授、退休人員等,其中在校大學生是志愿者中的主要力量。一方面,他們利用自己的業(yè)余時間當志愿者為博物館提供服務,在向社會大眾傳播博物館知識以及中華文明的同時,自己也從中獲取免費接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參與博物館的志愿活動帶給他們展示、宣傳自己的機會,不僅鍛煉了他們的人際溝通能力,豐富了生活閱歷,而且為他們以后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奠定了相對扎實的基礎。
因此,在社會上廣泛招募志愿者不僅可以節(jié)約博物館人力有限的問題,更能進一步強化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推動博物館走向社會、融入社會,使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更好地延伸
2 提高博物館志愿者服務能力的措施
2.1 加強志愿者培訓工作
2.1.1 完善相關政策制度
志愿服務政策制度是支持、指導各機構開展志愿者工作的法律依據(jù)和保障。多年來,我國志愿服務立法工作滯后。201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志愿服務條例(草案)》,這是我國首部全國性志愿者工作法規(guī)。此前,深圳等國內(nèi)20多個省市曾出臺地方性志愿者工作法規(gu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共青團中央、國家文物局等機構也頒布過一些文件和工作制度。但它們對志愿者培訓的規(guī)定比較簡略,對于培訓的時間、標準等都未作明確要求。我國博物館界至今還沒有全國性的志愿者工作規(guī)范。唯一可作為參考的,是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評估暫行標準》及《評分細則計分表》關于志愿者工作的相關規(guī)定。在博物館志愿者培訓方面,要求“實施上崗培訓”、“每年1次(含)以上定期培訓”。這一標準很低,對全國博物館的指導意義有限。
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對志愿者培訓的方式、內(nèi)容、時間、工作要求等作出更加清晰具體的規(guī)定,規(guī)范引導博物館開展志愿者培訓。
2.1.2 保障培訓經(jīng)費
志愿服務是公益性、無償性的,但志愿者工作也需要資金投入,包括培訓經(jīng)費,購置工作服及設備經(jīng)費,開展交流、表彰等活動經(jīng)費,以及他們服務期間的交通、餐飲補助和保險費等。這是志愿者團隊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也是開展志愿服務的基本前提。
當前,我國博物館普遍營運經(jīng)費不足。許多博物館文物征集、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等核心業(yè)務工作經(jīng)費尚且不足,更不用說是志愿者培訓等工作經(jīng)費。這嚴重地限制了志愿者工作的開展,造成對志愿者少培訓甚至是不培訓。
因此要真正做好志愿者培訓,各地政府必須加大對博物館經(jīng)費投入,支持博物館將志愿者工作經(jīng)費列入年度部門預算,為志愿者培訓提供充裕的資金保障。
2.1.3 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
首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案??筛鶕?jù)志愿的服務崗位進行分類培訓;還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志愿者的文化程度、愛好以及對工作的期望等,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式,同時還要爭取志愿者自己的意愿。同時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包括培訓目標、方式、內(nèi)容、考核等等,保障每一次培訓的效果。
其次,要完善培訓內(nèi)容。志愿者培訓可分為崗前、崗位和專業(yè)三個階段,每階段有不同的培訓內(nèi)容。崗前培訓主要針對剛招募來的志愿者,內(nèi)容包括志愿服務基礎知識和博物館基本知識。以便讓志愿者能夠盡快了解其工作的環(huán)境和內(nèi)容,認識到志愿服務的價值和對社會發(fā)展的意義。崗位培訓是在進行完崗前培訓后,針對進入不同崗位的志愿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nèi)容包括講解技巧、禮儀、展覽內(nèi)容以及與其崗位相關的知識,讓新進志愿者熟悉崗位工作職責,掌握相關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滿足崗位服務的需求。專業(yè)培訓是對志愿者進行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和志愿服務技能等方面更高層次、更系統(tǒng)、更專業(yè)的培訓,使他們進一步增加知識儲備,提高個人素質和專業(yè)修養(yǎng),成為“專家式”志愿者。
最后,要拓展培訓方式。培訓方式要靈活多樣,除了常規(guī)的講座授課、觀看視頻以外,博物館還應根據(jù)培訓內(nèi)容努力創(chuàng)新,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擬演練、讀書會、主題學習性工作會議、工作現(xiàn)場即時培訓、外出參觀考察、網(wǎng)上學習等方式,不斷增強培訓的趣味性和志愿者的參與度。
2.2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2.2.1 內(nèi)在激勵
首先,博物館應制定一些榮譽獎章或獎項,這些殊榮不僅肯定了志愿者的服務歷程,還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同時,還可以舉辦表彰大會,在志愿者心中樹立榜樣典范。
其次,要給志愿者一些自主處理工作的權力,這不僅是對志愿者的信任,還是一種尊重。志愿者有了自主權就有了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欲望也會更強烈。
最后,為志愿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良好的工作條件可激發(fā)志愿者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
2.2.2 外部激勵
一方面,政府要積極配合志愿激勵。博物館具有教育和促進社會和諧的功能,政府要給予積極的政策支持。根據(jù)國情現(xiàn)狀,政府可根據(jù)志愿服務年限在升學、醫(yī)療、乘坐交通工具上給予志愿者更多優(yōu)惠。
另一方面,提高社會公眾的認識。志愿者都最期望看到服務對象滿意的微笑和社會公眾支持、肯定的目光。因此,社會各界要廣泛重視志愿服務活動,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大力宣傳志愿服務,提高社會公共的認知度。另外,志愿者的人格是最值得尊重的,在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社會,有這樣的精神和勇氣難能可貴,社會公眾要給予積極的肯定,使這種精神發(fā)揚光大。
3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博物館志愿者已經(jīng)成為博物館發(fā)揮其社會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志愿者已然成為博物館的“標配”。然而博物館管理者,怎樣支持志愿者工作,提高志愿者隊伍的服務能力,讓博物館志愿者這道靚麗風景更絢麗多彩、更持久發(fā)展,是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的。
參考文獻
[1]果美俠.博物館志愿者管理方法探尋[J].故宮學刊,2015(2):337-342.
[2]郭蓓.關于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05):136-137.
[3]王建華.中國博物館志愿者培訓和激勵機制的探索[J].博物館學,2012(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