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林漢達、曹余章兩位先生編著的《上下五千年》,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了解我的人可能都知道我喜歡歷史,可能有點遺傳,我媽是學歷史的;但當有不太了解我的人,誤認為我是學歷史的時,往往我會微笑不語。我并不是學歷史的。其實以前也有不少人問過,你既然這么喜歡歷史,怎么當初沒學歷史呢?這個說來有點遺憾。
我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那個時候的家長都不怎么重視孩子的早教,我是上了小學以后,才正式開始識字的,算術只會十以內(nèi)的加減法。更讓人沮喪的是,已經(jīng)被“耽誤”了的我,上小學時,“文革”都已開始好幾年了。那時候,盡管“學習好”也是評判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之一,但遠不如“勞動好”、“敢向壞人壞事做斗爭”、“艱苦樸素”來得硬氣。但上到小學三年級,我也認識幾百個漢字了。認了字就能讀書了唄,可當時適合我讀的正經(jīng)書真不多。
這就要感謝我姥姥了,她在我眼里是一個奇人。她估計也就小學文化水平吧,也沒工作過,不會做針錢,也不嘮叨。她唯一的愛好就是一邊抽旱煙袋一邊看小人兒書。她眼睛不僅近視,還有青光眼、白內(nèi)障,看書的時候要把書放在離眼睛非常近的地方。天曉得,她怎么存的三大箱子小人兒書——有全套的四大名著、東周列國、前后漢演義、隋唐演義、岳飛傳、楊家將、西廂記…..
這些宣揚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書,在當時可都屬于禁書。在我發(fā)現(xiàn)姥姥的這些存貨后,姥姥緊張了好幾天。不過,最后姥姥和我還是達成了共識:這些書,我可以看,但千萬不能拿到外面去,也不能跟外面的人說。
這三箱子小兒書,讓我看得如醉如癡,但還完全沒有“歷史”這個概念。
再后來,大概是我小學快畢業(yè)時,爸媽經(jīng)常會帶回家來一些“內(nèi)部學習材料”,于是,我又看了許多故事。注意?。∵€是故事,不是歷史。
而真正讓我有了“歷史”這個概念的,還是林漢達和曹余章兩位先生編著的《上下五千年》。這套書是由少年兒童出版社于1979年10月出的第一版,共五本。它從三皇五帝一直講到了辛亥革命。我的確是在讀完這套書后,才把我從前看到的那些故事穿成了串兒。
可惜,我讀中學以后,很快就被一本《唐詩三百首》給帶走勁了(老北京話,大概意思是跑偏了),興趣轉到了中國古典文學方面,后來考大學,就沒報歷史系,而是報了中文系。
不過,我對歷史的興趣還蠻濃的,只不過后來讀的,十有八九都是野史了。所以就歷史知識而言,我跟那些正經(jīng)科班學歷史的人沒法比。我常常想,如果當初我學了歷史,而把文學作為興趣發(fā)展,又會怎么樣?我自己的結論是:應該比現(xiàn)在好很多。畢竟中文是個“萬金油”,而歷史則是一門實打?qū)嵉膶W問。
現(xiàn)在,經(jīng)常有一些朋友和同事希望我給他們的孩子推薦一本書,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毫不猶豫地給他們推薦《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