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三興學校 季燕燕
孔子言:“不學詩,無以言?!绷暯娇倳浺苍杏|地說:“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文章中常常引經據典,讓人們感受到濃濃的詩情畫意,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和智慧。短小精練的古詩詞,蘊含著經典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對于小學生而言常常不能理解到位。筆者認為,對古詩詞進行巧妙拓展,把古詩詞學習置于更廣闊、更深遠的文化平臺上,可以有效降低學習難度,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走近文本,理解和掌握古詩詞,真正感受古詩的凝練和韻味。
背景介紹是學習古詩詞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認知起到橋梁作用。教師要善于從古詩詞的內容特點出發(fā),選擇最佳介紹方式,將文本的背景知識呈現(xiàn)給學生,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果,只有了解作家的人生經歷、作品的時代背景,才能難免對作品的理解出現(xiàn)失誤和偏頗,促進知識的遷移,對文本的理解和挖掘才能更加深入。
例如,四年級上冊的《江雪》一課,如果不介紹背景資料和作者簡介是,學生是很難理解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最后一句“獨釣寒江雪”,學生認為在下雪天還要獨自一人出來釣魚,這根本就不是明智之舉,無法去體會作者筆下的“玄外之音”。為此,我從背景拓展著手,以PPT呈現(xiàn)帶領學生走近詩人,這樣一來,學生了解了柳宗元坎坷的人生經歷,有了這一份了解與認識,才能從“獨釣寒江”的老翁身上去感受作者孤獨而又頑強不屈的精神,才能在語言的推敲中領悟詩人想借此而抒發(fā)的情感,為打開體味詩詞情感大門奠定基礎。
在古詩詞教學中,對作家主客觀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正是進行知識鋪墊和信息前導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精心考慮背景知識的介紹方式,解讀作家,了解背景,與詩人產生共鳴,才能知人論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涵。
教材中的古詩詞,有些雖然背景不同、作者不同,但在表達的情感上卻有著莫大的相似。同樣,不同類別的詩詞,即使作者相同,其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也是不盡相同的。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古詩詞的主題特點,資源整合,主題凝聚,把所學知識向深處延伸,在把握基點中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
例如,杜甫的《絕句》,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卻帶給讀者一幅心曠神怡的春天的畫景。在教學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以依托古詩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描繪特點,以美為線索,將“詩畫結合”策略作為拓展古詩詞主題的有效手段,讓學生在閱讀古詩的同時,插入與主題相關的畫作,感受字里行間洋溢著的顏色美、結構美、字詞美以及意境美,通過詩人所描繪的畫面去感受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和詩人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同樣,在教學《山行》《楓橋夜泊》《小池》等寫景類古詩時,教師都可以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引領學生開展主題式拓展閱讀活動,從而深化閱讀主題,有效走近文本深處。
立足主題特點拓展,不僅能教給學生學習同類古詩詞的基本學習方法,做到舉一反三,也能真正領悟同類詩詞的基本特點,提高對古詩詞的自主學習能力。
縱觀我們整個小學語文教材,雖然古詩詞的總篇數不到四十篇,但是各個詩人、各種類別的詩詞都有涉獵,只要以“一篇帶多篇”的方式進行發(fā)散式拓展,就能為學生形成一個巨大的詩詞寶庫,弘揚中華文化,在廣闊的空間里擴大古詩閱讀的信息量,讓學生更好的走近作者、走近文本,愛上古詩學習。
例如,五年級的《清平樂·村居》一文,作者辛棄疾是豪放派詞人的典型代表,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一生創(chuàng)作過多部優(yōu)秀作品。在課堂教學中,我選擇了一篇帶多篇的拓展性閱讀學習方式,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首先,帶領學生誦讀古詩詞,讓學生說說這首詞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從中能讀懂什么。在學生感悟到詩人筆下所展現(xiàn)的農村清新秀麗、安靜寧和的田園美好風光之后,我再順勢話鋒一轉:“辛棄疾有‘詞中之龍’之稱,除了我們今天學習的《清平樂·村居》一課,他還創(chuàng)作了其它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今天老師也為大學搜集了幾篇膾炙人口的詩詞:(多媒體展示)《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接下來,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品一品這些詩詞,并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蓖ㄟ^這樣的教學方式,有效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也使學生對作者詩詞風格的認識更進了一步,學習效果顯著。
可見,教師主要以某一作者的一篇詞作為例,鼓勵學生進行發(fā)散式拓展閱讀。這樣教學,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詩詞積累,為學生愛上古詩詞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代代相傳的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與精華所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古詩詞單一的教學方式,適度拓展學生學習古代詩詞的空間。常吟古詩,不僅能繼承傳統(tǒng),更能陶冶性情,增加個人學識和詩學素養(yǎng),弘揚民族精神,使學生在詩詞歌賦的王國中汲取詩詞的精華,獲得美的體驗與感受。
【參考文獻】
【1】亞震.淺談背景知識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及策略【J】.課外語文,2015(10)
【2】王艷.古詩詞教學的巧妙拓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