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
冬季長跑是老少皆宜、大眾喜愛的全民健身運動,對老年人來說,適度進行冬季長跑活動不失為增強體質、提高生理機能和抗寒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1.改善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據調查,普通人心臟重約300克,心臟容積為600~700毫升左右,通過長跑鍛煉,心臟重量可增加到500克,心臟容積可達1300~1400毫升,心肌力量增強,泵血功能得到改善,每搏輸出量明顯增多而泵血次數相應減少,這種相應減少可使心臟得到充分休息。
2.通過下肢運動可促使靜脈血回流心臟,預防靜脈內血栓形成。
3.通過長跑鍛煉能增大肺活量,提高肌體吸氧能力,滿足人們從事體力和腦力勞動時對氧氣的需求。檢驗表明,人體處于安靜狀態(tài)時,不長跑的人每分鐘呼吸為12~20次,肺活量3500~4000毫升;長跑鍛煉的人每分鐘呼吸為6~12次,肺活量可達7000毫升以上。
4.能提高體溫調節(jié)功能。冬季室外長跑,冷空氣能刺激大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反射性加快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對外界冷熱刺激反應靈敏度,增強肌體御寒和免疫力,防止傷風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
5.消除多余脂肪,保持體型健美。冬季,人體熱量消耗比夏季少易發(fā)胖,而長跑時消耗能量主要是脂肪,經常長跑即可消除體內多余脂肪,達到減肥健美目的。
1.跑速要慢。不同跑速對心腦血管刺激不同,慢速跑對心臟刺激較溫和,老年人練長跑一定要掌握好速度,控制速度最簡便有效方法是控制心率,即跑一段距離后可自測心率,力求把運動時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20次左右,最高不要超過130次。
2.步幅要小。跑步中步幅小的目的是主動降低肌肉在每一步中的用力強度,盡可能延長跑步時間,步幅大易產生疲勞。
3.跑程要長。既然長跑,跑程當然不能太短,一般應在3000米以上,但要量力而行,慢跑并跑得長一點可消耗人體內蓄積的多余熱量,這種主動消耗是降低血脂、血糖、緩解血壓的輔助方法。
4.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每一個人體質、周圍環(huán)境及個人身體狀況均不同,因此一定要結合自身合理安排跑速、跑程等,最好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進行。
5.掌握正確呼吸。長跑過程中,人體對氧氣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要很好注意呼吸方式和節(jié)奏,可兩步一吸或三步一吸,注意節(jié)奏不能起伏過大,應盡量采用鼻呼吸和口鼻混合呼吸,可用舌抵住上腭以避免冷空氣直接大量吸入而造成對氣管、支氣管的刺激。
長跑運動者應注意是否有膝關節(jié)炎、膝關節(jié)軟骨軟化癥、膝關節(jié)脛骨和髕骨有骨刺、膝關節(jié)內外側副韌帶炎癥、跟腱輕微疼痛、腳底肌膜炎或骨膜炎等疾病,如患有以上疾病則不適合長跑鍛煉,有嚴重心臟病患者更不適合長跑鍛煉,即使適合長跑鍛煉者也要注意5個不宜。
1.不宜在汽車來往頻繁路邊跑步運動,以免直接吸入灰塵和汽車廢氣。
2.不宜穿得太厚,以免妨礙身體運動乃至出汗太多,讓風寒乘身體毛孔大張時侵入體內招致疾病。
3.不宜在大風、大雪、大霧中長跑鍛煉,以免發(fā)生危險。
4.不宜到偏僻或罕有人到處鍛煉,以免遇意外時無人救助。
5.不宜運動后立即喝水,停止運動20~30分鐘后,可適當飲用淡鹽水或溫開水,以補充體內因運動而失去的水分和鹽分。
1.跑步前先散步、甩臂至少10分鐘后才可起跑,步速宜先慢后逐漸加快。
2.如感心悸、頭昏、乏力應立即減量,但不要驟停運動。
3.有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病史者要謹慎,運動量宜小。
4.有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病史者最好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避免跑跳。
5.失眠、低血糖者,可先進少量、高熱量飲食,再行跑步。
6.跑步中若發(fā)生心律失常、心絞痛應立即停止并服用自備藥品,建議有此類病患者應自備急救藥盒。
7.跑步后應繼續(xù)進行小強度運動如散步等,待心跳和呼吸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再進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