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要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興趣,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從而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要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本,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44-01
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當前的教育重心已經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成為了當前教育教學重點研究的課題。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語言學科,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注意力不夠集中,這就為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對教學方法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關系中的地位過于強勢和主導,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和理解知識,沒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作用;其次,語文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知識的講述和隨堂練習以及歸納總結直接構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缺少創(chuàng)新和趣味性;最后,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過于活躍,缺少自我克制能力,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
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方法
1.注重良好學習氣氛的營造。
小學生不喜歡有太多的約束,太過壓抑的環(huán)境不利于學生們的學習,所以老師要注重良好學習氣氛的營造。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改變自己的形象,教學中語言要盡量幽默風趣,并且能夠運用活躍的教學思路將學生帶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1]。小學的孩子喜歡和藹可親的老師,因此老師要試圖改變自己嚴厲的教學風格,老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影響,并且用一顆熱情的心去關愛學生,學生因此不會對老師產生畏懼心理,能夠主動的去和老師親近,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盡情的表現(xiàn)自己,開心快樂的進行語文的學習。不僅如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肢體動作,運用豐富的表情或者動作向學生傳達信息,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欲望,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2.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良好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成功教學的一半,這句話適用于各個階段的教學實踐活動,小學正是學生發(fā)散性思維以及好奇心強烈的階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以及學習理解效率較低等問題,為此教師應當注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建設,努力增強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快速的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的內容上[2]。教師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法以及提問式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方式,而且動態(tài)的圖像以及音視頻對小學生有著深深的吸引力,教師還可以將多媒體教學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例如:在教學《小小的船》時,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詩歌,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課件:藍藍的天空、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兒,并為學生播放音樂《小小的船》,使學生沉浸在教師營造的情境中,進而有效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更好的對課文進行學習。
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的導入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使教學引人入勝,扣人心弦,讓學生感受一種魅力和詩意。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教師應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授課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配合授課內容[3]。如在講解《將相和》這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表演課本劇,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講問、學生聽答”的常規(guī)教法。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把所有的學習任務放置于這樣的情境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相應的學習活動。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本劇的演出,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培養(yǎng)聽說的能力,提升豐厚的語文素養(yǎng)。
4.推進小組合作化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化學習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合理搭配的小組學習,能夠使小組成員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幫助和扶持,共同進步,減少學生在自身學習時遇到問題而找不到幫手的問題。推進小組合作化學習,首先老師必須要為小組之間進行合理的搭配和分工,對全班學生進行小組固定搭配學習,對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和層次進行協(xié)調,保證每位學生在小組之間都能優(yōu)勢互補[4]。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助能力,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作用。另外在推進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來推動小組進行討論找出問題。例如,在講授《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可以利用文章中最后的問題,“小村莊為什么變得什么都沒有了?”進行討論,讓學生自我發(fā)揮找出問題的答案,并進行小組討論,通過這樣合作討論能夠提升小組的團結互助能力,提高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結語
總之,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我們教師就需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從而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紅霞.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課外語文,2018(25):85.
[2]王莉.新課改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科學中國人,2016(29):304.
[3]包曉娟.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6(45):37-38.
[4]李鑫萍,裴婭姝.新課改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中華少年,2015(21):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