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微
【摘要】 目的 探討環(huán)磷酰胺對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應用價值。方法 44例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2例。觀察組采用環(huán)磷酰胺進行治療, 對照組采用平消膠囊進行治療。采用許氏絕對與相對評分法對兩組療效進行量化比較。結(jié)果 治療前, 觀察組臨床絕對評分(21.34±6.56)分, 對照組臨床絕對評分(20.66±5.78)分,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648, P>0.05)。治療后, 觀察組臨床絕對評分(15.72±5.38)分, 對照組臨床絕對評分(20.62±6.79)分, 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530, P<0.05)。觀察組顯效率45.45%(10/22), 有效率45.45%(10/22), 無效率9.09%(2/22), 總有效率90.91%(20/22);對照組顯效率36.36%(8/22), 有效率27.27%(6/22), 無效率36.36%(8/22), 總有效率63.63%(14/22);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588, P<0.05)。結(jié)論 環(huán)磷酰胺治療重癥肌無力伴發(fā)胸腺瘤效果顯著, 且安全性高, 毒副作用小。
【關(guān)鍵詞】 環(huán)磷酰胺;重癥肌無力;胸腺瘤;毒副作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78
重癥肌無力是由乙酰膽堿受體抗體介導、細胞免疫依賴和補體參與累及神經(jīng)肌肉接頭且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1, 2]。重癥肌無力很容易導致患者胸腺異常, 也有較高幾率合并胸腺瘤,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對重癥肌無力伴發(fā)胸腺瘤患者應用胸腺切除術(shù)是醫(yī)學領(lǐng)域廣泛認可的, 但在術(shù)后進行何種免疫抑制的方法尚無定義。本次研究采用環(huán)磷酰胺對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22例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患者進行治療, 患者的病情和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詳細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心胸血管外科收治的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患者44例, 所有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44例患者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2例。無因經(jīng)濟能力或其他原因?qū)е碌拿撀洳±S^察組男9例, 女13例, 年齡50.3~78.6歲, 平均年齡(53.28±10.36)歲,
病程1.8~11.5年, 平均病程(8.04±1.57)年, Osserman分型:
1型3例, 2型6例, 3型13例;胸腺瘤病理分型B1 8例, B2 14例。對照組男8例, 女14例, 年齡50.2~77.1歲, 平均年齡(56.29±10.34)歲, 病程1.8~11.5年, 平均病程(8.12±
1.58)年, Osserman分型:1型2例, 2型7例, 3型13例;胸腺瘤病理分型B1 9例, B2 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觀察組 靜脈滴注環(huán)磷酰胺(山西普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4023686), 0.2 g/次, 1次/d, 逐漸增加劑量至0.8 g/次, 每7天1次, 總用藥量達到8~10 g。同時配合嗅吡斯的明共同進行治療, 溴吡斯的明施以常規(guī)用量, 3次/d, 根據(jù)患者具體狀況調(diào)整用藥量。定時對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進行復查, 肌無力危象立即進行保肝治療, 如出現(xiàn)肝腎功能異常和胃腸道不良反應對癥治療, 采取相關(guān)藥物進行處理。
1. 2. 2 對照組 采取平消膠囊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絕對評分及治療效果。采用許氏絕對與相對評分法對患者的受累群肌無力病情嚴重程度以及病情變化進行量化。嚴重程度根據(jù)許氏絕對評分法按5等4分制評分, 共60分, 具體計算方法為:重癥肌無力臨床相對評分=(治療前臨床絕對評分-治療后臨床絕對評分)/治療前臨床絕對評分×100%。病情變化以許氏相對評分為準, 顯效:70%<相對評分<100%, 有效:25%<相對評分≤70%, 無效:相對評分≤25%??傆行?
(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臨床絕對評分比較 治療前, 觀察組臨床絕對評分(21.34±6.56)分, 對照組臨床絕對評分(20.66±5.78)分,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648, P>0.05)。治療后, 觀察組臨床絕對評分(15.72±5.38)分, 對照組臨床絕對評分(20.62±6.79)分, 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530, P<0.05)。
2. 2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率45.45%(10/22), 有效率45.45%(10/22), 無效率9.09%(2/22), 總有效率90.91%(20/22);對照組顯效率36.36%(8/22), 有效率27.27%(6/22), 無效率36.36%(8/22), 總有效率63.63%(14/22);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588, P<0.05)。
3 討論
陳玉萍等[3]在研究中表明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是一種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的重癥疾病, 本次研究采用的患者男女比例接近于國外報道, 也與上述報告一致。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發(fā)病人群多在40~50歲當中, 以眼肌麻痹為主要臨床癥狀, 以受累隨意肌易疲勞為重要臨床特點。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免疫治療中所選用的免疫抑制劑較多, 但大多臨床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沒有免疫抑制劑被臨床廣泛認同[4-7]。endprint
環(huán)磷酰胺是氮芥與磷酰胺基結(jié)合而成的化合物, 在1958年被首次人工合成, 是臨床廣泛使用的一種細胞毒性藥物, 也是較為常用的烷化劑類藥物, 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功能[8-10]??赏ㄟ^使用不同的劑量用于治療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綜上所述, 由于胸腺腫瘤多是侵襲形的, 患者在患病后要承受較多的痛苦, 且手術(shù)難度較大, 利用環(huán)磷酰胺可使患者受影響明顯減小, 可有效發(fā)揮免疫功能作用, 合理利用可減少不良反應, 有較高的安全性, 利于促進患者康復, 值得臨床推廣和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玲玲, 高永平, 魏素霞,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手術(shù)患者中的應用. 廣東醫(yī)學, 2016, 37(12):1903-1905.
[2] 霍云奎, 張雍偲, 閆曉亮, 等. 電視胸腔鏡與經(jīng)胸骨胸腺切除治療不伴胸腺瘤重癥肌無力的臨床分析.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17):63-64.
[3] 陳玉萍, 張娟, 王衛(wèi), 等. 重癥肌無力伴發(fā)胸腺瘤患者胸腺瘤切除術(shù)聯(lián)合放療、環(huán)磷酰胺治療療效評價. 中華內(nèi)科雜志, 2015, 54(3):201-204.
[4] 宋陽, 伍寧, 陳剛, 等. 電視胸腔鏡與經(jīng)胸骨手術(shù)治療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的臨床對比研究. 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 2016, 24(2):179-185.
[5] 張曉琳, 陳炯華. 環(huán)磷酰胺治療伴胸腺瘤的重癥肌無力研究進展. 國際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雜志, 2015, 42(1):70-73.
[6] 賀利峰, 劉愷鳴, 王振. 環(huán)磷酰胺治療93例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的療效觀察.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6, 14(5):752-753.
[7] 馮嫻慧. 伴有胸腺瘤的重癥肌無力患者環(huán)磷酰胺治療的療效評價. 蘇州大學, 2014.
[8] 吳濤, 涂來慧, 王志農(nóng), 等. 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124例臨床分析. 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3, 24(11):1163-1166.
[9] 謝國民, 沈韋羽. 伴胸腺瘤的重癥肌無力患者治療和預后. 浙江臨床醫(yī)學, 2004, 6(9):752-753.
[10] 楊倍, 陳曉峰, 王律, 等. 32例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患者手術(shù)治療療效評價. 中國癌癥雜志, 2009, 19(3):221-223.
[收稿日期:2017-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