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平
【摘要】學習活動單是提高課堂實效的“線路圖”。如何通過巧設學習活動單,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真正體驗過程,習得真知,助推小學數(shù)學課堂達到高效。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對學習活動單的設計做了以下幾點思考:設計要分層進行;內容要精煉化;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要適當?shù)牧舭?。教師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單,要不斷反思,不斷實踐,讓學習活動單真正地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助力,創(chuàng)造真正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學習活動單 探究性學習 小組合作 數(shù)學教學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5-0159-01
學習活動單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老師教學風格而設計的適合本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案,是提高課堂實效的“線路圖”。學習活動單重在“活動”,應圍繞學習活動進行設計,而活動是課堂的靈魂,通過學生的“動”讓靜靜的課堂“活”起來,這說明學習活動單的設計很重要。那如何通過巧設學習活動單,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活動中真正體驗過程,習得真知,助推小學數(shù)學課堂達到高效。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作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學習活動單設計要分層進行
《課標》指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在設計學習活動時需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進行分層設計。設計出有一定梯度的學習活動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非常感興趣的鉆研自己的數(shù)學問題,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數(shù)學需求,最大限度地開啟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潛能。比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中,課前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已經有面積和面積單位知識的鋪墊,并且有擺小正方形的操作基礎。為此,設計了以下學習活動單:
在活動過程中,又根據(jù)組別間原有學力基礎的不同,分發(fā)不同活動材料。學力弱的組就給7個或者15個小正方形,學力強的組就給學生一個正方形和尺子。學生運用手中的實驗材料進行擺一擺、畫一畫、量一量等操作活動,不同組的孩子對長方形的計算方法有多種不同的體驗,真正體現(xiàn)“讓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所以說教師在設計學習活動單時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展開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真正使我們的課堂達到高效。
二、學習活動單設計的內容要精煉化
在40分鐘課堂中,學生的探究活動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設計出高效的學習活動單是一線老師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其一在語言表達上要言簡意賅。要讓學生一看題就馬上明白如何操作,減少孩子的閱讀時間。其二是設計的內容量上要做到精簡。孩子操作的時間只有幾分鐘,如果量上設計太多,在規(guī)定時間內沒法完成,就達不到課堂的預期效果,課堂效率就大打折扣。所以,在學習活動單的內容設計上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身心特點,要盡量做到精煉化。
三、學習活動單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
《課標》提出:“經歷、感受、體會”等過程性目標,要求學生能真正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數(shù)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過程,與游泳、開車一樣,不經親身體驗,僅從看書本、聽講解是學不會的。所以數(shù)學教學就是在“做數(shù)學”,讓學生充分經歷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驗。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學習活動中,給足操作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過程中充分經歷學習活動。通過擺、畫、量充分體驗到“每行有幾個就是長方形的長”,“擺了幾行就是長方形的寬”。從數(shù)擺小正方形得出長方形面積的基本活動經驗中引發(fā)思考:如果小正方形個數(shù)不夠,不能全鋪,該怎么辦?如果只有一個小正方形怎么求長方形的面積?如果沒有小正方形怎么求長方形的面積?通過這樣遞進式數(shù)學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歷經定量刻畫到長度測量的思考,思維模式得到由直觀到抽象的提升,從而積累了新的數(shù)學基本活動經驗。學生在操作、體驗、觀察、思考中就能很順利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長×寬。
四、學習活動單設計還要適當?shù)牧舭?/p>
課堂教學中,大都是老師設計好完整的學習活動單,學生只要根據(jù)活動單的要求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這樣的課堂老師就很好把控,但是這樣的課堂少了很多的生機與活力,少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現(xiàn)實起點,創(chuàng)造機會,適當?shù)牧舭?,挖掘出他們真正困惑的問題。只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才能真正激發(fā)他們去思考,積極探究,讓學習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
比如對于“梯形的面積計算”片段
通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發(fā)現(xiàn)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都已經知道梯形的面積推導公式。既然知道公式,再推導公式是否必要?教學的著力點在哪里?這時設計學習活動單就會與前面一成不變,那該如何是好?這時我決定讓學生自己來提出他們的困惑。只有困惑是他們自己提出的,他們才會真正積極地去探究學習。
師:今天我們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
學生1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梯形的面積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
師:那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1:沒有。
師:其他同學有疑問嗎?
生2:老師為什么要上底加下底?
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3接著說:梯形的面積為什么也要除以2。
生4說:是不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就是兩個同樣梯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厲害,有問題是好事情,那為了解決你們這么多的問題,我們先進行動手操作活動。
在這個教學片斷,老師改變原來的活動單設計形式,留出空白,由“是什么”轉變?yōu)椤盀槭裁础?,真正地讓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學生的真實困惑,這樣學生就能自發(fā)地去主動探究。這樣的學習活動才是富有針對性和高效性。
一份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單,是老師經過一次次的磨課,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變化進行不斷的修改,從而真正達到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活動單,這樣設計出來的學習活動單才是最有效的。
教無定法,“單”無定“單”,對學習活動單的設計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以生為本”。我們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單,要不斷反思,不斷實踐,讓學習活動單真正地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助力,創(chuàng)造真正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王國萍.小學數(shù)學“活動單”的設計與運用[J].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2016(05).
[2] 汪玉成.“活動單”與高效率[J].新課程導學,2012(09).
[3] 張志華.加強學法指導,打造“活動單導學”的高效課堂[J]. 2011(9).
[3] 楊琴.對活動單中“活動設計”的追問[J].數(shù)學大世界,2014.
[4] 陳希文.學習單:小學數(shù)學合作學習活動的橋梁[J].數(shù)學大世界 2014.
[5]張志云.優(yōu)化活動單設計構建高效數(shù)學課堂[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3.21.
[6] 郭美君.運用活動單導學轉化后進生[J].教育旬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