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表述存在以下問題:“知識與能力”的表述大量使用“狀態(tài)動詞”;把“過程與方法”當作教或學的“過程與方法”;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抽象、泛化;教學目標表述行為主體混亂、指向不明。教師應在課程開發(fā)和實施上下功夫,爭做開發(fā)型教師,打造體驗式課堂。
關鍵詞:三維教學目標 偏差與矯正 新課改
新課程改革是當下中國基礎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它提出三維教學目標綜合發(fā)展,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發(fā)展能力與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①其中,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在學科領域的分解、細化與落實,分為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三維教學目標是否落到實處,體現(xiàn)新課改的要求與精神呢?
案例1:《故都的秋》教學目標:
(讓學生說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使學生闡釋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chuàng)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tǒng)一。
(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審美能力。
案例2:《一滴水換一滴眼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感受愛斯梅拉達的人性美。
(分析伽西莫多眼淚的豐富內涵。
過程與方法:首先檢查字詞的預習情況,然后補充作者雨果以及本文的時代背景,隨后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本文的脈絡。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愛斯梅拉達的語句,概括出人物性格,并安排小組合作,著重分析伽西莫多眼淚的豐富內涵。最后拓展延伸,引入魯迅創(chuàng)作的“看客”形象,使學生深化對雨果筆下人性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夠樹立高尚的情操。
筆者將逐一分析案例中三維教學目標表述的偏差,并提出切實可行的矯正策略。
問題一:“知識與能力”的表述大量使用“狀態(tài)動詞”
了解、理解、掌握、明確等詞語屬于描述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狀態(tài)動詞”,不僅抽象、籠統(tǒng),而且難以觀察和檢測。教學目標體現(xiàn)著先進的教育思想,是教學目的的具體化,是具體的、可觀察的、可測量的。②但大量的“狀態(tài)動詞”往往使教學目標缺少學習結果的具體要求,教師難以把握和落實,不知道要達到什么結果,最終三維教學目標成為“一紙空文”。
矯正:美國學者馬杰提出,在教學設計中有三個經典的有關目標策略和評價的基本問題,即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樣判斷自己到達了那里。他認為,想表述好一個行為目標,應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即行為、條件和標準?!靶袨椤敝笇W習者通過教學后能夠做什么;“條件”指需要什么樣的條件來產生上述行為;“標準”指規(guī)定符合行為的最低標準是什么。因此,在三維教學目標的表述中,要說明學生學習結果應達到的程度,包括熟練程度、準確程度、完整程度等。最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就是多使用可檢測的具體的“行為動詞”。比如“了解”水平的目標可使用“說出、辨認、列舉”等具體的行為動詞;“理解”水平的目標可使用“說明、解釋、概述、歸納”等行為動詞;“應用”水平的目標可使用“設計、辨析、撰寫”等詞語。案例2中“知識與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就可表述成“能說出愛斯梅拉達的人性美”和“能闡述伽西莫多眼淚的豐富內涵”,使學習效果更易于觀察和評測。
問題二:把“過程與方法”當作教或學的“過程與方法”
認知主義學習論認為,“過程與方法”指認知過程與認知方法,而非教或學的“過程與方法”?!斑^程”目標指讓學生有親歷學習的過程?!胺椒ā蹦繕耸亲寣W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技巧和途徑。③“過程與方法”目標強調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能力,更要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體驗學習的過程,從而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案例2中“過程與方法”目標顯然不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方法,而是教師教授的方法,不符合新課程標準。
矯正:有學者指出,高中語文課程“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特點有“親歷體驗性、建構性與創(chuàng)生性的統(tǒng)一、顯性與隱形的統(tǒng)一”④。親歷體驗性表現(xiàn)在“學生親歷學習的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是自主探究的過程;是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是學生能夠自主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豐富自己精神世界的過程;它同時也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技巧和途徑的過程?!雹菀虼?,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表述中,可運用合適的行為條件或行為動詞,比如“運用資料(圖表、地圖)說明(歸納、說出、概括)”“運用示意圖說明(分析、說出)”“結合(運用)實例分析(說明)”“繪制示意圖,舉例說明(以……為例分析)”等。當然,“過程”與“方法”不是相互對立的,過程中蘊含、滲透著方法,方法也產生并表現(xiàn)于過程之中。因此,案例2中“過程與方法”方面的教學目標就可表述成“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運用誦讀和探究的方法”和“能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想象和體驗的方法”。
