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
目前,我國體育運動的發(fā)展遲緩性,不專業(yè)性等特點。同時,人們在展開體育運動時往往采取隨意的態(tài)度,即沒有按照一定的體育訓練目標、展開專業(yè)的指導等,導致一些體育活動展開的結果和期許目標南轅北轍。根據我國體育運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基于理論知識,展開階段性劃分訓練。不論是教練還是運動員掌握好運動動作的解剖學理論對于提高技術動作的準確性,發(fā)展大量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訓練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各項體育運動中采取合適的訓練力度和理論教學相配合能夠使運動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訓練運動和體育理論教學互補開展的特點
體育運動中,只有展開專業(yè)的、合適的體育訓練,才能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根據當前體育訓練而言,體育訓練運動和體育理論教學活動主要具有以下的特點:一是體育運動的專項化發(fā)展,主要的運動活動是為了提高運動人員的身體素質而展開,是以增加運動員的技能水平為目的,總體上要求擁有專業(yè)的運動指導,保證運動訓練的科學性特點;二是要求根據不同的體育活動,不同的運動人員展開相應的體育訓練活動,如對于氣排球和排球這兩項不同的體育活動,要求能夠分析不同運動人員的身體機能,并根據運動的不同特點制定相應的體育訓練運動,從而達到鍛煉身體、提高運動技能的目的;三是對于不同運動階段的運動人員而言,要求在不同的階段實現運動訓練、休息相協(xié)調,實現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為運動水平服務,使運動水平達到最優(yōu)化;總之,體育運動不同的運動訓練階段中的訓練運動和理論教學具有不同的要求和安排。
1.2 訓練運動和體育理論教學互補的必要性
有效把握體育訓練運動和體育理論教學互補對于運動人員的運動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保障在不同的階段激發(fā)出運動人員最佳的運動狀態(tài),才能保證運動人員身體機能的和諧,提高運動人員的體魄。而把握體育訓練運動和體育理論教學互補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運動人員的身體狀況具有差異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和身體狀況下,運動人員的體能、技能、智能還有心理承受能力不同,都需要展開相應的體育理論教學活動,讓運動人員能夠全面把握所參與運動的強度,對身體機能的協(xié)助作用,此互補活動將提高運動人員參與運動活動的準確性,提高運動素質;二是運動人員所參與的體育運動具有專技性,因而對運動人員對這體育運動的技能水平的側重點不同,如在生長發(fā)育階段的運動人員參與籃球運動,則要求展開籃球運動的理論教學,夯實初次參與籃球運動的運動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從而使運動人員在未來階段能夠采取合適的體育訓練運動,達到籃球運動推動運動人員的成長發(fā)育的目的。而對于已經掌握好籃球運動相關理論知識的運動人員來說,對其展開相關體育運動身體機能理論的教學活動,能夠保證中年人能夠在遵循身體極限的情況下,制定合適的體育訓練運動,最終達到強身健體目的。
目前,我國日常體育鍛煉活動主要是以體育訓練運動為主的,依照運動訓練計劃進行的。而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往往也是忽視“教學”的重要性,僅僅在課上前10分鐘內展開技巧教學后,展開大量的訓練運動。最終都不利于體育運動的開展。
2.1 忽視體育理論教學的重要性
無論是競技體育、學校體育教學或是體育運動,往往都是盲目的展開訓練活動,認為體育主要在于實踐,通過加強運動強度能夠達到提高運動技能的目的。另一方面體育理論教學主要包含人體運動機能教學、體育運動項目動作解析,體育運動強度解析等多種理論知識。而體育運動中,一些體育運動沒有專業(yè)的指導教練,人們只是自行展開訓練運動。如某地單位開展老年氣排球的運動比賽時,通過組隊前往排球館訓練的方式來進行練習,在經過兩天的訓練后,運動人員都呈現出肌肉拉傷等不同身體受損癥狀。事實證明,當前的體育運動對于體育理論教學都缺少重視。
2.2 忽視體育訓練運動和體育理論教學的互補性
