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欣欣
在IBM工作的這16年來,周憶歷經過IBM三任CEO的領導,并親身參與IBM的數(shù)次重大戰(zhàn)略轉型,她一直是這家領先的IT公司在中國的品牌塑造和捍衛(wèi)者。
2017年9月15日,“因AI賦能,職場YOU成”——IBM與領英《A.I.時代職場趨勢洞察》報告發(fā)布會上,IBM副總裁、大中華區(qū)首席營銷官周憶作為營銷高管,攜手知名音樂制作人、腫瘤科醫(yī)生、數(shù)據(jù)科學家親臨現(xiàn)場,深入解讀AI時代的職場生存秘籍?;顒赢斕?,馬薇薇、邱晨、黃執(zhí)中、胡漸彪、周玄毅——這些“響當當”的辯手更是帶來一場題為“職場人士,是否需要恐懼AI”的世紀之辯,他們唇槍舌劍,將AI給職場人士所帶來的種種機遇和挑戰(zhàn)都鋪陳在眾人眼前。
在周憶的腦海中,“智慧的地球”曾是IBM振奮人心的品牌理念。 而現(xiàn)在,新的理念已經震撼來襲!
“你”,是IBM新品牌宣言的焦點
以邀請大家參與“世紀之辯”的創(chuàng)新形式去探討人機關系,IBM到底有著怎樣的深意?其實,這場活動是周憶和她的品牌團隊把You to the power of IBM,你與IBM的無限可能——IBM最新的品牌宣言帶入中國的第一站。
接下來,第二站,2017年10月1日,IBM重拳出擊參與了湖南衛(wèi)視推出的原創(chuàng)科技綜藝節(jié)目《我是未來》。節(jié)目中IBM的科學家展示了AI給人們的衣食住行、醫(yī)療等行業(yè)帶來的令人驚喜的改變。最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是:來自IBM中國研究院的人工智能技術分析了《我是未來》節(jié)目230萬秒視頻,僅僅用了一個小時就完成了普通剪輯師要半個月才能做完的工作。由此,業(yè)界誕生了首支AI剪輯的“電視節(jié)目宣傳片”。數(shù)據(jù)顯示,由IBM品牌和傳播部門為大眾展示的兩場品牌盛宴,分別創(chuàng)造了品牌觸達1.39億、收視人群1.3億人的驕人影響力。
2017年10月,IBM的LOGO從原來經典的藍色變成了超級溫暖的粉紅色。這是因為IBM為了響應10月的國際乳癌防治月而發(fā)起的“Pink October”(“粉紅十月”)行動。IBM利用Watson以人工智能治療輔助系統(tǒng)來協(xié)助醫(yī)生診斷癌癥,希望可以為乳癌防治盡一份心力,也希望能借此提升大眾對乳癌的認識與了解,“及早預防、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
周憶認為:企業(yè)的品牌宣言永遠與商業(yè)戰(zhàn)略站位在一起,戰(zhàn)略轉型與品牌重塑的關系應該是孿生體,這兩者密不可分,而品牌永遠是企業(yè)品格這棵參天大樹最真實的樹影。IBM具有一個不斷重塑自我,不斷轉型的精神,曾大刀闊斧把整體業(yè)務向高價值轉型——低價值商品化業(yè)務的剝離,并通過并購增強IBM行業(yè)咨詢服務能力;在“世界是平的”的趨勢下,把IBM采購、運營中心布局到全球更具人才和成本優(yōu)勢的地區(qū)。而且,IBM相繼推出“電子商務”“智慧的地球”等品牌戰(zhàn)略。她認為好的品牌應該具備三要素:對恒久信念的堅守、與眾不同的定位與服務、讓你的客戶參與品牌的塑造。只有做到這三個要素,品牌的塑造才有可能成功。
如今,IBM又重磅推出新的品牌承諾: “你與IBM的無限可能”。這是IBM第一次把“你”——一個真實的人,放到品牌宣言“主語”的位置上。周憶說,這表明IBM在把價值傳遞和傳播的聚焦放在BtoP(Business to Person)的模式上。事實上,這個“你”也可以是每一個職場中人!為什么會有無限可能?因為變化正在爆發(fā)。
世界正在被代碼重寫,而它的新建設者——2100萬軟件開發(fā)人員、數(shù)據(jù)分析師,正在變革各行各業(yè),其中很多人已在使用云和AI來創(chuàng)造他們能想到的一切事物。預計到2017年底,AI將惠及10億人。AI讓數(shù)據(jù)科學家能更快地重塑世界。