問題三: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抽象、泛化
在知識的構成上,三維教學目標意味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位一體,而不是三種教學目標。⑥一條具體的課程目標中往往蘊含著其他維度,只是側重點不同。⑦但目前三維教學目標的表述與呈現(xiàn)是割裂的、抽離的,具體表現(xiàn)在忽視乃至脫離“是什么”的“知識與技能”,大談特談“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案例2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能夠樹立高尚的情操”看似放之四海而皆準,實際上脫離文本,走向抽象、泛化,缺乏“這一個”的個性化表述。案例1中第三點目標“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審美能力”也未能體現(xiàn)出《故都的秋》的文體特點和內容。
矯正:任何知識本就蘊涵著表述“是什么”的“知識與技能”及其潛藏的“如何做”的“過程與方法”以及“為什么這樣做”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⑧但三者并非簡單的并列關系,而是有中心、分先后的從屬關系,“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鑲嵌在“知識與技能”及其形成過程中的。因此,該維度目標的表述應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語文學科特點,以及校情和學情,突出重點,把握關鍵,避免面面俱到或流于形式。案例2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就可表述為“能體會人性這一永恒的話題,能闡述自己對人性美丑的理解”,避免虛化和泛化。endprint
問題四:教學目標表述行為主體混亂,指向不明
教學目標是預期教學結束時學生應達成的學習結果或終點行為,對教師來說是教授目標,對學生來說是學習目標,它著眼于教而落腳于學。因此,教學目標的表述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案例1中的教學目標在表述時多見“讓學生”、“使學生”等詞語,而看不到學生的身影,這說明教師沒有樹立起“生本課堂”的概念,沒能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矯正:根據(jù)新課改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促進有效教學的展開。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表述中,我們應以學生為表述主體,做到指向專一、要求明確,能夠反映出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的結果。例如案例1中前兩點教學目標就可以表述為“能說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和“能闡釋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chuàng)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tǒng)一”。這樣的表述能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應達到怎樣的學習效果,從而有利于促進新課程理念的落實。
高中語文教學目標表述中存在的偏差恰恰反映了新課改的瓶頸與困境。教師不應淪為“教書匠”,而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課程開發(fā)和實施上下功夫。教師不是被動的知識與能力的傳授者,而應把作者立場、教師立場與學生立場融合,實現(xiàn)對既有教材的“重組與創(chuàng)生”。同時努力開展體驗教學,打造體驗式課堂,最大限度地融合三維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潤洲.三維教學目標表述的偏差與矯正[J].課程.教材.教法,2014(5).
[2]李潤洲.三維教學目標達成的知識論辨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4(22).
[3]盛群力等.界定三維教學目標之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10(2).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龔樂妮.論語文教學中“過程與方法”維度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11.
[6]姚媛媛.高中語文“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理論及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7]楊斌.體驗教學———整合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6).
[8]陽利平.厘清教學目標設計的三個基本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4(5).
注 釋
①楊斌.體驗教學——整合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6):86.
②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38-143.
③龔樂妮.論語文教學中“過程與方法”維度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J].湖南師范大學,2011:5.
④姚媛媛.高中語文“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理論及實施策略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2:7.
⑤龔樂妮.論語文教學中“過程與方法”維度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J].湖南師范大學,2011:7.
⑥李潤洲.三維教學目標達成的知識論辨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4(22):6.
⑦陽利平.厘清教學目標設計的三個基本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4(5):88.
⑧李潤洲.三維教學目標達成的知識論辨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4(22):7.
(作者介紹:周彬彬,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