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展
摘要:本文通過對廈門市思明小學學生籃球運動項目的損傷情況進行調查與研究,并通過解剖學理論了解與掌握籃球運動損傷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一些特點及規(guī)律,找出一些有效的預防方法和手段,為今后籃球教學提供參考和理論依據(jù),減少籃球運動過程中的運動損傷。
關鍵詞:籃球;運動損傷;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221-02
1.研究目的
籃球運動項目的技術特征決定了籃球運動對運動員專項體能和專項技術的較高要求。它是一項綜合性競技運動項目,它要求運動員必須具有反應,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協(xié)調等各個素質?;@球運動具有對抗性強,強度大,攻防轉換快等運動特征,所以在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對身體素質及體能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特別對上肢中的指、腕、肩,下肢的踝、膝及腰腹部力量的要求較高,如果運動員的肌肉力量不足,就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另外,籃球運動多起跳、多側向移動、身體移動速度快的運動特點又導致了籃球運動易造成運動損傷現(xiàn)象。在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中,學生籃球訓練運動損傷的現(xiàn)象也鮮有發(fā)生。這不僅影響了正常的訓練與練習,而且對學生的身心也造成一定的傷害。
2.研究方法
2.1?問卷調查法。對損傷有關情況設計問卷,在思明小學班級發(fā)放問卷,通過問卷分析找出問題。本次論文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490份,有效率98%。其中學?;@球訓練隊40份,回收40份;籃球體育課460份,回收450份。
2.2?文獻資料發(fā)。通過圖書館文獻檢索和體育期刊作為主要資料來,并查閱大量網(wǎng)上籃球運動損傷的相關資料,做出科學有效的整合處理。
2.3?訪談法。對籃球教師、學?;@球訓練隊學員、籃球體育課上進行訪談,了解其運動損傷情況。
2.4?觀察法。觀察了廈門市思明小學學生上體育課和籃球運動隊的訓練情況。
2.5?數(shù)據(jù)分析法。對回收的問卷數(shù)據(jù)經(jīng)行分析,找出其中規(guī)律。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受傷人數(shù)及其百分比。
22.4??從表一中可以看到,在參加調查的490學員中,共人110受傷,運動損傷率為22.4%,受傷率比較高。其中調查的40名籃球訓練隊的學員中,有22人受傷,受傷率為55%,而450名籃球體育課的學員中,受傷人數(shù)為88,受傷率為19.6%,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籃球訓練隊的受傷率明顯高于籃球體育課,這是因為,訓練隊的學員在對技術動作的要求上比籃球體育課的要高,訓練以及比賽的激烈程度上也比籃球體育課的高,這直接導致運動損傷事件發(fā)生的幾率的提高。
3.2?受傷部位分析。
8.6??通過對籃球運動受傷部位數(shù)據(jù)表可以看出,籃球運動損傷的部位有其明顯的規(guī)律和特點,其中,手指和踝關節(jié)受傷的人數(shù)比例較大,這和籃球經(jīng)常起跳,落地以及特點有關,而手指受傷是因為自己技術掌握不成熟,接球時沒有做到迎球緩沖。而腰、膝關節(jié)、肩關節(jié)等其他部位的受傷幾率較低,通過后期對學生的走訪和觀察對比得知,打比賽過程中相比成人身體對抗較少,由此可以看出,這些部位的傷病和調查對象的訓練強度、技術掌握、時間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
3.3?致傷動作分析。
9.4??3.3.1?進攻與投籃。投籃是籃球進攻中完成得分的最終手段,在進攻過程中要求運球、對抗、起跳、伸臂、撥球、落地緩沖,動作技術性強,如果在落地前沒控制好身體平衡或者準備活動不充分下完成動作,容易造成身體各部分的損傷。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因進攻導致受傷的學生有26人,占5.3%,而投籃導致受傷的學生占3.3%,受傷幾率相對較低,同學們主要采用投跳技術動作較多。
3.3.2?防守與搶籃板。防守與搶籃板技術要求運動員反應速度要快、腳步移動要靈敏,身體力量等各項素質要好,才能利用身體去阻擊對方進攻,并保護好籃板,如果在防守過程中未能正確掌握該技術,容易造成踝關節(jié)扭傷、肚子撞傷、摔倒擦傷、落地容易踩到隊友的腳上,導致踝關節(jié)的損傷等,受傷人數(shù)達60人,占12.2%,搶籃板導致學生受傷占8.2%。
3.3.3?傳球。傳球是理由全身協(xié)調力量并通過手指手腕的彈力,將球傳至一定目標的動作。因為傳球動作是利用手指手腕來掌握球的方向和速度的,所以手腕拉傷及手指挫傷較少,受傷的人數(shù)為1人,占0.2%。
3.3.4?接球。接球技術動作看似簡單,但往往對于小學生來說,卻是受傷幾率最高的,大部分都是手指挫傷,接球時沒判斷好球,做到迎球緩沖,忽視了這項技術動作的重要性,受傷人數(shù)達86人,占17.6%。
3.4?致傷原因分析。
7.3??3.4.1?準備活動不充分。不做準備活動或者準備活動不充分是造成運動員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準備活動能夠有效的提高各肌肉的溫度,增強肌肉韌帶的彈性,使機體能夠更好的進入活動狀態(tài),減少損傷的幾率。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在為充分完成準備活動的情況下參與訓練而導致受傷的人數(shù)有68人,占總的13.9%。而在后期的隨堂觀察中發(fā)現(xiàn),能夠認真充分完成準備活動的學生占少數(shù),大部分都是走形式或從不做準備活動直接進行訓練,這無形中加大了受傷的幾率。
