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赫男
摘要:張愛玲是我國著名作家,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個性鮮明,利用意象化手法刻畫出一個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女性形象。在張愛玲的大量文學作品中,以小說最為著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形象進行研究和探索,充滿了研究與探索的興趣。通過對張愛玲小說中對女性形象類型和悲劇原因的分析,從而揭示現(xiàn)代女性生存狀態(tài)。
關鍵詞:張愛玲;小說;女性形象
張愛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才女,在她的筆下文字生動形象,好像有了生命色彩。她的小說主要以女性心理為視角,刻畫出很多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在傳統(tǒng)封建思想中生存和掙扎,但最終依然逃脫不了既定的命運。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將女性的生存困境深刻的描寫出來,雖然具有悲劇色彩但是給現(xiàn)代文化作品注入新的活力。
一、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形象類型分析
張愛玲的小說是站在女性視角對女性當代生存現(xiàn)狀、價值和自我意識的深度剖析,在她的小說中,展現(xiàn)了在封建思想下舊式家庭女性的婚戀故事,每個主人公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和性格特征,為我們展現(xiàn)了封建思想環(huán)境下女性的痛苦掙扎,變形扭曲的狀態(tài)。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大致塑造了三種女性形象,接下來將進行詳細分析。
首先是拜金型的女性形象,這一形象代表人物是《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在這部小說,白流蘇是個有洋派風味的中國現(xiàn)代女性,她在選擇愛情時將經(jīng)濟作為選擇標準,白流蘇這一形象始終沒有擺脫對男性的依附。通過對白流蘇婚戀故事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對封建思想掙扎反抗的影子。雖然白流蘇得到物質(zhì)保證,但是并沒有擺脫生存困境。
其次是交際花型女性形象,這一形象的代表人物是《沉香屑·第一香爐》中的葛薇龍,最初葛薇龍是一位清白的女生,因為讀書等原因投靠姑姑梁太太。而梁太太是一個交際花型的女人,為滿足自身物質(zhì)和性欲需求每天圍著男人打轉(zhuǎn)。在這種環(huán)境下,葛薇龍受到誘惑,為了守住愛情,開始用身體賺取物質(zhì)生活,但最終初戀以失敗而告終,在物質(zhì)的誘惑下葛薇龍成為第二個梁太太。
第三種是畸型女性形象,這類形象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比較多,有因為金錢而心靈扭曲的形象,比如《金鎖記》中的曹七巧,為了金錢,由而由一個小家碧玉、美麗的姑娘成為戴著黃金枷鎖的惡毒婦人,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極大傷害。也有因為“情結(jié)”而畸形的女性形象,比如《心經(jīng)》中的許小寒,許小寒對父親產(chǎn)生愛慕之情,父女關系轉(zhuǎn)變成戀人關系,許小寒對父親的愛戀導致母親離開,幸福家庭最終破裂。
二、張愛玲小說中女性悲劇的原因
(一)封建社會中男權(quán)思想的禁錮和壓迫
張愛玲小說中所塑造的女性悲劇形象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而這一特征是由父權(quán)意識和封建制度而導致的。在哪個年代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女性不得不依附于男性。但正是在這種思想下,導致女性在經(jīng)濟上缺乏獨立性,并且在感情、心理等方面表現(xiàn)出對男性的依附,這就是女性悲劇的主要原因。比如《半生緣》中的顧曼璐,她是男權(quán)社會下的犧牲者,為什么這樣說,從顧曼璐的經(jīng)歷進行分析,為了獲得依靠與祝鴻才結(jié)婚,但是結(jié)婚不能生育給她帶來威脅,為了留住唯一能夠依賴的男人,她允許丈夫染指自己妹妹。顧曼璐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出對男性的依賴,而對顧曼璐自己而言,她既是害人者同時也是受害者。封建思想對人們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即使是現(xiàn)代社會,依然存在封建思想,所以對于當時的環(huán)境而言,女性角色即使有想要反抗的意識,也會社會強大的壓迫下而失敗。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女性悲劇的原因受各種欲望的誘惑和奴役,同時也與自身難以獲得獨立和封建制思想下男權(quán)社會的壓迫有直接關系。
(二)自身性格缺陷導致人生悲劇
在張愛玲的眾多小說作品中,女性悲劇形象展現(xiàn)了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下的種種不幸與凄涼,除了上述分析的社會原因外,這些女性角色自身性格缺陷也是重要因素。比如面對各方面壓力表現(xiàn)出軟弱、依附等,從而導致自己悲劇命運的結(jié)局。亞里士多德曾經(jīng)說過:“悲劇的結(jié)局是悲劇主人公自身的過失造成的。”比如《十八春》中的顧曼楨這一女性形象,她的悲劇結(jié)局不僅是社會環(huán)境決定的,同時也與她甘于妥協(xié)的性格有直接關系。顧曼楨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在遭到姐姐欺騙,被姐夫強暴懷孕后選擇嫁給自己的姐夫,從而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痛苦中。最初,顧曼楨想要逃離,想要與命運進行抗爭,但是在遭受多重打擊下最終屈服于命運,選擇順從,這也是懦弱與失去自我的體現(xiàn)。除了軟弱的性格外,堅毅和執(zhí)著也某些環(huán)境下也會演變成頑固和執(zhí)拗,從而導致人生悲劇,比如《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因為丈夫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便開始勾引小叔,最終因為情欲壓抑和對金錢的崇拜,不僅毀了自己,同時也毀了兒女的幸福。
三、結(jié)束語
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性格鮮明、遭遇不同,但是都具有悲劇色彩,揭示了當時社會中部分女性在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痛苦掙扎,展現(xiàn)了女性的生存現(xiàn)狀,對張愛玲小說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更加引人思考,也而是對現(xiàn)代社會的警示,尤其是在現(xiàn)代思想更加開放的社會,雖然女性獲得獨立,但仍需要加強對女性的關注。
參考文獻:
[1]李松.張愛玲小說中的幾種女性形象分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05):30.
[2]王習雯.淺析張愛玲女性觀對其小說中女性悲劇形象的影響[J].傳播力研究,2017,1(02):1-5.
[3]陳麗.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意識探析[J].名作欣賞,2014(14):115-116.
[4]許玲玲.張愛玲小說的女性形象分析[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3,2(03):87-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