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玉
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小說(文本見本期P10-11頁,標題為“天囂”)閱讀第5題是這樣設問的:
小說以“渴”為中心謀篇布局,這有什么好處?請簡要說明。
這道題還可這樣設問:
小說以“XXXX”為題,有什么含義與作用?/理解畫線句子的含義。/小說的開頭(結尾)很有意思,請賞析其技巧
后者是模擬訓練中慣常的設問方法,而全國卷Ⅰ的設問非常精準,開口很小。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認真讀題、審題,針對問題的重點來作答。
今年高考全國卷Ⅰ小說考點有如下特點:
①所選文本不再強調故事敘述的完整,而是突出某一段情節(jié)、人物和環(huán)境,題目設置緊緊圍繞小說鑒賞的基本要求,力求在有限的字數內突出小說的藝術特色。
②文本篇幅有較大壓縮。2016全國卷Ⅰ小說1629個字符,2017年僅1294個字符。
③分值由6分降至5分,難度未變,但對答案的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④2016年前,該題以考查人物形象(性格)為主,2017年轉而考查對小說情節(jié)、線索的了解與認知。
下面是筆者收集的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小說閱讀第5題的錯答,后面附有錯因分析文字。
錯答1 渴,說明科考隊員生活環(huán)境極其艱苦,生活條件極其惡劣。渲染環(huán)境,烘托人物形象,并使主題升華。
分析 考生對“渴”一知半解,不明白渴既是一種生理現象,還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剩鳛橐环N矛盾焦點貫穿文本始終;作為一條線索連接環(huán)境、人物、主題。錯答后半部分方向不錯,止于貼標簽。這個答案只能得1分。
錯答2 小說以“渴”為線索,貫穿始終。首先簡要交代環(huán)境,點明“渴”。接著通過人物的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展示人的生命狀態(tài),形成沖突。然后引出蒙古族同胞冒著生命危險送西瓜……
分析 原答案很全面,也很冗長,不便全部收錄。很明顯,考生只抓住一點不放,不厭其煩。結果繞來繞去,事倍功半。這個答案只能得2分。
錯答3 (1)以“渴”為線索,貫穿小說始終;(2)以“渴”塑造人物形象,使形象更豐滿;(3)指向主題,使主題得以升華。
分析 答案簡直“放之四海而皆準”,看似不錯,其實有錯。錯在脫離文本貼標簽。這個答案只能得3分。
錯答4 我作為一名科考隊員,在惡劣工作環(huán)境下,饑渴難耐。其他隊員也面臨生死考驗。蒙古族同胞的出現帶來了轉機,冒死送來的西瓜給我們解渴。通過“渴”,歌頌了在艱難困苦面前,人們相互關心,相互救助的人道主義精神,歌頌了民族大團結?!翱省弊屛覀兊男蜗蟾叽?、更形象……
分析 應該說這個答案較全面,三個角度都有所涉及,但一個點都沒談具體、談透徹。而且找不到信息點(得分點)。按照評分標準,得分在3~4分。
示例 (1)作為線索貫穿情節(jié)始終。全文情節(jié)圍繞“渴”這一中心,從隊員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開故事。(2)塑造人物形象。通過隊員受困受渴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艱險,認真負責,熱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3)揭示主題。圍繞受困受渴得瓜解渴這一事件,揭示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人生哲理。
點撥 解答此題可從以下方面進行。
圈點勾畫,出入自由 應試性閱讀不同于消遣性閱讀,也不同于鑒賞性、研究性閱讀,要求考生在限時、限地的前提下,進行高品質閱讀。建議考生在訓練時養(yǎng)成靜心、凝神、思考、勾畫、圈點的良好閱讀習慣,確保進得去,出得來,整體把握,縱覽全篇,為準確抉擇提供前提條件。譬如“渴,難忍難挨的渴”“基地首長”、一句一段的對話、收束時的議論等都對理解“渴”的作用有暗示性幫助。
把握規(guī)律,形成套路 語文備考是簡單的游戲,套路容易把握,本不需要反復機械的訓練??忌恍枰腥松w驗,有閱讀能力,并經過適當訓練后,接受這種固化模式就行(盡管這不是命題者的出發(fā)點)。關涉小說的各個考點、各種題型、各類題型答題模式,考生理應了然于心,游刃有余。譬如要準確理解“渴”的作用,考生至少抓住情節(jié)結構、人物形象、主題表達三個角度。不少考生就缺乏這樣清晰的答題思路。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前文述及,此題經常涉及的題型就那些,即使偶有變化,也是萬變不離其宗。而且任何一種題型,都離不開詞、句、段。然而,不少考生答題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甚至答非所問。以這道題為例,渴,小說開頭直接點明,接著通過環(huán)境渲染、側面描寫,刻畫人物心理、神態(tài),然后矛盾沖突進一步加劇,門被沖開,突然冒進一個人,最后真相大白??忌鷳撗翱省边@個線索,抽絲剝繭,提玄勾要。
開宗明義,旗幟鮮明 少數考生對自己辛苦制作的答案并不看重,自然也對閱卷老師極不負責。表現在籠而統(tǒng)之,思維紊亂,不明就里。如果細看答案,可能也包含參考答案中的得分因素,但影響了閱卷老師的判分。為此,建議考生:首先,分條作答;其次,將每條的關鍵信息點放在段首;最后,還要注意適當勾連文本,卻又不能無止境地闡發(fā)。
薄施粉黛,暗送秋波 考試作答,并非自娛自樂,而要考慮取悅他人。因此,所提供的答案應有必要的“美容”。譬如,書寫盡量規(guī)范,力求美觀;段落條分縷析,自然勻稱;回答要言不煩,適可而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