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芳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在教育領域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深受廣大師生喜愛。本文主要圍繞小學數學教學,就信息技術在其中的應用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 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應用
引言
新課改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之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下文就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融入其中的主要意義
1.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
數學這門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就困擾了絕大多數學生。因為長期以來難以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所以就會逐漸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然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數學中的知識[1]。由此可知,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對于數學的學習至關重要。信息技術可以 集聲音、圖片、文字、視頻等于一體,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能夠將一些復雜深奧的知識點直觀的呈現到學生眼前,從而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到數學的趣味性。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欲望就得到了有效的激發(fā)。
2.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將知識的來龍去脈完整的呈現到學生的眼前,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則能夠實現這一點。網絡資源是教學資源的重要延伸,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網絡資源來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學習到更為完整的知識點。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網上搜尋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化素材,將課堂的知識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
3.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習慣于運用傳統(tǒng)的板書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雖然有著不錯的效果,但是如果長期使用也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例如,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在網上搜尋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或者圖片,借助這些趣味化的視頻或者圖片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那么在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中,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就會得到提升。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
1.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
新課改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以來,教師都是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式教學法,憑借教材、粉筆以及黑板來講述課本中的知識點,這種教學方式有著其獨特之處,但是周而復始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單一,進而產生厭學的情緒[2]。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極大的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的情境,通過這個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比如,在學習“小數乘法”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尋一些超市購物的視頻,然后讓學生跟著收銀員一起去計算客戶所買的東西。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覺得數學學習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因為超市購物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去做的事情,所以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蛘呦螺d一些菜市場買菜的視頻,因為許多菜價都不是整數,這樣就能夠對學生的小數乘法進行有效的鍛煉。相比之下,教師如果單一的去用黑板講述加減法或者乘除法就顯得非常的枯燥。
另外,在學習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柱等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這些圖形的空間構造,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給與展現,讓學生去觀察這些圖形的內部構造,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點。
2.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學生之所以討厭數學,不愿意去學習數學,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教師的教學脫離了生活實際,這樣就給學生造成一種晦澀難懂的印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加強數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圖形的運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上去搜尋一些生活中的視頻,如大風車的旋轉,或者摩天輪的旋轉等,讓學生去觀察這些物體的旋轉方向,教師用多媒體來展現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向,就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去生活中尋找一些其他的圖形運動,比如,學生有風車的旋轉就會想到手表上的指針也是旋轉的,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比如,在“圓的認識”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演示,讓學生觀看自行車或者汽車的行駛,然后又將這些車子的輪子換成橢圓形,或者換成正方形[3]。那么通過觀看,學生就會明白在路上,輪子如果是圓形的話,則更有助于汽車或者自行車行駛。那么教師再順勢引出圓的知識點,為學生解疑答惑。這些事例都是與學生實際生活有關的聯(lián)系,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的魅力,從而提高他們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
3.加強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配合
傳統(tǒng)教學方法能夠歷經多年而不衰,自然有其獨特之處,所以教師需要辯證的去看待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能夠一味的否決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是要發(fā)掘其優(yōu)點。由于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將一些復雜抽象的知識呈現到學生的眼前,所以深受廣大教師的喜愛。但是這樣就造成了一種不良的現象,一些數學教師過多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法,這樣就導致多媒體幕布變成了黑板,所以還是沒有擺脫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束縛。為此,教師要將這兩種方法進行合理的運用,加強兩者之間的配合,先 通過多媒體教學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本上的知識轉變?yōu)閷W生易于接受的知識點,然后再設計問題,讓學生去進行思考,這樣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將信息技術合理運用到數學教學之中,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意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要加強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配合 。如此一來,就能夠最大程度的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高孝玲.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2:143-144.
[2]律琦,陳慧君.新課程背景下微課在基礎數學教學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12:172.
[3]趙海那.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5,01:154-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