3.4.2?思想上不重視。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常常是因為教師或者學生對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夠,在思想上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沒有在訓練比賽中采取各種有效的防范措施,受傷后沒有及時的進行處理,沒有認真的分析受傷原因。在后期的走訪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受傷后的恢復并不重視,通常在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參與體育活動,而對于受傷后的處理,部分學生在受傷后不懂如何進行處理,從而導致傷愈恢復的時間大大加長,影響訓練及教學效果。
3.4.3?錯誤的技術動作。初學者在學習動作時,基本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不好,動作概念弄不清楚,盲目的進行訓練,違反了人體結構功能特點和力學原理,從而造成損傷,因技術動作而造成損傷的人數(shù)為80人,占16.3%,所占幾率是最高的,手指受傷較多,這種損傷一般發(fā)生在初參加運動訓練或學習新動作是發(fā)生。
3.4.4?運動負荷過大。在訓練過程中,老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理特點,運動負荷超過了學生生理負擔所能承受的范圍,尤其是局部負擔過大,引起細微的損傷,日積月累就會發(fā)生勞損,這種損傷多在訓練隊發(fā)生。而學生在體力透支的情況下造成損傷也占了6.5%,而這些傷病只要稍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4.5?場地設施的缺陷。通過對致傷原因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由于場地設施的缺陷而造成損傷占4.5%的比例,經(jīng)過后期的隨堂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學員都沒有專業(yè)的球鞋球服進行訓練,甚至有穿跑步鞋和板鞋。且球場上材多菱角處,球車拐角處較為鋒利,上課期間因拿球被劃破皮情況時有發(fā)生。
4.意見及建議
4.1?認真的做好準備活動。在教學、訓練和比賽前,應充分的做好準備活動。其中包括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準備活動的內(nèi)容要與課時的內(nèi)容、自身的身體狀況還有氣候相聯(lián)系。活動要充分,尤其對肩、膝、手腕、腳踝等關節(jié)的運動。加強易拉傷部位活動。調整心率、動員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以適應劇烈運動的需要。
4.2?加強思想教育。平時要加強安全教育,組織紀律性教育和防止受傷的觀念教育,在教學、訓練和比賽中,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
4.3?規(guī)范技術動作。運動技術的形成有著自身的規(guī)律。初學階段,由于學生對排球技術概念理解不深刻,動作不夠規(guī)范而導致受傷的占大多數(sh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正確動作作出分析講解,讓學生了解動作的細節(jié)構成,指導錯誤動作,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基本動作進行練習。
4.4?合理的安排運動負荷。在教學過程中,運動負荷如果不足,就不能達到鍛煉人體機能的目的。運動負荷過大,又會使機體疲勞,造成損傷。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健康情況和運動技術水平合理和籃球運動的特點個別對待、循序漸進,合理的安排運動量,尤其要注意運動器官局部負擔過大,盡量避免因疲勞造成的運動損傷。
4.5?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和運動場地的監(jiān)督管理。做好醫(yī)務監(jiān)督工作,定期對學生進行身體檢查,以了解訓練前后的身體機能變化及損傷情況。嚴禁學生帶傷帶病進行訓練和比賽。對身體不適的學生,安排適合的訓練或者見習。加強場地器材的維護,消除隱患。
5.結論
通過本次的調查發(fā)現(xiàn),思明小學籃球訓練隊和籃球體育課運動損傷發(fā)生幾率為22.4%,受傷幾率較高,大部分教師和學生對于運動損傷都較為了解和重視。損傷部位有一定的規(guī)律,以手指和踝關節(jié)最為常見,損傷的性質一般為關節(jié)扭傷和手指挫傷,少數(shù)的為擦傷。其主要原因為技術動作錯誤,不重視準備活動和課后放松,損傷后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場地器材的限制。建議教師和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損傷后處理的重視,制定一套可行方案,在學生能夠學習技術的同時,把損傷概率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韓志強.籃球運動中的運動損傷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 (20)
:150-150.
[2]?李冰.籃球運動損傷研究[M].曲阜師范大學,2015.
[3]?王權勝.籃球運動常見損傷及預防措施研究[J].學科教育,2012(3).
[4]?劉曉莉.體育專業(yè)在校生運動損傷情況調查與分析[J].介中國體育科技,2002,(11).
[5]?郭戈.籃球運動損傷的預防[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