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露,通信作者:牛天福
(1.山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省中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高血壓病前期作為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病之間的過渡階段,極易發(fā)展成為臨床高血壓病。高血壓病常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協(xié)同存在,是危重癥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若不及時控制可損傷腦、心、腎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可導致器官功能衰竭[1]。自古中醫(yī)就有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不僅是中醫(yī)藥文化的核心思想,更是中醫(yī)學較突出的特色和優(yōu)勢。高血壓病具有“已有征兆”“病雖未成”(未達診斷標準)的特點,故在臨床中運用中醫(yī)治未病思想的防治高血壓病前期具有較好的前景[2]。近年來,導師牛天福教授運用自擬地菊平肝湯早期干預高血壓病前期120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患者均來自山西省中醫(yī)院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門診收治的患者,符合美國高血壓聯(lián)合委員會第7次報告(JNC-7)提出的高血壓病前期(正常高值血壓)診斷標準[3]:在無降血壓藥物治療的前提下,2次或者2次以上不同時間坐位測量的收縮壓為120~139 mm Hg(1 kPa =7.5 mm Hg),舒張壓為80~89 mm Hg。除符合以上診斷標準外,且伴有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心煩易怒、失眠、乏力、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等肝陽上亢證的癥狀。
1.2 排除標準 ①Ⅱ級、Ⅲ級高血壓病或高?;颊?;②已采用西藥降壓的患者;③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精神病患者;④繼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
采用自擬地菊平肝湯治療,方藥組成:天麻10 g,鉤藤12 g(后下),決明子10 g,地龍12 g,菊花10 g,梔子10 g,枸杞子10 g,夏枯草10 g,杜仲10 g,葛根10 g,茯神10 g,首烏藤10 g,干益母草10 g,丹參10 g,赤芍10 g。每日1劑,兩次共煎取200 mL,分早晚兩次口服。1周為1個療程,共觀察4個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后復查血流變。治療過程中隨時監(jiān)測患者血壓,調整藥量。
3.1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并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但已達正常范圍,或舒張壓較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達正常范圍,或收縮壓較前下降>30 mm Hg;無效:未達以上標準[4]。
3.2 結果 120例患者中,顯效78例,占65.0%;有效30例,占25.0%;無效12例,占10.0%;總有效率為90.0%。
患者,男,33歲,2015年8月17日初診。主訴:頭脹、頭暈1年余,加重10 d?,F(xiàn)病史:1年前患者因生氣后出現(xiàn)頭脹、頭暈,后上訴癥狀間斷出現(xiàn),休息后可緩解,未予以重視。血壓未監(jiān)測過。10 d前因失眠、頭暈較前加重,伴心煩易怒,睡眠較差,后在社區(qū)門診測量血壓135/87 mm Hg,心率76次/min。刻下癥:頭暈頭脹、耳鳴目眩、心煩易怒,口干口苦,胸悶憋氣,眠差,大小便正常,舌質紅,苔薄黃,脈弦。證型屬肝陽上亢,肝火上炎。治法為平肝潛陽,清肝瀉火。處方予地菊平肝湯治療。方藥組成:天麻10 g,鉤藤12 g(后下),決明子10 g,地龍12 g,菊花10 g,梔子10 g,枸杞子10 g,夏枯草10 g,杜仲10 g,葛根10 g,茯神10 g,首烏藤10 g,干益母草10 g,丹參10 g,赤芍10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15年9月7日二診:自述用藥后5 d后頭脹明顯減輕,仍感頭暈,測量血壓130/86 mm Hg,囑繼服上方7劑繼觀療效。
2015年9月16日三診:服藥后頭暈減輕,口干不苦,測量血壓124/84 mm Hg,近日自覺咽痛,上方加牛蒡子10 g,囑繼服7劑繼觀療效。
2015年9月25日四診:藥后血壓基本穩(wěn)定在收縮壓118~120 mm Hg,舒張壓82~87 mm Hg,自覺癥狀消失,眠較差,舌質紅,苔薄白,脈弦。上方加炒酸棗仁30 g,遠志20 g,又服7劑,血壓平穩(wěn)睡眠安好。囑患者回家后注意休息,減輕心理壓力,適當運動,戒煙,適量飲酒,飲食少鹽,控制體重,保持心情舒暢。半年后隨訪,患者血壓平穩(wěn),未見復發(fā)。
高血壓病是造成冠心病、腦卒中和慢性腎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發(fā)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可導致冠心病、腦卒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發(fā)生,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負擔[5]。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病前期人群患病率逐年增高,進展為臨床高血壓病的概率也比血壓正常者高,因此對高血壓病前期人群進行早期干預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從改變生活方式入手,如養(yǎng)成低鈉少油的飲食習慣等。由于西醫(yī)降壓藥長期服用的副作用較多,故目前在針對高血壓病前期人群是否運用降壓藥的問題上,國內外學者也存在很大的分歧。中醫(yī)在治未病理論的基礎上,對治療高血壓病前期有很大的優(yōu)勢,使患者機體陰陽調和,以達到控制病情發(fā)展的目的。
高血壓病屬中醫(yī)“頭痛”“眩暈”范疇。高血壓病前期多是由于生活不規(guī)律及飲食習慣不當引起的。高血壓病是由于感受外邪,情志失調,飲食勞倦,久病體虛,引起陰陽平衡失調,病損的臟器多與肝、脾、腎功能失調相關。主要病機為肝陽上亢、陰虛陽亢、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等。臨床辨證以肝陽上亢證最為常見,治療宜采用平肝潛陽、清肝瀉火之法。地菊平肝湯中,天麻平肝息風降壓,地龍通絡息風,菊花平肝明目,枸杞子補肝腎明目,夏枯草、梔子清肝火、散郁結,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鉤藤清熱平肝、息風止痙,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茯神、首烏藤、益母草鎮(zhèn)靜安神、平肝潛陽,丹參、赤芍養(yǎng)血和絡。葛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有明顯的降壓作用,還有廣泛的β受體阻滯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肝瀉火、平肝息風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地菊平肝湯治療高血壓病前期能平穩(wěn)降壓,有效保護靶器官功能,減少心腦血管病發(fā)生,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 [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27.
[2]劉巍,熊興江,王階.高血壓前期的中醫(yī)認識及治療[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4):2416-2420.
[3]CHOBANIAN A V, BAKRIS G L, BLACK H R, 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J].JAMA,2003,289(19):2560-2572.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
[5]胡大一.高血壓防控重在行動[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