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邊城》是我國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所作的最為經(jīng)典的一部中篇小說,是一部集鄉(xiāng)土氣息、詩意色彩和人文情懷于一體的成功之作。這部小說以上世紀30年代川湘之地的邊城—茶峒為寫作背景,作者通過其獨具文學特色的詩意文筆,展現(xiàn)了湘西別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小說《邊城》以船夫孫女翠翠凄美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寫了翠翠祖孫二人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親情;展現(xiàn)了天保與儺送在同時喜歡上一個女孩時流露出的難能可貴的同胞之誼;表現(xiàn)出湘西人民骨子里淳樸善良的本性。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展開分析,走進邊城之地人性的至美之境。
關鍵詞:親情 愛情 同胞之誼 淳樸鄉(xiāng)情 人性之美
《邊城》這部小說讓很多人不禁聯(lián)想到我國古代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應該說,兩者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一次穿越時間的相互映照。正像有的人說的那樣,這部作品就是一首鄉(xiāng)土與傳統(tǒng)的田園牧歌[1]。兩者都刻意回避著喧囂的塵世,都希望在一種近乎最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中找到人類真正的靈魂歸宿。而《邊城》這部作品恰恰通過高超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完美地展現(xiàn)了人類真善美的一面。從這個角度上說,小說《邊城》不愧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中鄉(xiāng)土文學的扛鼎之作,值得我們反復閱讀和回味。
一、珍貴的親情
打開這部小說,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幅湘西之地的秀美風光,作者對于風景的描寫,用筆非常自然,似乎那些風景都是自然從他的筆端流淌出來的,沒有一點刻意的人工的痕跡。這樣的風景本身就足以讓讀者心馳神往。而正是在這樣迷人的風景中,我們的主人公翠翠和她的爺爺出場了。其實祖孫倆的生活狀況不是很好,但是翠翠的爺爺在擺渡時從來不要別人的錢,對于別人的好意,其的處理方式充滿了地域特色,讓人感到溫暖。爺爺?shù)纳眢w也是非常的健碩,不知道為什么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們會很想感謝一下作者這樣的人物設計,這種細節(jié)上的考量,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沈從文先生獨特的藝術構思。
而當我們漸漸熟悉了翠翠之后,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可愛的、天使一樣的女孩,她的美麗、善良、天真無邪與湘西的風景是如此的統(tǒng)一且相得益彰。沈從文先生將翠翠這一形象寫得非常接地氣,因為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翠翠是一個皮膚很黑的小姑娘,但是她黑得非常健康,黑得青春。圍繞在這個女孩身邊的故事,都是那么的貼切,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翠翠在很小的時候就是孤兒,是她的爺爺—老船工將她“奇跡”般養(yǎng)大的。在充滿詩意但也非常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翠翠非常懂事和孝順。一方面她和我們現(xiàn)實中的很多祖孫一樣,喜歡聽爺爺講故事,那是他們相依為命的生活里非常溫暖的小情節(jié)。另一方面,翠翠也非常體諒爺爺?shù)男量?,凡是能幫助爺爺做的事情,翠翠都會幫著完成,包括渡船這樣的技術活,翠翠做的也非常好。當然,翠翠也有和爺爺鬧別扭的時候,像很多同齡的孩子一樣,故意不理爺爺。那是祖孫生活中一個很有趣的片段。但是,當爺爺意識到翠翠已經(jīng)長大了,尤其是有人來說親的時候,小說中對于當時爺爺心情的描寫,又讓人感到那樣的酸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面對骨肉分離時的一種特有的心情吧。而爺爺最后的離開,翠翠的那個背影同樣讓我們看的心酸,兩相結合,使我們更能感受到那份難分難舍的親情。
二、同胞之情
其實,這部小說中,最能體現(xiàn)出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的,就是天保和儺送兩兄弟。我們在其他作品中看到過類似的情節(jié),很多故事在某一部分后會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就是那種急轉直下的發(fā)展情節(jié),讓整個故事陷入到一種“共性”之中,而顯得毫無創(chuàng)意。但是《邊城》卻不是這樣,兩兄弟同時喜歡上了一個姑娘,在同胞之誼面前,他們選擇了坦誠相見。之后,他們處理事情的方法也頗具地域性和民俗性,那就是唱歌。我們隨著沈從文先生的筆觸,進入到了一個那么具有獨特韻味的情景中,使我們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美好。