2016年,格萊美獲獎制作人Alex Da Kid與Watson搭檔一起創(chuàng)作歌曲。通過將大量的非結構化數(shù)據(jù)轉化為情感洞察,創(chuàng)造出一種全新的、可以“聆聽受眾心聲”的音樂。AI幫他洞察到了“心碎”這個關鍵情緒,他以此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一首歌。同年10月,《NotEasy》在美國發(fā)布不到一周,就直沖Spotify音樂榜榜首。如今,AI讓音樂人更好地“聆聽全世界”。
但是,與此同時,AI威脅論也不絕于耳。當AI來了,怕沒有用。周憶說,AI其實不是絕對的朋友、絕對的敵人,而是職場人士應該去擁抱和善用的工具。
除了AI,還有云計算、區(qū)塊鏈、物聯(lián)網和量子計算等新技術,都對職場人士掀起了影響和機遇的波瀾,那么職場人士應該如何把握機遇呢?核心又是一個“變”字。
周憶認為,“ 新技術的驅動下,‘職場叢林法則正在重塑,原來經驗導向的職場體系逐漸融合,新技術導向的職場生存模式正在開啟。想要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新金領,人們需要先變成π型人才。以前我們常說的T型人才中‘一橫表示廣博的知識面,‘一豎表示一個專業(yè)領域的深厚學識?,F(xiàn)在‘T型知識結構不夠用了,還要加上‘一豎,就是科技知識和技能,比如簡單編程、數(shù)據(jù)分析、人機交互等等。T再加上一豎,就變成π,就是我說的π型人才。從T型人才到π型人才的轉變,就是從技能到高能的進階體現(xiàn)。 所以,如果你能更好地運用新技術,并且懂得包容、擁抱新技術,而不是處處設防,那么無論未來科技如何催生變化,你都應未雨綢繆?!?/p>
與AI牽手
自人工智能誕生以來,各種各樣的評論就已不絕于耳。有人展望未來認為AI會是人類最得力的幫手,有人則是滿懷擔憂地認為AI會擁有自主意識并最終反噬人類。前者有谷歌CEO積極坐鎮(zhèn),后者則是由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以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等人不斷地向世人發(fā)出警告要警惕AI。許多與AI一起工作的職場人士對AI更是心懷恐懼,他們甚至會擔心AI會搶奪自家飯碗。
關于職場人士的擔憂,周憶闡述了自己的觀點:AI給營銷人、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工作帶來創(chuàng)新和跨界的更多可能。它讓我們從大量重復性勞動的時間消耗中跳脫出來,去從事更有創(chuàng)意和新鮮感的工作;也讓擅用新技術的年輕醫(yī)生更快速成長;助職場小白加速變專家,讓專家變大咖。endprint
許多人討論人類與智能機器的關系,往往會陷入二選一的思維陷阱。他們通常會認為在未來世界里,要么人類消滅AI成為主導者,要么AI驅逐人類成為真正的贏家。而周憶始終堅信:人類與智能機器會交會共存,而不是替代關系。未來世界,人工智能與人類,共生共存才是最好的相處模式。在許多公開場合,周憶曾經用一套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詮釋人類與AI的關系:仔細觀察AI這兩個字母,I就像一個頂天立地的人,而A就像“人工智能”,它像椅背讓人依靠信賴,同時,也像梯子助人登高望遠。因為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的發(fā)展不是同質同構的,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類克服許多人類先天短板、弱項,從而有效助力于人類的未來發(fā)展。
人類會處于分身乏術的境地,但是基于云的人工智能不會;人類會存在因情緒波動而導致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出現(xiàn)工作紕漏,但人工智能不會。人工智能可以讓人類如虎添翼,擁有更廣闊的升級和拓展空間。
“戀戀不舍”16年
