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造成全球數(shù)百萬人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新的治療策略來減輕AD相關(guān)的腦病變。基于組胺能通路參與AD的認識不斷加深,Patnaik等觀察了BF 2649(一種H3受體反向激動劑)和clobenpropit(一種具有部分H4激動劑活性的選擇性H3受體拮抗劑)對β淀粉樣肽(amyloid beta peptide, AβP)輸注誘導(dǎo)的腦病變大鼠模型的作用。AD樣病變通過在大鼠左側(cè)腦室內(nèi)注入AβP1-40(250 ng/μL,每天一次,持續(xù)4周)誘導(dǎo)產(chǎn)生,而對照大鼠腦室注入生理鹽水。AβP建模3周后,再對大鼠腹腔注射BF 2649或clobenpropit(均1 mg/kg,每天一次,持續(xù)1周)。30 d后,檢測大鼠腦中血腦屏障破壞、水腫形成、神經(jīng)元及膠質(zhì)細胞損傷、AβP沉積等情況。藥物治療組大鼠AβP沉積顯著減少,神經(jīng)元或膠質(zhì)細胞損傷明顯減輕。在藥物治療組大鼠皮層、海馬、下丘腦和小腦中,反映血腦屏障破壞的伊文思藍白蛋白(Evans blue albumin)和放射性碘均顯著降低。此外,clobenpropit減輕AD腦病變的效果比BF 2649更好。綜上所述,該研究首次表明,阻斷H3受體并激活H4受體有利于AD病變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