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摘要:古詩文鑒賞在初中教學中就是一個重點內(nèi)容,尤其是近年來中考加強了對古詩詞鑒賞內(nèi)容的考察,來提高學生的賞析水平和審美能力。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無非就是學生在做題中對古詩詞的賞析,學生沒有特別高的文學素養(yǎng),所以學生學習古詩詞鑒賞也會比較吃力。身為教師,對學生最大的幫助就是先幫學生進行一些固定知識點(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的分類整理,讓學生理解記憶。
關鍵詞:表達方法整理歸類;修辭手法歸類介紹
接下來我們對詩歌的寫作手法做出簡單的歸納和舉例。
一、表達方法
詩歌中主要有四種表達方法:記敘,描寫,議論,抒情。這其中描寫,抒情是重點考察的地方。描寫方式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等)。
中國古典詩歌非常講求意境的創(chuàng)造。意境是詩歌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關鍵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是否能巧妙融合,成為能否構(gòu)成意境的關鍵。詩人可以通過描寫此景物來抒發(fā)對某種景象或某種事物感觸。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常用松、竹、梅、蘭、沙漠、落日、清風、細雨等物象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首短短二十八個字的小令,全詩沒有提到一個“秋”字,詩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橋”等意象向我們描繪出凄清冷寂的秋陽西下的場景,還表達了作者悲苦的心情。
虛實結(jié)合(虛實相生)也是詩人常用的手法之一。在大多數(shù)詩歌中,虛和實是相對的?!疤摗保床灰?,摸不著,若讀者細細品讀,就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用筆描繪出的美妙畫卷?!皩崱笔侵缚吹靡姡弥恼鎸嵈嬖诘氖挛锖途跋??!疤搶嵪嗌本褪翘撆c實二者之間密切相連,爭取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例如《揚州慢》中第二段第二句中,“春風十里”并不是真正的春風吹過,而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想到當年樓臺聳立,珠簾半遮的場面,所以是虛寫,“盡薺麥青青”詩歌真實存在的場景,是作者親眼看見的,是實寫,這句詩描繪出一幅殘敗凄涼的場景。
二、修辭手法
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雙關,借代,夸張,對偶,擬人,對比,想象,排比,反復,設問,反問等等。
1、比喻(比興)。比喻是將一種事物用另一種事物代替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也可稱作比興。例如李賀《馬詩》中將沙比成雪,將月比作鉤;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作者將雪景比作梨花盛開的場景;白居易《暮江吟》中將露水比作珍珠,將月亮比作弓。
2、雙關。雙關是隱藏原本要表達的東西而用其他事物來代替的手法。雙關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說的和想表達的完全不同。例如李商隱的《無題》頷聯(lián)中“絲”與“思”,諧音,表示相互忠貞不渝,是海誓山盟的寫照。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句,古代離別之時,常常從路邊折楊柳送給將要離別之人,用來表達詩人對送別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3、借代。借代是指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描寫的事物。借代可用事物的某個部分來代替事物的全部,用具體事物代替抽象事物,用人的某個特征代替那個人。例如陳毅《梅嶺三章》“旌旗十萬斬閻羅”中,“旌旗”意為旗幟,在這里代表軍隊;龔自珍《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中,用“紅”來代替“花”;溫庭筠的《憶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這里“帆”是船的一部分,這里用來指船。
4、夸張。夸張,就是對事物進行夸大的描寫或縮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非同尋常的感情。如李白的《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因為愁所以生出了白發(fā),詩人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來寫白發(fā)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詩人憂愁之深。柳宗元的《江雪》“鳥飛絕”,“人蹤滅”。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百丈冰”,“萬里凝”。
5、對偶。對偶,就是用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相同的字數(shù)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如杜甫的《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無邊落木”對偶“不盡長江”,顯得整詩的意境顯得遼闊浩瀚。詩人在寫景的同時還抒發(fā)了自己憂郁的情懷,表達出詩人對年華易逝,壯志難酬的無盡憤慨。王績《野望》中“樹樹”對偶“山山”,“皆秋色”對偶“惟落暉”;崔顥《黃鶴樓》中“晴川歷歷”對偶“芳草萋萋”。
6、擬人。擬人就是把非人事物賦予人的思想感情或行為動作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以便于抒發(fā)出人的某種感情。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學生掌握了這些固定的知識點,學習起來就會輕松很多。學生對古詩詞鑒賞切入點的把握也會精準的多。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讓學生完全依賴老師,學生也應該自主對鑒賞知識有一定的吸收,在課內(nèi)學習之余也應該在課外進行知識的積累豐富,多讀一些有關古詩詞鑒賞的書籍,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一些值得品讀的經(jīng)典書目,建議學生把讀到的自認為可以應用的知識積累下來,可以在書上直接進行標注,也可以把知識積累在一個本子上。積累下來的知識不僅可以應用在古詩詞鑒賞的題中,還可以應用在寫作中。這樣的話不僅提高了自己的鑒賞水平,還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兩全其美。
參考文獻
[1] 賈婷婷.一“秋”一世界[J].學術期刊“美與時代·城市”,2013.9.
[2] 白玉杰.試論夸張與隱喻的異同[J].學術期刊“語文學刊”,2008.10.
[3] 李傳鵬.中考修辭試題解析及演練[J].學術期刊“課外語文(上)”,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