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講故事。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怎樣凸顯九色鹿這個形象,運用語言材料學習言語智慧。
3.通過品悟具體的語言材料,領悟九色鹿善良、勇敢的品質,譴責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徑,懂得做人應當恪守信用,一心向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感受“至善至美”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民間故事——(齊讀課題)。
2.回憶一下這是一只怎樣的九色鹿。
3.美麗的九色鹿就生活在這片景色秀麗的山林中。(出示圖)瞧,山林中開滿鮮花,帶給你怎樣的想象?(指名說)哦,你仿佛聞到了縷縷花香,仿佛嗅到了泥土的芬芳。九色鹿不僅外形美,居住的環(huán)境也很美!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帶給我們美的感覺?
5.小結:剛才我們從九色鹿的外形、居住環(huán)境、行為、語言中感受到了它的至善至美。(板書:至善至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課文,整體感知文本,感受九色鹿至善至美的形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為下文講述故事運用語言做好鋪墊?!?/p>
二、講述故事,感悟人物形象
(一)引入高潮部分
1.這是一個流傳了幾千年的民間故事,民間故事總是口耳相傳的。一個好的故事如果能講出來那就更有味道了。課文有9個自然段,就有9幅美麗的圖畫,哪幅畫面出現(xiàn)的人物最多,氣氛最緊張?(第8幅)
2.這樣的畫面就是一個故事的高潮,要把故事講精彩,就要把高潮部分講得引人入勝。
(二)引導講述故事
1.自由練讀第8自然段,體會怎樣才能講好故事。
2.指名講述,學生評價。
(預設:講故事要講出畫面感,給人想象的空間;能結合當時情境,體會人物心情,這樣講故事才繪聲繪色;語氣有變化,故事才能講得精彩。)
(三)感悟人物形象
1.當然,要讀懂九色鹿的氣憤,還需聯(lián)系前文。出示學習提示:
(1)默讀課文第2~7自然段,畫出直接描寫調(diào)達的語句。
(2)選擇其中一處有感情地練讀,并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調(diào)達。
(3)圈出關鍵詞語,在旁邊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組內(nèi)交流。
2.交流匯報。
●出示:落水人名叫調(diào)達,得救后……
(1)引導學生抓住“感激”“連連叩頭”“永遠”“終身”等詞體會調(diào)達的感激之情。
(2)指名練讀,師讀提示語,生讀調(diào)達的話。
●出示:調(diào)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然后千恩萬謝地走了。
(1)多么動聽的誓言呀?。ǔ鍪尽笆摹保┥厦娴摹罢邸保旅娴摹把浴?,古人起誓是一件十分鄭重的事,他們手拿木棍或寶劍,立下誓言后說道:“若違此言,猶如此物!”說完就將其“咔嚓”折斷,這個“誓”可是“一諾千金”,永不反悔!
(2)仔細觀察調(diào)達的動作、表情,想象一下:面對救命恩人小小的要求,此時的調(diào)達會如何起誓呢?
(3)佛經(jīng)中的原文是這樣寫的(出示),調(diào)達又是千恩萬謝,又是鄭重起誓,可他是這樣做的嗎?
●出示:調(diào)達看了皇榜,心想發(fā)財?shù)臋C會來啦,就進宮告密。
(1)皇榜中什么最吸引他的是什么?想象一下,面對眼前的皇榜,調(diào)達會想些什么?聽聽調(diào)達自己是怎么說的。(播放視頻)
(2)此時的調(diào)達心里裝的只有金錢,他忘記了什么?
他見利忘義,背信棄義,像這樣的人我們說他的靈魂是骯臟的,卑鄙的!
●出示:九色鹿非常氣憤,指著調(diào)達說:“陛下,您知道嗎?……”
(1)這段話里哪個詞寫出了九色鹿萬萬沒有想到調(diào)達會出賣自己?(竟然)練習用“竟然”說話。
(2)九色鹿的這段話除了在斥責調(diào)達,它又在向國王傳達什么意思呢?再去讀讀,試著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出示:假如您知道( ),就不會( )。
(3)同樣的意思用課文中的句式來表達,你覺得好在哪兒?
課文用反問句讓我們感受到了九色鹿說話的智慧,它對國王是軟中帶硬。看來你們已經(jīng)讀進九色鹿的心里去了,它這是在勸國王從善呢!(板書:勸人從善)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段話。
(4)理解了意思,明白了九色鹿憤怒的原因,故事就能講得更好。
(四)合作講述故事
1.出示要求:
(1)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的高潮部分。
(2)組內(nèi)練習,準備展示。(可以扣住文中關鍵詞,注意語氣,加上動作和表情。)
2.小組練習并展示。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導學生捕捉文字,捕捉畫面,關注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充分感受調(diào)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卑鄙形象及九色鹿勸人從善的言語智慧,在此基礎上,練習講述故事的高潮部分。讓學生在講述過程中融入角色,從語言文字中感悟情趣,在評價中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
三、續(xù)說故事,學習言語智慧
1.聽了九色鹿憤怒的訴說,國王慚愧了,國王慚愧的是什么呢?來看看故事的結局。(出示第9自然段)簡簡單單兩句話,怎樣才能講生動?
2.課堂小練筆。講故事還可以在原故事的基礎上添枝加葉,創(chuàng)造性地講。國王心里是怎樣想的?斥責了什么?怎樣懲罰的?怎樣下命令的?加上這些,就能把故事講活。我們來寫一寫。
3.民間故事代表的是人們的意愿,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來改寫。(出示人們改寫的故事結尾)
(1)后來全國各地的鹿,都聚集在九色鹿住的地方,吃草飲水,平安地生活。這個國家也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2)王妃的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她又羞又恨,最后竟被活活氣死。
(3)后來,王妃雙目失明,生了惡瘡而死。
4.比較這三個結尾,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民間故事都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它總是體現(xiàn)著真、善、美的主題,課后如有興趣,也可以給這個故事加一個自己喜歡的結尾。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激活學生的言語表達,將國王“斥責、懲罰、下令”的內(nèi)容,轉述成國王的語言,在寫中加深對文本事理的理解,從而練習有創(chuàng)意地講故事。做到既基于文本語言,又高于文本語言。】
四、總結全文,感悟故事哲理
1.《九色鹿》是一個佛經(jīng)故事,源自敦煌石窟第257窟西壁上的壁畫,是莫高窟45000米壁畫中最完整的連環(huán)畫故事,北魏的佛經(jīng)經(jīng)典作品之一,原名叫《鹿王本生》。(播放動畫)
2.九色鹿就像一位老師,一位長者,它用自己的善言善行勸人從善,這樣至善至美的形象,像水一樣滌蕩著我們的心靈(板書:上善若水),它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見利忘義,不要背信棄義,不要恩將仇報,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3.出示誠信名言,齊讀。
4.課后作業(yè)(選做)。
(1)把這個美好的故事完整地講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2)想象與表達:事過不久,九色鹿在河邊散步。突然,耳邊傳來呼救聲,九色鹿走近一看,原來在波濤中掙扎的還是調(diào)達……
(3)閱讀你喜歡的民間故事,與小伙伴交流閱讀感受。
【設計意圖:播放壁畫圖片,讓學生了解文章出處,還原九色鹿的神鹿光芒;出示誠信名言,深化文章主題,明白做人的道理;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以讀者的想象力,彌補課文缺失,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