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爭
(300170 天津兆耀律師事務所 天津)
隱私權一詞起源于19世紀末的美國,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個人信息不受他人非法侵擾、知曉、公開等的一項人格權利。具體而言,隱私權的主體對是否公開隱私、公開的內(nèi)容及程度等擁有決定權。而知情權這一概念是在隱私權被提出之后提出的,是與隱私權相對應的概念?!妒澜缛藱嘈浴分忻鞔_指出:每一個人都有權利通過各種途徑尋求、接受和傳遞信息,這是生而為人的自由。知情權是實現(xiàn)表達自由的基礎,為媒體報道新聞等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所謂“公眾人物”,即擁有較高社會知名度的自然人,如歌星、模特、科學家等。普通人希望知曉公眾人物的相關信息屬于正常的精神需求,而且公眾人物通過披露個人信息,可以以此謀取利益或者獲取大量社會關注度,因此,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保護應當加以一定的限制。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國家權力,他們的一言一行與其執(zhí)行的公共事務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人民群眾有權利對他們予以監(jiān)督,對他們的個人信息享有知情權。而這種知情權不可避免的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隱私權發(fā)生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側重于保護人民群眾的知政權,限制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隱私權的保護。
個人信息知情權與他人隱私權的沖突表現(xiàn)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具體而言,即為一方主體需要知悉的信息為另一方主體需要保護的信息。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血緣關系。舉個例子,跟隨母親生活的非婚生子女對其生父的個人信息享有知情權,而其母對該信息享有隱私權。
第二,戀愛關系。舉個例子,戀愛中一方主體希望知曉對方的婚史、身體狀態(tài)等信息,但另一方主體將其視為個人隱私,不希望被對方知曉。
第三,健康狀況。發(fā)生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如“禽流感事件”時,若某人以保護自己的隱私權為由拒絕進行身體檢查,則這種行為應當是違法行為。
所謂“公共利益原則”,是指當個人隱私與公共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應當側重于保護公共利益,即優(yōu)先保護知情權,限制保護隱私權。究其原因,社會生活是由多個主體構成的,公共利益代表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當個人隱私侵害到了公共利益的時候,為了保護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應當限制,甚至放棄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舉個例子,某醫(yī)院在醫(yī)治一位發(fā)燒患者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患者體內(nèi)很可能攜帶禽流感病毒,在這種情況下,醫(yī)院需要及時的、詳細的向社會公眾披露與該患者相關的信息,從而使當?shù)卣畽C關與人民群眾做好“禽流感”預防工作,使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
所謂“利益衡量原則”,是指在多項權利發(fā)生沖突時,衡量各個權利所能帶來的利益,并選擇實現(xiàn)最佳利益。具體而言,經(jīng)過利益衡量之后,放棄具有較少合理性的利益,保留具有更多合理性的利益。利益衡量原則主要調(diào)整公眾人物的隱私以及社會知情權之間的矛盾。
以網(wǎng)絡“艷照門”事件為例,不法分子掌握某些明星的私密照片后,通過網(wǎng)絡平臺傳播明星的不雅照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公眾對明星個人信息的知情權,然而,這件事情在社會上造成了一系列消極影響:“艷照門”中涉及的明星在公眾心中的形象降低、社會誠信缺失、社會風氣進一步惡化、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降低等??梢?,網(wǎng)絡“艷照門”事件在社會中造成的影響絕對是弊大于利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法律應當優(yōu)先保護明星的隱私權,限制保護公眾的知情權。
所謂“寬容協(xié)調(diào)原則”,是指當權利范圍內(nèi)的社會知情權、個人信息了解權與隱私權相沖突時,應當兼顧兩種利益的平衡,對兩種權利進行寬容的協(xié)調(diào)。在私法領域,任何兩項不同的權利之間的關系都不是絕對排斥的,都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或者平衡范圍,使二者達到共存的狀態(tài)。在個人利益與另外的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不存在優(yōu)先保護哪項個人利益的問題,而是應當采取適當?shù)姆绞?,要么小范圍的公開隱私,要么對某些信息予以隱瞞,從而盡可能的協(xié)調(diào)隱私權與知情權的關系。例如,某人為非婚生子,一直跟隨母親生活,從未見過親生父親?;趯χ闄嗟谋Wo,非婚生子有權知曉親生父親的個人信息,但基于對隱私權的保護,非婚生子的母親有對非婚生子的親生父親的個人信息保密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非婚生子的知情權與其母親的隱私權之間發(fā)生沖突,非婚生子的母親可以向非婚生子透露其親生父親的部分個人信息,而非全部個人信息,從而使兩項權利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公序良俗即某一地區(qū)的人們普遍認可并遵守的公共道德秩序以及善良風俗。公序良俗原則要求在協(xié)調(diào)隱私權與知情權的過程中,應當優(yōu)先考慮公共道德秩序和善良風俗,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堅持最起碼的道德底線。舉個例子,在婚姻家庭關系中,夫妻雙方的情感狀態(tài)對于第三人來說屬于公民的個人隱私,應當受到保護。但是對于夫妻雙方來說,他們之間的一部分隱私權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從而使對方獲得更多的知情權。當夫妻一方存在出軌、嫖娼甚至重婚等不忠于配偶的情形時,另一方對配偶的不忠行為應當享有知情權。究其原因,夫妻之間這種不忠于配偶的行為不僅違反了我國《婚姻法》的相關規(guī)定,更是與當今社會公序良俗相違背,在這種情況下,夫妻之間不忠一方的隱私權無法得到充分的保護,法律更加側重于另一方知情權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馮筱牧.網(wǎng)絡隱私權的行政法保護[J].菏澤學院學報,2016年第6期.
[2]甄樹青.論表達自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