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明
1、選擇整地。選擇排水良好、地勢平坦、向陽背風、肥沃的砂壤土或河淤疏松土壤地塊,耕作層要深,整地要細,一般要求耕作深度在30cm左右。土壤精耕細作,以保證出苗和根系發(fā)育良好。前茬作物以小麥為宜。播種前4~5d澆透底水,待地表稍干后耙平畦面。胡蘿卜對氮磷鉀的需要量,以鉀為主,氮磷次之,充足的鉀肥有利于肉質根的發(fā)育膨大,充足的磷肥有利于增加胡蘿卜的含糖量,氮肥施用量不宜過多。應依照土壤肥力確定施肥量,一般地塊應以底肥為主。
2、品種選擇。根據不同氣候條件與播種季節(jié)選擇適宜品種。春播宜選耐抽薹,冬性較強的早熟品種,夏播選用生長期短、耐熱、耐旱品種;秋播對品種的冬性強弱沒有嚴格要求,一般選高產、優(yōu)質、外觀漂亮的柱形品種就可以。胡蘿卜對光照強度要求較高,光照不足會導致葉片狹小細弱,尤其在肉質根膨大期,密度過大,或遮陰會造成減產,降低品質。胡蘿卜為長日照作物,在光照14小時以上才能發(fā)育。水分:胡蘿卜極耐旱。適宜的土壤濕度為60%~80%。但也要求較濕潤的土壤,才能獲得高產優(yōu)質。種子處理:胡蘿卜以果實為播種材料,其上有刺毛,為了保證播種均勻,利于接土吸水,在播前要搓去種子上的刺毛,并使兩粒分開,然后箕皮凈篩好。為了加快發(fā)芽出苗,可在播前用溫水浸種5~6小時,撈出裝在布袋瀝水10小時后,種子涼爽不粘在一塊便可播種。也可進行(20~25℃)催芽播種。
3、適時播種。胡蘿卜在幼苗期生長緩慢,耐熱力較強,要想奪得胡蘿卜高產,應適時播種,過早,生長期易起苔,過遲縮短了生長期,胡蘿卜播種量一般畝用種1公斤左右,若播種量過大,間苗不及時,就不能達到高產的目的。栽培季節(jié)與制度:胡蘿卜在北方均作夏秋季節(jié)一茬栽培。一般可用曬茬地,有前茬的在6月之前要倒出茬。胡蘿卜在北方均為行壟作(一壟雙行),常用條播,按13~20厘米的行距開深3厘米的淺溝,點入種子后覆土鎮(zhèn)壓。
4、田間管理。及時間苗、定苗,加強中耕、澆水工作。幼苗生長期間要進行兩次間苗,第一次間苗在幼苗長至1~2片真葉時進行,使株距保持在3~5厘米,間苗后在行間淺鋤,以促使幼苗生長:第二次間苗在幼苗長至4~5片真葉時進行,此次間苗應間去過密株、劣株和病株,使株距保持在13~15厘米,每畝保苗2萬~2.2萬株。定苗后大田應保持見干見濕,每次澆水或降雨之后及時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結,保持土壤水分,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以利于植株根系發(fā)育。幼苗長至7~8片真葉后適當控制澆水,加強中耕松土工作,促使主根下伸和須根發(fā)展,并防止植株徒長。胡蘿卜肉質根長到手指粗時是其生長最快的時期,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土壤過干易引起肉質根木質部木栓化,側根增多;過濕易引起肉質根腐爛;忽干忽濕、供水不均則會使肉質根開裂,降低產品質量。
5、整地施肥。胡蘿卜的選地整地是一項關鍵性增產措施,要選擇地勢高燥、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無草荒,前茬沒有種過白菜、蘿卜等蔬菜的地塊。一般在秋季進行深翻20~30厘米,整平耙細,立春打壟。雖然胡蘿卜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但為了高產優(yōu)質,仍須注意追肥澆水。第一次間苗后,葉片開始猛長,可澆一次水,追一次肥。定苗以后,進入肉質根膨大期,可增施K、P肥,一般2次,但追肥應注意避免傷根,并在肉質根迅速膨大前追完。中耕培土:中耕可結合間苗、定苗、澆水、施肥進行。中耕不宜過深,最后一次要在封壟前進行,并注意培土,防止根頭露出。
6、肥水管理。全生育期共施3次肥。第1次于播種后12 d左右、出現(xiàn)2~3片真葉時追施提苗肥,施碳銨120~150kg/hm2、普通過磷酸鈣120~150 kg/hm2、硼砂15 kg/hm2,混合對水,離根部6~10cm處澆施,肥水比例1:200。第1次追肥后7d(即播種后19d)施尿素225kg/hm2、氯化鉀75 kg/hm2,混合后在離根部6~10cm處澆施,肥水比例為1:150。第2次追肥后7~10 d,施尿素90 kg/hm2、氯化鉀150 kg/hm2,混合后在離根部6~10 cm處澆施,肥水比例為1:150。蘿卜需水量大,但又怕積水,耐旱耐澇能力較差。3~6片真葉時,要求半干半濕;6片真葉以上時,適當控制澆水,主要加強中耕松土,以促進肉質根發(fā)育:當蘿卜肉質根生長旺盛期,是對水分和養(yǎng)分要求最多時期,應增加灌水次數和灌水量,勤灌勻灌,并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一般灌水3~4次;生長后期要求供水均勻,以保持田間濕潤,嚴防積水,禁止水分忽多忽少。
7、病蟲害防治。胡蘿卜常見病害有黑斑病、黑腐病、細菌陛軟腐病,蟲害主要有地下害蟲、蚜蟲、根蛆。在黑斑病和黑腐病防治上,選用優(yōu)良品種,合理布局,輪作倒茬,增施有機肥,中耕除草,培育無病蟲害壯苗,降低病蟲源數量。溫湯浸種,用種子量0.3%的70%代森錳鋅進行拌種。發(fā)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隔10d左右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采收前15d停止用藥。在細菌性軟腐病防治上,采用高壟栽培,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挖除,并撒生石灰,用新植霉素4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防治。地下害蟲蠐螬、金針蟲等用50%辛硫磷2500~3 000倍液,或樂斯本2000倍液防治。蚜蟲用5%蟲螨克、10%吡蟲啉1500倍液防治。根蛆成蟲發(fā)生期,可用2.5%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噴施,隔7d噴1次,連噴2~3次;幼蟲發(fā)生期,用樂斯本7.5L/hm2,或40%辛硫磷15L/hm2隨澆水灌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