這個世界,萬物都存在改變的狀態(tài)。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本身。周憶從不畏懼改變,她反而享受將自己置身在位置環(huán)境中所帶來的震撼與改變。在IBM工作的這16年來,周憶經歷三屆CEO的領導,并親身經歷過IBM的數(shù)次重大戰(zhàn)略轉型。但周憶也有不變的一面,16年,她對藍色巨人情有獨鐘。因為,她有個表里如一的信念:發(fā)自內心地認同IBM恒久的信念、引領進步、讓世界更美好的價值觀和情懷。
在當前這個許多人選擇瘋狂跳槽嘗鮮的時代,像周憶這樣十幾年如此穩(wěn)定的公司高管并不多見。哪怕在外人看來職場女王周憶的跳槽應當是理所當然,但周憶始終保持著絕對的清醒與冷靜。周憶認為這個世界不可能存在完美的offer和完美的職場生活,總是會有一些不能盡如人意的事情發(fā)生,倘若選擇辭職或跳槽,這本身就是一種逃避的行為。逃避是可恥的,過去是,現(xiàn)在是,未來也是。
在歐美發(fā)達國家,CMO(首席市場官)的平均任職時間是4年,而在大中華區(qū),CMO的壽命更短,僅僅只有兩年。但是周憶在IBM擔任大中華區(qū)CMO卻已經超過6年。許多人都很驚奇。對于周憶自身而言,她的成功更多是因為她兼具了對“自我”和“非我”的追求。在周憶看來:CMO不應該從“自我”出發(fā),而是要牢牢記住,你是公司的CMO,是CEO的CMO,所以應該要從“非我”出發(fā)。但是,在營銷專業(yè)性和職業(yè)操守上,CMO也必須保持自我和原則。正是因為這樣的睿智與清醒,所以周憶和歷任大中華CEO的關系都很融洽,在工作中他們是同事關系,在工作之外他們更像是朋友。
重返校園
很多人認同,身體的衰老是不可逆轉的,但靈魂的衰老卻是可惜而又可悲的。仿佛是一個叱咤職場的女王,周憶總是神采奕奕、英姿勃發(fā)。她對過去的榮譽并不自夸,她更多是在注目未來,以及如何尋求更好的未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周憶對時代的洞察力遠超過許多人。她深知時代的變革隨時都會浩蕩而至,唯有身懷絕技的人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自如。
2016年,周憶重返校園再造自己。盡管已經離校多年,周憶依然決定、并堅持前往長江商學院DBA(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課堂來提升自己。這是一個女生很少的班級,而且整個班級因為男性領袖精英聚集的緣故而充滿了理性思想與邏輯辨析的氛圍,周憶則樂在其中。知識和不斷進取對她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它們能夠讓周憶感受到更多的滿足感,而且真金不怕火煉的知識是對職場發(fā)展、更是對人生發(fā)展的續(xù)航。在長江商學院上課的那段時間,周憶會在清晨起床與年輕力壯的同學們一起跑步。在一些年輕同學面前,周憶也許是姐姐、前輩,但周憶依然愿意更多地傾聽他們的思路,讓更多的思想碰撞在一起匯聚成創(chuàng)意的海洋。雖然高壓之下,身體不免有疲乏的時候,但是汲取新鮮知識所帶來的震撼與成就感卻能讓她忘卻疲累,只想勇往直前。
除了重返校園之外,2016年-2017年,周憶還經歷了幾個第一次:第一次成了網紅,與財經作家吳曉波對話人工智能;第一次加入領英大咖,和領英上的精英們分享職場心境;第一次開了微信公眾號,分享IBM在科技和營銷領域的趣事等。
為了向更多的職場新人傳揚自身的職場理念,周憶曾經撰寫了一本名為《綻放》的書。在書里,周憶坦誠無欺地向讀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包括她初入職場時的困惑與所走的彎路。周憶用這本書來拆解自己的“真實經歷”,并以絕對慷慨的姿態(tài)將人生經驗分享給眾人,尤其是年輕人。她不是為了灌輸心靈雞湯,只是希望年輕人少走彎路,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無限潛能,追尋綻放的人生。周憶還在醞釀她的新書,書名還沒有起好,不過她還是會用真誠的心,將那些真實的理想、熱愛、執(zhí)著、堅韌和初心,為大家娓娓道來。endprint
中國新時代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