翠翠實際上是喜歡二老儺送的,如果沒有大老天保意外死亡這件事情的發(fā)生,翠翠和儺送可能會在一起。其實,大老天保的死亡主要還是個人的原因,在失去了愛情之后,大老選擇了外出,他用回避的方式選擇了退出,希望成全自己的弟弟。這里,我們大膽假設一下,如果沒有這場愛情,我想這一對兄弟的相處,與我們在現(xiàn)實中看到的普通的兄弟之情,不會有太大的區(qū)別,都是那樣的風平浪靜,那些血肉之情就像埋在沙子中的金子一樣,只是暫時地隱藏了它的光芒。如果從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來看,這種假設與后面的情節(ji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能展現(xiàn)出兄弟之情的深厚。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不妨在某處進行一些恰當合理的假設,這對我們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和魅力是很有好處的。
在愛情主題下,我們換個角度重新審視一下天保和儺送這對兄弟的感情。我們都知道,這對兄弟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追求翠翠的過程中,這種性格上的差異帶給我們的,不是一種刀鋒似的尖銳,而是人性中更加溫暖的東西。他們都直接地向對方表達了自己對翠翠的喜愛之情。透過書頁,我們是不是看到了類似于童話般的故事?兩個人表達的都是那么的真誠,通過他們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們對翠翠的愛是那樣的純潔和認真。大老天保性格是直率的,帶有一種血性男子漢的性格。二老儺送為人謹慎而內(nèi)斂。他們都在為自己的愛情競爭。大老十分有大哥的樣子,當他明白翠翠喜歡自己的弟弟時,我相信,他是傷心的,也是不舍的,但他還是選擇成全弟弟的幸福。對翠翠最后的放手,既是一種尊重,也是超越愛情之上更為動人的兄弟之情的體現(xiàn)。同樣,二老儺送雖然取得了這場愛情爭奪戰(zhàn)的勝利,但是在面對哥哥的死亡時,他還是充滿了自責,于是他選擇了躲避,遠走他鄉(xiāng)。我相信此刻的儺送,依然是深愛著翠翠的,但是他無法跨越親情去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愛情,那個遠走他鄉(xiāng)的背影里,充滿了對親情的愧疚和難忘。
三、淳樸鄉(xiāng)情
除去小說中的主人公,我們再來看看他們生活的這個地方。那特有的湘西風景,簡直是一副充滿人文氣息的風景畫。我們看到小說中的那些人物,都是那么干凈自然,他們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滿懷著淳樸與善良。在這個世界里的人,都活得那么輕松和自然,他們用最美好的方式過好一生,用淳樸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著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否可以說,這里其實就是作者所希望的世外桃源的外化表現(xiàn)?
于是我們想到了船工,雖然他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以他為代表的那些人物,都對金錢有著一種天然的理性認識,他們的身上都沒有沾染上銅臭味。湘西獨特的環(huán)境,影響了這里的人們淳樸的生活觀念和方式。同時這里的人們也在用淳樸的言行,滋潤著這片水土。正如前面所說,他們處理金錢的方式都是那么詩情畫意,帶著深刻的地域烙印,這樣的世界,怎么能不讓人喜歡呢?
這部小說里沒有激烈的沖突,每個人都是順著自己的內(nèi)心在做事,其永遠都顯得那么自然、和諧統(tǒng)一,甚至就連大老的死,也沒有掀起驚天巨瀾。這樣說,并不是對生命的不尊重,而是這些生活中必然性的東西,都早已融入到湘西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中,閃現(xiàn)著柔和理性的光芒。正如一篇文章所說:“這是中國另一些地方的另一些事情[2]?!?/p>
四、結語
《邊城》是一部既現(xiàn)實又充滿浪漫主義的作品,作品中流露出的人文情懷極具藝術價值的。通過閱讀《邊城》,我們能夠重新認識這世間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愛。當然,我們不能簡單狹隘地將其它定位于愛情,文中還有骨肉親情的溫暖綿長,還有干凈自然的淳樸鄉(xiāng)情。我想正是這些感情才構成了真正的愛,繪成了這個世界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參考文獻:
[1]劉洪濤著.沈從文評說十八年[M].中國華僑出版社,2004.
[2]沈從文.邊城題記[J].大公報·文藝副刊,1934,(61).
(作者簡介:周思含,南昌市外國語學校,高中學歷,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