體育運動中不僅僅是對體育理論教學缺少重視,還表現在對體育訓練運動和體育理論教學的互補性缺少認識。即在體育運動中沒有合理分配體育訓練和體育理論教學的比例,導致體育活動出現失衡狀態(tài)。即在體育活動中,一方面是出現紙上談兵的現象,即在平時的運動中,一些運動人員通過觀看理論教學視頻學習一項新運動的技能、規(guī)則等,但是未能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訓練。而另一方面也有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展體育訓練運動的現象,對于體育理論教學不重視??傊?,都體現為對體育訓練運動和體育理論教學兩者互補的不重視,導致體育運動未能有序開展。
3.1 開展體育理論教學并配合體育訓練運動
體育運動的開展主要是依托于一定的理論基礎再輔于一定的訓練運動而實現的,因而在現如今要求科學展開理論教學,把握體育運動的強度和運動量,最基本的方式即要求開展理論教學,使運動人員能夠對所參與的體育運動有個深刻的認識,從而才能保證訓練運動的開展。首先通過理論教學明確訓練目標,即在每一訓練周期中,明確目標,才能擁有明確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實現休息和運動,技術和體能、強度和靈敏性的有機結合;其次要求通過理論教學合理安排運動節(jié)奏,不僅僅是運動量增加或降低的節(jié)奏還有運動強度的提高或降低的節(jié)奏,只有正確理解運動的特點和相關人體理論,才能在訓練中提供訓練的效率和質量;最后是對體育運動效果的全面監(jiān)控管理,加強對訓練效果的監(jiān)管,能夠及時發(fā)現運動訓練中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對運動人員競技水平、身素質帶來的變化,從而才能及時發(fā)現問題,從而調整計劃。
3.2 增加體育訓練運動的合理性
體育運動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求增加體育訓練運動,但是加強體育訓練運動的運動量的同時要注意該項活動的合理性,即加大的運動訓練量不僅僅是要求對運動人員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進行訓練,還有通過理論教學實現運動技巧、運動方式的改善,如在跑步運動中如何在慢跑中提高耐久力的方式。同時增大體育訓練運動的合理性還要求依賴于理論教學中展開訓練計劃的設置,所以體育運動中實現運動訓練量增大的方式是要求深度挖掘運動人員的速度、爆發(fā)力等身體的潛能,及時對運動員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避免其對運動人員造成物理損傷。
總之,體育訓練運動和體育理論教學互補對于體育運動的開展、運動人員的身體素質、全民運動的開展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體育運動中控制體育訓練運動強度和展開體育理論教學互補對于運動員提高競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情況顯示,體育運動的準確性和高效性主要依賴于相關理論知識,如運動身體技能知識和一定量的專項體育訓練的有機結合,只有在充分掌握運動員身體機能、掌握定量訓練情況下,才能實現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的有效設置。根據體育運動的現狀分析可知,當前體育運動展開中,體育訓練和體育教學的把握具有不科學、不全面等問題,因而要求完善體育活動開展方式,提高訓練方案的執(zhí)行,同時要求正確體育訓練運動和體育理論教學互補的合理性。最終提高運動水平,實現我國體育運動的效果。
:
[1] 王佳茵.淺析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中的互補[D].華中師范大學,2002.
[2] 王斌.論運動訓練方法和體育教學的互補[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06:187-188.
[3] 席玉寶.體育教學、體育鍛煉、運動訓練、運動競賽的概念、地位和關系[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01:62-65.
[4] 李暉.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中的互補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2:417-418.
[5] 惠磊.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互補分析與比較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4,04:158+21.
[6] 王賢峰.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中的互補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5,32:466.
[7] 張惠.體育教學改革背景下架設體育理論與運動實踐的橋梁——評《體育教學與訓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