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娟
群文閱讀教學,是以教材為基礎,組織多篇形式多樣的文章,以議題為依托,以粗讀、略讀為方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fā)現(xiàn)為樂趣的教學方法。經(jīng)過反復的學習、實踐、反思、重構(gòu),我們總結(jié)提煉了群文閱讀教學的四條原則。
以議題為突破口,以關聯(lián)性思維架構(gòu)群文閱讀教學,不拘泥于教材,整合大量的課外閱讀資源,形成人文主題關聯(lián)、語用主題(表達方式、寫作方法)關聯(lián)、作者關聯(lián)、人物關聯(lián)、文體關聯(lián)等群文,較好地落實了語用主題,有效地促進了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轉(zhuǎn)化與提升。
1.以“人文主題關聯(lián)”組文。即依據(jù)教學需要,為了深化對某一人文主題的理解,圍繞同一人文主題選擇一組文本,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如:以“人與動物和諧之美”為議題,組文閱讀《老人與海鷗》《小狗黑子的眼睛》《森林中的小紅狐》。
2.以“語用主題關聯(lián)”組文。即依據(jù)教學需要,為了落實某一語用目標,圍繞同一語用訓練點選擇一組文本,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如:以“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為議題,組文閱讀《窮人》《嚴冬海獵》《永遠的蝴蝶》。
3.以“作家關聯(lián)”組文。即依據(jù)教學需要,為加深對某一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與認識,精選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不同文風的作品,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如:以“沈石溪小說中的動物”為議題,組文閱讀《最后一頭戰(zhàn)象》《斑羚飛渡》《狼王夢》。
4.以“人物關聯(lián)”組文。即依據(jù)教學需要,為了深化對某一人物的理解,教師圍繞同一人物選擇一組文本,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如:以“您是這樣的人”為議題,組文閱讀《一夜的工作》《周總理理發(fā)的故事》《飛機遇險的時候》。
5.以“文體關聯(lián)”組文。即依據(jù)教學需要,為了強化對某一文體的認識,教師精心選擇一組相同文體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如:以“美麗的童話”為議題,組文閱讀《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樹》《小木偶的故事》。
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雙主題”整合教學的理念,將人文、語用兩大主題有機融合。我們依據(jù)年段教學目標與內(nèi)容,從文本中尋找可教學的語文因素,打破教材原有的編排順序,廣泛搜集課內(nèi)外優(yōu)質(zhì)的文本資源,對文本進行優(yōu)化重組,整合群文的情感主題,挖掘群文的語言文字訓練主題,精心提煉群文議題,按照“認知—實踐—遷移”的步驟,落實人文、語用“雙主題”。
如:以“名家筆下的年味兒”為議題進行的群文閱讀教學,以老舍先生《北京的春節(jié)》帶出田中禾的《童謠里的年》。表面看聚焦的是單純的人文議題,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在帶領學生充分品悟字里行間隱含的“年味兒”的同時,順理成章地幫助學生理清了這組文本共同的表達方法,小結(jié)出“詳略得當主次明,具體真實年味兒濃”,實現(xiàn)了人文、語用“雙主題”的落實。
再如:以“童話里的對比描寫”為議題進行的群文閱讀教學,表面上看聚焦的是單純語用議題,實際上在教學中,老師帶領學生充分品悟“對比的妙處”的同時,童話故事的人文性也得到了發(fā)掘。
還有“童趣乘著想象飛”“巧用擬人妙傳情”“一切景語皆情語”“面由心生”等議題,妙趣橫生,學生都很喜歡。
崔巒老師強調(diào):“議題是群文閱讀的靈魂?!比何拈喿x教學要在一定時間內(nèi)完成一組文本的學習,就必須敢于取舍,有舍有得,整合優(yōu)化,絕不能面面俱到。如何取舍?我們的基本原則是“聚焦議題,一課一得,‘一得’深入”。這既是我們?nèi)何拈喿x教學取舍的依據(jù),又是群文閱讀教學取得實效、高效的保證。
課例1——
議題:一切景語皆情語。
教學方式:以一篇帶多篇(一組)。
選文:《祖父的園子》+《錢塘湖春行》《春望》《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虞美人》。
教學設計:
①研讀課文《祖父的園子》,建立對“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認知。
②拓展閱讀四首古詩,鞏固對“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認知。
③小練筆。運用“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表達方式,寫一段話。
題目:我們班足球比賽贏了(我們班足球比賽輸了)。
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聚焦的議題是“一切景語皆情語”。整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緊緊圍繞這一議題展開:通過研讀課文《祖父的園子》,幫助學生建立“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認知;通過拓展閱讀四首古詩,鞏固“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認知;最后,通過小練筆,運用“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表達方式,進行寫話練習,習得表達方法。
課例2——
議題:跟著詩歌去“賞雪”。
教學方式:多篇文章或片段并列呈現(xiàn)。
四首古詩:《問劉十九》《江雪》《山中雪后》《別董大》。
一首現(xiàn)代詩:《雪花的快樂》。
教學設計:
①預習呈現(xiàn):美文美圖,感受“雪”之美。
②課文研讀:誦讀詩歌,體會“雪”中情。
③遷移運用:創(chuàng)編詩歌,表達“雪”之趣。
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聚焦的議題是“跟著詩歌去‘賞雪’”。同一主題的四首古詩和一首現(xiàn)代詩同時呈現(xiàn),具有極強的沖擊力,有助于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感受“雪”之美、體會“雪”中情、表達“雪”之趣的強烈欲望。學生跟隨詩歌,“賞雪—品雪—寫雪”,層層推進,使議題不斷深化。
群文閱讀教學,不僅要閱讀,提升閱讀力,更要表達,提升表達力;不僅要得意,幫助學生獲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提升,還要得言,習策略、學表達,讓學生得到母語的浸潤、熏染與滋養(yǎng)。貴在得法,得什么法?得“用擬人、比喻、夸張表達想象”之法,得“一切景語皆情語”“借物抒情”之法,還有知識、能力、過程、方法的習得以及精神的熏陶……所有這些,正是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所在,也是群文閱讀教學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標。
需要強調(diào)的是,得意、得言、得法,主體是學生,群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成長,使學生學有所得,這是群文閱讀教學中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得意、得言、得法,不是彼此孤立、割裂的,而是相互融合的一個整體,有時得意與得法一體,有時得言與得法一體,有時三者融合在一起。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學段,“三得”的具體指標各有側(cè)重。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促進學生“三得”的過程,讓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指向更加聚焦,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更加清晰簡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