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宇,張虎波,田敬軍,祖勝
(河北省平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 骨科,河北 邢臺 054500)
錘狀指是Ⅰ區(qū)指伸肌腱斷裂、止點撕脫或撕脫骨折引起的遠指間關節(jié)(DIPJ)屈曲畸形,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損傷[1]。如果沒有經(jīng)過正確的治療常導致功能障礙,外觀較差。其治療方法較多[2,3],手術治療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效果均非完全理想,滿意度較低。2016年1月-12月,我科采用單純經(jīng)皮克氏針固定治療急性閉合性無撕脫骨折錘狀指21例,效果良好,術后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本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齡7~55歲,平均30歲。左手8例,右手13例;示指2例,中指3例,環(huán)指9例,小指7例。戳傷10例,掰傷6例,壓砸傷5例。受傷至手術時間為1.5 h~8 d。
在指根神經(jīng)阻滯麻醉下,將遠指間關節(jié)過伸5°~10°,自指端縱行鉆入1.0 mm克氏針一枚,克氏針過遠指間關節(jié),拍攝手指正側位片,克氏針位置良好。術后5~6周后拔除克氏針,并指導患者逐步恢復功能鍛煉。
采用Crawford功能評定法評估療效,優(yōu):遠指間關節(jié)可以完全伸直、完全屈曲、無痛;良:遠指間關節(jié)伸直受限0°~10°、完全屈曲、無痛;可:遠指間關節(jié)伸直受限10°~25°、有屈曲受限、無痛;差:遠指間關節(jié)伸直受限超過25°或者存在持續(xù)疼痛。
術后無一例針道感染,克氏針固定良好。術后隨訪2~12個月,平均5.8個月。采用Crawford療效評估標準評定:優(yōu)6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優(yōu)良率為76.2%。2例療效較差經(jīng)再次手術切開縫合克氏針固定,5周后拔除克氏針進行功能鍛煉,再次評估為良。
錘狀指治療方法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治療的根本目的是恢復遠指間關節(jié)屈伸力量的平衡。保守治療常因外固定容易松動、患者的依從性差、難以忍受長時間的固定等原因而導致治療失敗。而手術治療又分多種手術方案,包括切開單純縫合克氏針固定、微型骨錨釘固定等,但常出現(xiàn)指甲畸形、鵝頸畸形、線結外露和感染等并發(fā)癥[4]?;颊邔﹀N狀指療效的主觀評定表現(xiàn)在滿意度上:包括活動度、疼痛度、并發(fā)癥、外觀和功能等方面。而我科采用單純克氏針經(jīng)皮固定治療錘狀指,具有費用低、不需住院、固定牢固、患者依從性好、不需要長時間固定、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患者滿意度較高。
[1]王澍寰.手外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459-461.
[2]羅小慶.簡易指背支具治療閉合性腱性錘狀指的療效觀察[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2):213-215.
[3]張熙南,李瑞華,李津,等.阻擋式克氏針治療伴撕脫骨折的錘狀指[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4):407-408,412.
[4]邢樹國,謝仁國,湯錦波,等.克氏針與微型骨錨釘治療錘狀指的療效比較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3,29(2):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