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標
早在公元前的一世紀,為了抵御對抗外來侵略者,保衛(wèi)領土和主權完整,朝鮮半島東南部的新羅國、高句麗國和百濟國都將跆拳道項目作為軍隊搏擊戰(zhàn)術訓練,強身健體保衛(wèi)國家的武術技巧來進行專門性的訓練,因此跆拳道的起源就源于搏擊、對抗,具有實戰(zhàn)、時效性。跆拳道運動近些年的發(fā)展更加的全球化、廣泛化和全民化,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修煉跆拳道項目,跆拳道以其他項目無法比擬的敏捷身手、迅速的應激反應能力和頑強的以剛治剛的技擊法深受廣大修習者的愛戴。近代跆拳道又分為競技跆拳道(WTF),主要以競技比賽為依托,受規(guī)則和觀賞因素限制較多。另一種又分成以實戰(zhàn)對抗為基礎的(ITF)跆拳道。截至目前我們可以看到WTF主要以奧運會,世錦賽等國際大賽為最高競賽引導,帶動著各個國家和團體進行修練,有著廣泛的基礎,修煉者遍布世界各地。而ITF并未成為正式的奧運會比賽項目,因此國際層級的大賽宣傳和帶動不足,目前修煉人數和媒體宣傳都相對比較少。在高校的跆拳道課程都以競技跆拳道為基礎,所開展的教學內容都是世界跆拳道聯合會制定的競賽內容以及規(guī)則要求的技術技法,剔除了跆拳道技術的許多實用技術技能,和許多其他武術搏擊類項目相比,尤其是散打、MMA、泰拳等,得分及取勝都以拳法和上肢動作為主。根據人體生理學原理和生物力學規(guī)律上肢的靈活性明顯高于下肢。因此提高踢拳道的實用性增加上肢拳法,掌法以及指法動作,不僅可以增加跆拳道項目競技性和觀賞性更可以提高跆拳道修習者的實戰(zhàn)技巧。
跆拳道項目于1995年正式傳入我國,它獨具特色的發(fā)聲揚威、崇尚禮儀、禮節(jié)和健身防身的特點。因此跆拳道項目收到了各高校大學生的青睞。跆拳道灑脫飄逸的腿法、簡單易學的技術以及“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謙讓寬容的尚武精神。,不斷超越自身和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是跆拳道特有的區(qū)別于其他運動項目的特色之處。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跆拳道選項課程的開展隨著學校體育的發(fā)展,不斷的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更進一步的深化了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不斷實現素質教育,推動我國高校跆拳道運動的推崇和普及。跆拳道項目在高校體育課中進行開展已經經歷了推廣、成熟階段,目前正處在穩(wěn)定階段,通過對學生調查發(fā)現,目前受自媒體的影響,許多學生已經對跆拳道教學內容有不同的看法,學生考慮的已經不再是跆拳道的表演屬性,更注重了跆拳道項目的實戰(zhàn)作用,這也與學生在選課初期將跆拳道項目歸類于武術項目有關,在選課動機里就有強身健體,習武自衛(wèi)的情節(jié)。
而目前高校跆拳道教學內容主要依照世界跆拳道聯盟的競賽技術要求,以及在晉升級位和段位所需要完成的技術和動作測試。另一方面跆拳道教學也不斷的在改革增強學生愿意接受并樂于學習的技術動作,尤其是那些高難度的轉身技術、旋轉技術和騰空技術,然而這些高難度技術不僅對修煉者的身體素質要求都比較高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隨著高校體育課程零事故管理體質要求,沒有那個教師愿意承擔安全風險去教授這個特技動作,因此跆拳道也失去了它吸引學生的特色。
世界拳道聯盟(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以 下 簡 稱 WTF) 與 國 際 跆 拳 道 聯 盟(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 以下簡稱 ITF)屬于跆拳道項目的不同體系流派。世界跆拳道聯盟(WTF) 于1973年5月在漢城成立,金云成當選為總裁,當時即有世界各大洲的20多個國家加入這一組織,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將跆拳道列入正式競賽項目; WTF 進入奧運會對跆拳道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80 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了 WTF。