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每當晨曦初露,那些比太陽起得更早的人們便躍然公園里,馬路旁,小河邊,球場上,年青人縱跳翻飛,老年人腰肢緩展,組成了一幅充滿無限生機和生活情趣的晨練圖。然而,這壯美的圖景中卻很難尋覓到中年人,如有,也是形單影只,風(fēng)毛麟角。
是什么原因羈絆了他們鍛煉的腳步?為什么他們舍棄這陶冶身軀的美景良辰?這是引起我國和世界保健專家探究的課題。
成家立業(yè)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轉(zhuǎn)折,人到中年,事業(yè)的忙碌和家庭的拖累,明顯地改變了青年時期的生活習(xí)慣和方式。起早睡晚,忙吃忙穿,贍老撫幼……客觀上似乎安排不上體育鍛煉時間。要談健康狀況,雖不如青年時期那么強壯有力,卻也不似老年人體態(tài)龍鐘,步履維艱,疾病纏身。因此,中年人在失去鍛煉興趣和熱情的同時,也缺乏鍛煉身體的自覺和主動。他們覺得,有許多急迫重要的事等著去做,怎能輕易把時間安排到鍛煉上?!性格也變得不像青年時期那樣愛動了,“深居簡出”幾乎成了大多數(shù)中年人的生活特征。
“生命在于運動”,動則精明,動則輕靈,動則健美,動則青春常駐。
世界上平均最長壽的人群要數(shù)郵遞員了。他們長壽的秘訣就是動。從青年到中年、甚至老年,騎車送報送信,日行幾十里、上百里,風(fēng)雨無阻,長年不斷。這種不間斷的運動,磨練著他們的意志和體質(zhì),變化無窮的車技使他們身手矯健,靈敏快捷,因而青春常在,老而彌健。有一位長期堅持慢跑的70歲老人,其呼吸功能居然同40歲的中年人不相上下。
郵遞員的啟示,說明中年人要搞好體質(zhì)過渡,首要的是使鍛煉保持連續(xù)性,不因環(huán)境變化、時間緊張而中斷,不因健康狀況相對穩(wěn)定而忽視。青年時代所喜愛的各種運動項目,如打球、游泳、跑步等盡量不廢棄,并力爭和青年人一起玩,這是使體質(zhì)和性格保持青春活力的有效途徑。即使原有的運動項目不適應(yīng)了,也要有別的運動項目來代替,不使運動中斷,出現(xiàn)空白。否則,待到人老體弱再去鍛煉,那就只能事倍功半。
那么,有哪些運動項目比較適合中年人,能幫助他們做好體質(zhì)過渡呢?
健身慢跑:這是中年人最適宜、最有效、最簡便易行而又饒有興味、怡情放懷的鍛煉項目。每天跑15~20分鐘,或每周跑3次,每次30分鐘左右。初練時可走跑交替,然后逐步過渡到勻速跑。
保健體操:廣播操及其他保健操,上肢和胸部的力量性練習(xí),仰臥起坐或舉腿、仰臥和俯臥兩頭翹等腹背肌和盆底肌練習(xí),不僅對增強肌肉力量和彈性,保持體態(tài)健美有重要作用,還能防止痔瘡、便秘、胃下垂、子宮脫垂等疾患。這些體操可在工間休息做、家里做,也可配合跑步做。
散步:是健身、養(yǎng)性、開闊心胸的輕緩運動項目,也是體弱和病后身體恢復(fù)的手段,國內(nèi)外盛行。早、晚、工間均可進行。晚飯后散步尤其需要,可防止肚脹氣悶,思困厭學(xué),睡覺不寧。
除此,還應(yīng)注意適當節(jié)制飲食。要防止過多攝入脂肪,主食也不宜吃得過多,因為多余的熱量物質(zhì)同樣會轉(zhuǎn)化成脂肪堆積皮下。所以,非體力勞動者每頓飯吃個七八成飽即可。為避免高血壓,還應(yīng)少吃鹽(每天10克以下)。就一天的膳食安排來說,早飯、中飯應(yīng)吃得好些,晚上呢?“勸君晚餐宜清淡,延年益壽防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