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楊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英語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改變小學英語課堂過分重視詞匯和語法知識,而忽視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認為課程應該建立在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讓學生通過合作、實踐、交流等方式習得語言,運用語言。而語篇教學就是針對這種側重講解詞句、語法知識的狀況而提出的。它倡導把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從理解整篇文章入手,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并掌握單詞和句型,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讓英語教學注重整體性,給學生輸入完整的語言信息,從而引導學生說出流利的語言。教材的更改也能體現(xiàn)語篇教學的重要性,之前使用的牛津版教材B部分全是單詞,C部分是獨立的句型,我們通常都是將BC版塊組合,先教授單元重點單詞和句型,之后才會講解語篇,此時的語篇已沒有生詞、新句障礙,對學生而言比較容易,沒有任何的挑戰(zhàn)性,他們顯然也不會太花心思,這樣的方式失去了語篇教學的意義,也影響了學生對整體語篇以及相關背景知識的理解?,F(xiàn)如今的譯林版教材是沒有獨立的單詞版塊的,我們也都選擇先授語篇,在語篇中教學單詞、句型,盡管課堂容量比較大,學起來沒那么容易,但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完整的語言概念,更有利于以后的發(fā)展。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目的
首先,語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通過聽、看、讀等方式能快速理解文章的大意,而不是只關注某一段落。例如,五年級(上冊)Unit5 What do they do?一課,筆者讓學生觀看動畫并提出What are Su Hai and Mike talking about?這個問題不是針對某幾句話提出的,學生只有認真觀看整個語篇,才能得出大意,這樣就有意識地在學生的頭腦中注入整體的概念。
其次,語篇教學在于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上下文的理解推斷生詞意思的能力。What do they do?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My father is a doctor. He helps sick people. sick 是生詞,但學生可以通過醫(yī)生幫助病人推斷出sick的意思。無需教師的教就能學會,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學習的動力。
最后,語篇教學在于培養(yǎng)學生在語境中運用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學生通過模仿Su Hai 和Mike的對話,通過語篇學習掌握職業(yè)表達的方式,通過在設置好的語境中練說,自然而然就會描寫自己家人的職業(yè)了。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環(huán)節(jié)
閱讀前——精彩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有人說,上課就像裁縫師做衣服,文本就是擺在裁縫師面前的一塊布料,而導入就如裁縫師靈動的第一剪刀;也有人說導入就像經(jīng)過飯店前,飄出的那一抹誘人的香味。由此可見,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整堂課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全神貫注于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如六年級(下冊)Unit2 Good habits 一課,為了吸引學生,筆者上網(wǎng)搜了一段相關的視頻,非?;顫姷囊皇子⑽母瑁柙~和文本很吻合。筆者讓學生看第一遍時他們就不由自主地隨之扭動了起來,接著,筆者借助歌詞和學生討論,他們很容易就理解了habit一詞,順理成章過渡到了文本。
閱讀中——梳理教材內容,掃除障礙 閱讀中是語篇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閱讀中設置的活動要既能幫助學生順利閱讀文本,也要能解決文本中的障礙;既不能膚淺,也不能枯燥。這就要求我們采用多種活動形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Good habits一課為例,首先讓學生聽錄音,將人物與習慣連線,此目的在于了解文本兩人各自的習慣。之后讓學生通過細讀文本,找出沒有提及的習慣,目的在于學習一些生詞,掃除文本中的障礙。隨后,讓學生通過思考和小組討論區(qū)分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壞習慣,真正掌握文本內容。在精讀文本后,采用了跟讀、分角色朗讀、根據(jù)關鍵詞提示復述課文的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閱讀材料,把課文讀活、讀精,豐富了學生的語言,使學生的口語表達更流利。盡管活動時間長,學生的專注時間是有限的,但方式的多樣性不僅沒讓學生厭煩,反而激起了大家的興致,帶著教師的問題,有目的的聽、讀、討論、表演,整個活動很圓滿。
閱讀后——拓展延伸教學,活學活用 閱讀后的活動基本就是對文本學習的檢測,檢測學生文本信息的理解,檢測學生文本的朗讀,檢測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運用等。如果閱讀中活動是語言的輸入,那么閱讀后就是語言的輸出。如Good habits,由于這篇課文就是談論兩人的習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沒有問題,對一般現(xiàn)在時的語法概念沒有問題。因此,筆者設計了一篇短文,讓學生談談自己及好朋友的習慣。本來學生很怕寫話,但這樣的引導可以降低寫作的難度,讓他們嘗試到寫作的樂趣,引領學生從文本內容的理解走向生活中對語言的綜合運用。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要關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環(huán)節(jié),認真思考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方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嘗試,不斷更新,不斷總結,才能使語篇教學達到它本來應有的效果,才能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輕松獲取知識,為以后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港新區(qū)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