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閱讀是收集信息,獲得審美觀的重要途徑??烧Z文閱讀卻成了學生心中的硬傷,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感受文中角色的感情,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就成了當今語文閱讀中的一個熱點話題。
一、閱讀學習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閱讀教學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傳統(tǒng)教學思想課堂上忽視了學生在閱讀教學上的主體地位,教師總是在閱讀教學上自導(dǎo)自演,閱讀教學的方法過于簡單,內(nèi)容枯燥無味,語文教師將閱讀知識毫無“營養(yǎng)”地、甚至強制灌輸給學生,而學生作為被動只能默默接受,這樣的閱讀教學淡化了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小學生在語文閱讀的主體,主要表現(xiàn)在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不是消極、被動地去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自己主動地去獲得知識,確保學生在學習上的地位,是激發(fā)學生在閱讀上熱情的保證,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比如:學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課時,為了突出學生的地位,讓學生來主導(dǎo),教師可以讓兩個同學上來扮演苗苗和季羨林,兩個孩子通過表演感受到了自己的地位,也對閱讀能力有了進一步的加強。
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訓練
1.教師范讀。在閱讀上面要求學生把音標讀準來,然后練習句讀,最后把句子都通順才能讀好整篇文章,從句子開始練習是為了防止學生閱讀中出現(xiàn)頓讀現(xiàn)象,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可以對學生們進行范讀。教師的范讀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學生在教師范讀的時候邊聽邊想,邊看邊畫,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意思。比如教師在范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讀到“請問諸生為什么而讀書時”,教師可以停下來問問同學,你們讀書又是為了什么?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在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學生已經(jīng)很好地投入到課文上面去了。當讀到: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段時,教師要用鏗鏘有力,帶滿感情的閱讀出來,以此震撼學生的想法,同時讓學生領(lǐng)會閱讀的魅力。
2.創(chuàng)設(shè)情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通過環(huán)境因素對課文有更深入的感悟,帶著感悟再次的有感情的閱讀課文,以此達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講述《牧場之國》一課中,為了能夠讓同學們更深刻的牧場里動物的快樂,自由自在,在講到有時站立不動,仿佛在思考著什么,教師可以問同學們,它可能會在思考什么呢?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孩子展開想象力,有的會說“我的家園好美”,有的會說“這里的青草可夠我一輩子吃的了”,然后教師說,同學們帶著這種現(xiàn)象有感情的去閱讀一下描寫牛的那一段吧,這時學生會讀起來有板有眼,對課文有了深入的認識。
3.正確、有感情的閱讀。學生正確,有感情的閱讀是學生與課文之間的對話,但不是說整篇課文都需要平均用力。課文中的重點詞,重點句子,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的閱讀好這些句子,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感情。比如在《生命生命》一課中,抓住課文的重點句子“這就是我的生命”,抓住這一句反復(fù)的指導(dǎo)閱讀,讓學生有感情的去讀,有時單單從一個詞或者一段句子就能深刻的理解這篇課文的意思,這就需要學生善于抓住字眼。
三、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育注意熏陶,同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但在普遍的閱讀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同學們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跟著教師的想法走,共識多,個性少,形成都是一致的“標準答案”的現(xiàn)象。教師用問題、回答牽引學生們讀書,這不是與學生們互動,而是將學生的思維禁錮住,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對于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教師不要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禁錮去否定學生的想法,而是應(yīng)該放任學生,隨學生去理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依教材抓重點來有感情的范讀,有目的性地指導(dǎo)朗讀,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用方法去閱讀,感受閱讀的魅力,喚起學生心中讀書的熱情。(作者單位:江西省樟樹市觀上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