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偉
英語學科素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實際上是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為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高提供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有意義的學習經歷,讓他們在體驗、實踐、探索、互動中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品格。
記得我的初中英語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個笑話:一位美國商人在翻譯的陪同下參加派對,這位美國人和中國客戶交談時,很客套地說了一句:“Yourwife is so beautiful!”翻譯把這句話翻譯成中文后,中國人謙虛地說:“哪里,哪里!”可翻譯譯為:“Where?Where?”這個美國人聽了很納悶:漂亮就漂亮吧,還要問哪里漂亮。于是,這個美國人答:“Everywhere!Everywhere!”這則笑話讓我明白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牢牢記住了回答別人的贊美要用“Thank you”?,F在想來,我的這位英語老師多么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谖覀兟愿锌菰镏畷r,他用一個笑話活躍了課堂氣氛,既將語言知識輕松愉快地傳授給了我們,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我們的學科素養(yǎng)。
近年來,我校大力推行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精神的課堂教學改革,作為省級英語學科教學基地的領頭人,筆者在“自主互動式英語課堂”校本實踐中,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英語課程應包含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fā)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課堂教學正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而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首要關鍵要素,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以教學目標的精準設計與有效達成為切入點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有助于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以八年級(上)Unit5Wild animals第一課時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為例,Comic是導入版塊,對整個單元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課堂上應為學生提供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的英語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體驗、合作、探究、展示的情境,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tài)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針對我校八年級學生現有水平,筆者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有關動物的詞匯。
2.通過分享圖片,認識野生動物,能說出“新朋友”的名稱。
3.通過朗讀、表演comic和welcome B部分的對話,能夠用英語談論自己喜愛的野生動物,在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
從這三個目標可以看出,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都將在這節(jié)課中得以培養(yǎng)。為了實現以上三個目標,筆者對教材進行整合,將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定位為三個層次,從“認識動物”到“談論喜歡的動物”再到“保護動物”,圍繞這一主線開展教學活動,使三個目標的達成情況在最后的“保護動物”系列活動中得以反饋。
Wild animals第一課時,在課前觀看《動物世界》短片熱身之后,由小游戲“猜一猜”環(huán)節(jié)導入話題,讓同學們根據動物的外貌及特征、習性的描述猜測動物朋友的名稱,學生在輕松的游戲過程中獲得了語言知識。隨后組內學生互動,各自描述自己最喜歡的動物讓對方猜。這個活動通過口語交際、書面表達等形式,實現了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的轉化。
接下來在Part B的學習中,讓學生listen and complete,培養(yǎng)從聽力材料中獲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再由pairwork到group work,先是機械模仿,再逐漸轉化為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學生的語言表達、同伴互助等學習能力在無形中得以提升。
我校的“自主互動式英語課堂”的核心就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課前自主學習的能力、課中合作學習的能力和互動展示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如七年級(上)Unit6 Grammar講解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這個內容可能有些學生在小學就已經掌握得很好了,但是對于我校一些學習基礎很差的學生來說是很難的。因此,在沒有提前一天預習的情況下,筆者首先帶領學生一起了解本課的學習目標,讓他們明確課內要完成的任務,然后給十分鐘時間,讓學生圍繞目標帶著學案和課本去“自主學習”。在這十分鐘內,筆者找了幾個成績略差的學生問了一下,對這三個目標,他們基本上能搞懂一到兩個。接下來,再給他們十分鐘時間進行“同伴互助”,學生在組內匯報自己的目標達成情況,包括通過何種方式掌握語言知識,在書上何處找到答案等。這樣,基礎差、動作慢的學生就可以從中補充一些語言知識。第三個十分鐘是“組間互動”,各小組將“同伴互助”之后仍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請其他組幫助解決(如果學生不提問,就由教師提出問題讓他們回答)。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有學生問“學案上的‘女教師’應該怎么說”,馬上就有學生告訴他書上多少頁的表格中哪一行有。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筆者引入評價機制,給每個學習小組的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分,隨時記入黑板上方的“課堂評價表”中,小組得分情況一目了然。在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驅動下,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因此,對每個提出問題的學生,筆者都會給其小組加上和回答問題小組一樣多的分數,每一位經過思考主動提問的學生和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一樣,其學科素養(yǎng)和學習品質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課堂最后幾分鐘做“達標反饋”練習,依然是先“自主”,然后再互動“合作”交流,每一題都要說出所給答案的理由。一節(jié)課下來,筆者只集中講了一個錯誤率較高的問題,其余都是學生在發(fā)揮。從反饋效果來看,學生掌握情況不錯。課堂實踐證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傳授語言知識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
“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它包括辨析語言和文化表現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的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英語思維習慣,提高多元思維能力等方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的“快捷方式”可以通過教師對提問的設計而實現。這不僅包括教師自己提出問題,也包括引導學生互相提出問題。這一點在上面語法課的課例中已經提及,再回到Wild ani?mals這一課,在談到“The animals are in danger”的時候,我設計了“What danger are they facing?”和“What can we do for them?”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相對開放,可以引導學生批判性地理解和綜合考慮問題,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是多式多樣的,遠遠超出了書本,如:Hunterswant to kill them;People cut down more and more trees,so they are becom?inghomeless;We can often see theirmeaton the ta?ble;They can't stay with their family happily like us…
這一課例將對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一直貫穿于課堂始終,導入部分,課件展示了授課教師與動物朋友們的照片;合作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各抒己見,談論了自己喜歡的動物并批判了人類的不文明行為;課堂總結時,NBA球星的公益廣告讓學生感受到保護野生動物是全世界共同的使命;“視頻升華”向學生展示了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場景,傳播了“愛護環(huán)境、保護自然”的優(yōu)秀文化;最后的“達標反饋”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畫龍點睛之筆:給學生一個場景,即“獵人正在追殺一只老虎,被兩名學生碰上了”,要求學生自編對話進行表演。幾組學生所展示出來的不僅僅是本節(jié)課中所學到的語言知識,還有了許多新的生成:有學生在勸阻“獵人”時說道:“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你殺害它是愚蠢的,保護動物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睂W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所學內容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運用于情景交際中,語言生動,表演形象,感情真切。他們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在這一活動中都得以展示,圓滿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以上案例,借以說明在課堂實踐中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諸多可能。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的落實,也因學生的不同而豐富萬千。總之,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在“教書”的同時,更加注重“育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升學生的幸福成長指數,讓學生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