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蓉
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一種新的網絡借貸方式“校園網貸”以其簡便,快捷,門檻低等特點,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大高校中迅速地站穩(wěn)了腳跟。校園網貸是一把雙刃劍,作為互聯網金融創(chuàng)新的產物,校園網貸的確在滿足在校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消費等需求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由于其管理制度不規(guī)范,配套的法律措施還未出臺,衍生了一系列校園網貸的不良現象,滋生了一系列的法律問題。因此,為了還給校園一方凈土,為了引導校園網貸健康,正規(guī)地發(fā)展,整頓校園網貸的法律規(guī)制勢在必行。
校園網貸是在網絡借貸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起來的,是專門針對在校的大學生的網絡借貸方式。什么是校園網貸的法律界定?在現有的法律法規(guī)中,對“網貸”的法律界定也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如果所簽的借貸合同是因為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等其他的方式,那么該意思表示不一致,應認定為可撤銷。
顯而易見的是那些不法的貸款人,貸款利率普遍高于四倍甚至更多,喜歡鉆法律的漏洞,嚴重地違反了我國現有的強制性的法律規(guī)定,從而導致一系列校園網貸的惡性事件頻頻發(fā)生。
(一)網貸平臺的違法性
由于其正處于發(fā)展期,與之相配的法律法規(guī)不能跟上校園網貸行業(yè)的發(fā)展速度,沒能對校園網貸行業(yè)制定準確的細則,從而導致各大網貸平臺喜歡鉆法律的漏洞,容易觸碰法律的底線,同時由于校園網貸的“網絡性”這一特點,導致交易雙方無法面對面的詳細地進行交流,不能完美地履行詳盡的信息告知義務,侵犯了借款人的知情權。
(二)放貸人行為的違法性
放貸人對于借款人提供的身份證等個人信息以及相關的隱私沒有進行妥善地保密義務,有的甚至為了賺錢未經本人允許私自將其賣入各大平臺,并且擅自在各大網絡平臺公開借款人的個人信息以及相關圖片,侵犯了借款人的個人信息權以及隱私權。當高校學生逾期未還款之后便會采取暴力逼債的方式催收相關款項,包括發(fā)短信或者打電話威脅,甚至發(fā)到學校里面的貼吧論壇,針對“裸貸”的女生,有的還會將她們的裸照和其相關視頻發(fā)給各大網絡社交平臺,此類行為通常都會涉及到違法犯罪。
(三)借款人的違約性
首先,校園網貸平臺大多采取虛假的宣傳方式以達到迅速搶占校園市場份額的目的,導致借款人在不符合自己實際情況之下反復借款,由于利率過高,只能采取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還款,這樣的結果就是欠的款越來越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本金和利息也在不斷飆升,最終就是無法還款,借款人違約。其次,借款人大多數是在校生,一般都需要依靠父母的資金來維持生活,由于學生之間很容易有攀比現象,再加之各平臺有縱容其多次借款的行為,所以借款人很容易多次反復借款,最終違約行為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民事責任
1.《民法總則》部分:無權代理行為?!睹穹倓t》規(guī)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而現實生活中,部分大學生和大部分高職生其實并沒有滿18周歲,因而其簽訂的校園貸款合同實質上是在無權代理行為下的。而且復雜隱秘的網絡化時代造成很多平臺造假經營信息,大學生身份信息被居心不良者冒用去貸款等虛假情形,這些都應承擔無權代理行為的民事責任。
2.《侵權責任法》部分:侵犯名譽權,隱私權等侵權責任?!睹穹倓t》規(guī)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許多網貸平臺對不能及時還貸的借款人進行隱私泄露甚至威脅,比如散播身份信息,發(fā)布裸露照片等。這侵犯了自然人享有的名譽權和隱私權,違反社會公德。因為未對信息嚴格審核,未謹慎考慮借款人消費水平和還款能力以及在催收貸款時太過簡單粗暴,容易給脆弱的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從而作出極端行為。在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網貸平臺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二)刑事責任
1.敲詐勒索罪。借貸公司通常以違法方式催收借款及利息,更有極端的,以暴力、脅迫方式要挾借款方,針對女大學生借款弱點,則以公布裸照的方式加以威脅。此種行為完全符合敲詐勒索的構成要件。當然,公然在網絡上出售裸照也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
2.侮辱罪、強奸罪。放貸者將受害的女大學生裸照和視頻放到網上的行為,足以造成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之后果,如果情節(jié)嚴重,可以構成侮辱罪。若是在威脅及強迫情況下與無法還貸人發(fā)生性關系,那么也可以構成強奸罪。
(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
目前,我國對于校園網貸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因此,國家政府應該聯合金融部門,司法部門共同制定校園網貸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放貸人,借貸平臺的行為,保護借貸人的合法權利。一方面對于校園網貸平臺的市場準入門檻要有一定的限制,包括進入市場的資格以及利息的界限規(guī)定等等,另一方面要制定對貸款人相應限制的法律法規(guī),包括年齡的規(guī)定以及還款能力的界定,要有清晰明確的規(guī)則細則。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應該出臺并完善資助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規(guī)章。引導大學生正確合理地貸款。
(二)嚴格加強法律監(jiān)督
據調查顯示,一些網貸平臺明顯違背了法律對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的規(guī)定。部分校園網貸平臺甚至采取“利滾利”的方式計算利息,讓借款這個本該合法的行為變?yōu)樽兿嗟摹案呃J”。因此應該加強對網貸平臺的法律監(jiān)督,于內部,應該改革其不合法與市場不相適應的運行機制,提高行業(yè)自身的經營水平。于外部,各地相關部門首先應該針對校園網貸制定配套的監(jiān)管措施,細致劃分不同部門在監(jiān)管部分的權力范圍,重點加強對企業(yè)金融主體的監(jiān)督。其次也應加強對網貸業(yè)務的監(jiān)管和整治,謹慎審查監(jiān)督等法律義務,對學生的借
款額度根據征信體系評估做出一定的限制。
(三)培養(yǎng)學生清晰的法律意識
作為各大高校;一方面應該對網絡借貸等相關法律知識作必要的法律宣傳,舉辦各種知識性的講座培養(yǎng)在校學生的金融常識以及法律維權意識,指導其理性消費,同時提高在校學生對網絡借貸平臺的辨別能力。另一方面應該完善獎助學金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吸引大量的企業(yè)進行投資,從而減輕在校學生的貸款壓力。作為學生自身;應該擁有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人生觀,杜絕攀比從眾心理,理性消費。同時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當自身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作為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身心成長,及時與其進行溝通交流,為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其理性消費。
綜上所述,校園網貸行業(yè)剛剛興起,有優(yōu)點也有弊端,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系列的法律問題,所以我們必須通過法律的規(guī)制、監(jiān)管和高校的宣傳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的清晰的法律意識,只有這樣才能趨利避害,最大化地發(fā)揮校園網貸的優(yōu)勢,使其健康、正規(guī)地發(fā)展下去。
[ 參 考 文 獻 ]
[1]任靜.我國校園網貸存在問題及法律規(guī)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2).
[2]吳臻穎.議析校園網貸法律風險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6(10).
[3]王艷華.校園網貸的法律風險及應對機制[J].法學論壇,2017.
[4]喬秋珍.淺論校園網貸的危害及其法律預防措施[J].法制與社會,2017,6(上).
[5]吳芳芳.大學校園不良網貸的法律問題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7.12中.
[6]姜浩.“裸貸”亂象之法律分析及預防對策[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17,4,19(2).
[7]丁彩彩.民間借貸法律問題探究[J].福建法學,201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