為了使跆拳道運動更快更好的發(fā)展,為跆拳道習練者之間提供武技的交流和切磋,在崔泓熙將軍的不斷努力和倡導下,在韓國從軍人到民間跆拳道修煉者迅速發(fā)展,在韓國成為各大比賽都不可缺少的競技項目。自從跆拳道項目進入奧運會,通過媒體宣傳帶動使WTF規(guī)則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傳播和應用,修煉者也如春筍般遍及世界各地。而國際跆拳道聯盟(簡稱ITF),是在1966年3月22日由韓國陸軍二星少將崔泓熙將軍在韓國首爾創(chuàng)立的,24套的套路名稱為特爾,從天地到統(tǒng)一象征一天的24個小時,各特爾名稱取近五千年來朝鮮歷史上從未侵略過他國的杰出歷史人物和民族英雄;技術方面強調對肢體的控制和發(fā)力。對打比賽允許使用拳腿組合技術獲得得分點;比賽時選手戴拳套腳套以保護對方減少傷害。ITF比賽分為特爾,對打,特技,威力,護身術五大部分。
所謂跆拳道,跆(TAE),意為以腳踢、摔撞;拳(KWON),以拳頭打擊;道(DO),是一種藝術原理與方法。跆拳道是一種利用拳和腳進行踢擊的藝術方法。它是以腳法為主的功夫,其腳法占70%拳法占30%。在ITF體系里競賽要求與WTF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在拳法方面,WTF競賽過程中只允許正拳擊打,即“正拳”(Pa-run-ju-mok)就是使用緊握的拳頭的正面,迅速而有力地直線進行攻擊對方的軀干正面的技術。雖有允許拳的技術進攻卻限定了擊打的部位和拳法,并且在跆拳道比賽過程中很少有參賽選手利用拳法得分的。而在ITF比賽過程中卻大相徑庭,在比賽過程不僅可以使用拳進攻而且還可以使用手刀進攻得分,并且拳的的得分占主要得分技術,而且可以擊打面部,分值也從1分至2分不等。其次,在兩個體系里腿法的使用要求上是比較相似的,但是在比賽過程中卻表現的差異性很大,專業(yè)的WTF比賽例如奧運會大家基本看不到花哨的腿法技術,而更多的是利用高度,腿長優(yōu)勢通過擺動,勾環(huán)擊打對方的頭部以盡可能的得分贏得比賽。而ITF比賽過程中由于拳的使用較多,觀賞性則強于WTF,激烈程度卻別與其有很大的差距。通過觀看ITF和WTF的競技比賽,以及查找相關資料可以得出結論,ITF比WTF更具有實用實戰(zhàn)價值。
跆拳道項目屬于同場競技類項目,具有身體接觸運動量大等許多優(yōu)點,在高校體育選項課程中有著廣泛的學生群體基礎,許多高校跆拳道選修課都是人滿為患,由于師資力量和場地的匱乏最后不得不通過柔韌性以及靈活性等專項素質將部分學生退回,讓其改選其他專項。因此可以看出跆拳道選修課在高校開展已經擁有成熟的基礎。在高校體育課程通常開設在大一和大二年級,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大部分的高校為了保持體育課程好的延續(xù)性,大一、大二學年鼓勵學生保持體育課程選項的統(tǒng)一,盡量保持不變,但是近些年由于WTF教學內容的單一枯燥,不少學生都在大二學年喪失了對跆拳道選項課的興趣,這也就使得高校在大學二年級開設跆拳道項目過程中出現了不同于大一選課時期的人滿局面,因此跆拳道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經顯而易見。通過作者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7級本科生和2017級研究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的學生希望跆拳道課程增加實戰(zhàn)搏擊技術,增加對抗性,這也才能滿足學生的選課動機,繼續(xù)保持跆拳道課程更好的在高校開展,成為大學生樂于修煉的體育運動項目。由以上可以看出,在高校跆拳道課程中融入ITF實戰(zhàn)跆拳道元素具有可行性。
跆拳道相對于傳統(tǒng)的武術作為一種新的的武學體系流派,自從傳入我國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不同教育教學界的高度重視和青睞,通過跆拳道項目的開展其不斷的汲取了我國傳統(tǒng)武學的文化精髓。在新的歷史發(fā)展背景下,逐步的成為世界的主流體育運動項目。世界競技體育格局在不斷的發(fā)生變化,ITF和WTF的總裁和主席也多次示好,并有合并意圖這也是跆拳道項目的一大喜事,通過合并可以將歷史原因帶來的溝壑填平,為跆拳道項目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鋪平道路,為跆拳道項目的歷史傳承和不斷的創(chuàng)新改革掃平障礙。因此,對于不同跆拳道體系的修煉者應該摒棄門戶之見,積極發(fā)揚跆拳道技戰(zhàn)術,更好的為人類體育發(fā)展服務,更好的指導民眾健身健體,推動全人類和平友善,健康有序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