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玲+張魁
【摘 要】“來”和“come”在語義與句法上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共性體現(xiàn)在:在語義上,二者有且只有兩種義項相對應(yīng),在句法上,二者都可在句中獨立作謂語;個性體現(xiàn)在:在語義上,“來”剩余的14種義項和“come”剩余的7種義項都不互相對應(yīng),在句法上,二者之間的差異很大,如賓語可以直接接在“來”后面,而“come”后接賓語需要與介詞或副詞搭配?!癱ome”可直接接不定式和動詞表目的,“來”需用在動詞前構(gòu)成連動結(jié)構(gòu)表目的。
【關(guān)鍵詞】come;來;英漢;對比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1-0185-02
一、引言
“來”與“come”在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頻率很高。許多語言學(xué)界的學(xué)者對這類詞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僅就漢語“來/去”或英語“come/go”這兩對詞的對比進行分析研究,在“來”與“come”這對詞之間做的對比研究還不夠完善,且這對詞的運用又是極其復(fù)雜的,所以對“來”與“come”的對比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本文在原有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漢語“來”與英語“come”在語義和句法方面進行英漢對比研究,找出二者的共性和個性。這可使得我們更加了解二者的特點,同時也可以使得翻譯實踐和英漢對比研究等都更加充實。
二、“來/come”語義對比
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的動詞語義“大異小同”。語義上的共性表現(xiàn)為以下兩點:①都表示人或物從別處到說話人所在的地方移動;②都表示產(chǎn)生、發(fā)生的意思。兩者的個性:①“來”用在動詞前,可表示“要做某事”;②用在動詞或動詞結(jié)構(gòu)后,可表示“來做某事”;③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的地方移動或表示事物的結(jié)果;④用在動詞結(jié)構(gòu)(或介詞結(jié)構(gòu))與動詞(或動詞結(jié)構(gòu))之間時,前者和后者的意義可表示方法和目的;而“come”是指行至某地、與某人同行、到達某一高度/位置、制造出/售出或是郵寄等語義。具體參見表1:
三、“來/come”句法對比
第一,漢語“來”可以用在另一動詞后做趨向補語,“come”不可以,如:
例(1)a.他舉刀向我撲來。*b.He raised his sword and rushed come for me.
以上a例句中的“來”用在動詞“撲”后,表示通過某個動作向說話人的所處地方移動。而“come”只能與介詞搭配后才能表示移動方向。
第二,漢語“來”可以用在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這個目的,加強整個句子的語氣,省略后,句義基本不變,而英語“come”不可以。如:
例(2)a.他吩咐幾個侍衛(wèi)來調(diào)查我。*b.He enjoined several guards come search me.
以上a例句中的“來”用在動詞“調(diào)查”前,表達要“調(diào)查、探求”的目的,加強整句句子的語氣,省略后,句義并不受影響。而英語中的“come”只能與介詞搭配后才可加在另一動詞前表達要做某件事。
第三,漢語“來”可以作為“代動詞”代替前者或后者具有具體意義的動詞,而英語“come”不可以。如:
例(3)a.你洗那個,這個我自己來。*b.I can come by myself.
以上a例句中的“來”可以代替前句或后句中具體意義的動詞,此舉例句中代替的是前半句中“洗”這個動詞,而英語中的“come”沒有這種用法。
第四,漢語“來”后可接表示數(shù)量或時間的詞或短語,而“come”不可以。如:
例(4)a.你來一下兒。*b.Would you come a minute?
以上a例句的“來”接的數(shù)量短語“一下”,而英語中的“come”不可直接接表示數(shù)量或時間的詞或短語。
第五,漢語“來”不可以作為系動詞用于“S +V +P(主+系+表)結(jié)構(gòu)”中,而英語“come”可以。如:
例(5) *a.我的腰帶來松了。b.My belt came undone.
以上b例句是“come”作連系動詞,后接形容詞“undone”,構(gòu)成“主系表結(jié)構(gòu)”,而“連系動詞”這個類別不存在于漢語中,因此漢語“來”也就無法用在此結(jié)構(gòu)中。
第六,英語“come”后如需接賓語,必須與介詞或副詞結(jié)合,而賓語可以直接接漢語“來”后。如:
例(6) a.He had not come to England.b.手機來短信了。
以上a例句中,英語“come”因為是不及物動詞,所以如需連接賓語必須與介詞搭配?!癱ome”與介詞“to”結(jié)合后構(gòu)成動詞短語才接的賓語“England”,如b例句,漢語“來”直接接的賓語“短信”。
第七,英語“come”表示目的,既可以后面直接接不定式,也可以后面接動詞表目的,而漢語中“來”若要表示目的,可用在另一動詞前構(gòu)成連動結(jié)構(gòu)。如:
例(7)a.Hey,come have some water. b.嘿,來點水 c.We have come to meet Lin Zexu. d.姚老師通過字跡來辨認(rèn)這是哪位學(xué)生的作業(yè)。
以上四句例句中,a例句中“come”后緊跟動詞“have”表示“喝水”的目的,b例句中“來”后直接加了量詞和名詞表示“喝水”的目的,c例句中“come”后跟動詞不定式“to interview”表示“見毛澤東”的目的,d例句中“來”用在動詞“辨認(rèn)”前表示“辨認(rèn)道路”的目的。
第八,漢語“來”和英語“come”都可以單獨做謂語,用于“SV(主謂)”結(jié)構(gòu)中。如:
例(8)a.小葉已經(jīng)來了很久了。b.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s yet to come.endprint
以上a、b例句中分別是“來”與“come”在句中獨立作謂語。具體句法對比如表2:
四、結(jié)語
本文在原有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漢語“來”與英語“come”進行語義與句法方面的英漢對比,大致得出以下結(jié)論:第一,在“來”與“come”的語義對比中,發(fā)現(xiàn)兩者的動詞語義是“大異小同”,在語義上的共性有兩點:一是都表示人或物從別處到說話人立足點移動,二是都可以表示(問題、事件等)產(chǎn)生、發(fā)生的意思;兩者的個性:“來”可用在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事”,還可用在動詞或動詞結(jié)構(gòu)后面,表示“來做某事”,還可用在動詞與動詞之間,而“come”是指行至某地、與某人同行、制造出/售出或是郵寄等具體的語義。第二,在“來”與“come”的句法對比中,發(fā)現(xiàn)“來”既可以充當(dāng)謂語,也能充當(dāng)補語,但作為動詞的“come”只能在句中作謂語,不能做補語,雖然能獨立作謂語是二者的共同點,但在同時作謂語時,二者的使用方法有很大的差別,比如:“come”要接賓語,需要與介詞或副詞搭配,而賓語卻可以直接接在“來”后面;動詞可用在“來”后,表示要做某件事的目的,能加強語氣,而“come”不可以;“來”需用在動詞前構(gòu)成連動結(jié)構(gòu)表目的,而“come”可直接接不定式或是動詞表目的。
參考文獻:
[1]Fillmore.D.eictic Categories in the Semantics of “Come”[M].Foundations of Languages,1966.
[2]傅江華.COME和GO的語義成分和語用選擇[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0(04).
[3]郭莉.英語動詞“come,go”和漢語動詞“來、去”的內(nèi)在指示意義比較[J].樂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2(02).
[4]黃嫻,蔡劍鋒.朗文當(dāng)代高級英語辭典:英英·英漢雙解[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4.
[5]姜玲.“來”和come“去”和go對比研究[J].河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05).
[6]Nakazawa,Tsuneko.A pragmatic account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ome and go in English,Japanese,and Korean[M].Japanese/Korean Linguistics,1990.
[7]Oshima.D.GO and COME revisited:what serves as a reference point?[M].2006.
[8]彭秋露.漢語“來、去”與英語come、go的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1.
[9]王蕓.英漢移動動詞Come/Go與“來/去”的對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xué),2007.
[10]鄒科.Come的指示含義與語言交際環(huán)境[J].現(xiàn)代外語,1985(02).
[11]Zhou,Minglang and Ping Fu.Physical space and social space:how to come and go in Chinese[A].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Deixis,Nancy.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