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小學語文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新理念。因此針對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自然也要與時俱進、因材施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見解。
關(guān)鍵詞:新理念;新目標;中華民族文化
語文教育在塑造現(xiàn)代化社會所需要的一代新人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小學語文教育則是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塊基石。小學語文除了是我們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外,它還是我們了解學習中華博大文化的開端。因此針對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們應該深刻了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并因材施教,針對新課改提出新的教學方法。以下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見解。
一、識字與寫字
識字與寫字是我們學習任何科目和了解中華文化的開端。眾所周知,在我國不識字且不會寫字的成年人被稱為文盲。目前,我國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并不意味著完全消除了文盲。小學教育是我們識字與寫字的開始,而小學教育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問題,識字與寫字需要循序漸進。以往在識字與寫字的過程中采用比較多的方法是臨摹與模仿,但是臨摹對于小學生來說容易使他們喪失自己的寫字特點。因此在小學生剛開始寫字的時候應該讓其自己動手,憑自己的認知與感知寫字。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可以結(jié)合制作一些動畫來提起孩子們的興趣。例如在蘇教版《美麗的南沙群島》中會學到很多關(guān)于海洋的詞語,例如浩瀚、碧波浩渺、海域、清澈等等,因此在學習這些詞語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尋找一些關(guān)于南沙群島的視頻,同時講解一些關(guān)于南沙群島的歷史,這樣一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豪感,二來可以讓學生對這些詞語有一些感官的認識。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講一些關(guān)于這些字的歷史演變過程,以幫助同學們記憶和書寫。
二、閱讀
識字與寫字之后當然就是要學會閱讀。從小我們一直在聽的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如果讓我們來對良好的閱讀習慣下個定義,恐怕我們誰也不能將其框在一個籠子內(nèi)。因此我們在教育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能一直強調(diào)你要坐端正、做好筆記、多讀幾遍等等。閱讀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是學生與文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扮演的應該是傾聽者的角色,我們應該多聽聽孩子們閱讀完的感受。很多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小學生閱讀完的感受和我們理解的文章意思大相徑庭??墒悄怯衷趺礃幽兀课覀冊?0歲和30歲對同一篇文章或同一個事件尚且還有不同的看法呢!何況是剛剛接觸閱讀的小學生,我們何必把他們的思維禁錮起來。閱讀本身就是讀者與作者的一個情感交流過程,正如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在小學語文的閱讀課中老師應該盡量作為傾聽者,傾聽每一位小學生內(nèi)心純粹的想法并給予他們鼓勵。
三、寫作
閱讀完之后自然是寫作。而對于寫作,不僅僅小學生認為比較困難,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學生都這樣認為,并且寫作的教學對于老師來說也很困難。寫作很大一部分和小學生自己的情感表達、思維方式相關(guān),但是作為老師還是得講一些寫作的技巧來幫助學生。而如果單純傳授寫作技巧,我想對于小學生來說,效率肯定低下。在以往的寫作教學過程中,老師通常是布置一個作文題目,然后就是留給學生時間讓其寫作,然后對其進行修改,這個中間缺少一個交流的環(huán)節(jié)。針對新課改需要提出新的教學辦法,我認為在剛剛開始接觸寫作的時候,老師應該了解每位學生拿到題目的想法,和學生首先進行溝通交流并給出建議,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質(zhì)量和效率都會更好。例如,如果給出小學生一篇作文題目——我最敬愛的人,老師首先應該幫學生整理寫作思路。如首先詢問其最敬愛的人是誰,為什么最敬愛的是他,講述讓你敬愛的幾件事情,從他身上得到什么體會等等。當學生一一向老師講述出來時,他的文章框架已經(jīng)有了。所以針對剛剛接觸寫作的小學生,老師應該在其寫作前對其進行適當?shù)闹笇В缓笤賹ζ渥魑脑~語、語句等方面進行修改及指導。
四、口語交際
多數(shù)老師、家長、學生都認為口語交際是很簡單的事情,并未對其進行重視。但我認為口語交際能力并不是描述清楚一件事情、一個故事那么簡單。在新課改的課程標準中,更加注重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學習?,F(xiàn)在大部分大學生乃至研究生都不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與外國朋友交流的時候,很多關(guān)于中華民族文化的事情都難以解釋清楚。所以我認為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除了教會學生描述事情、描述問題的能力,還應該多多加入民族文化的學習。中華文化博大深厚,需要學習的很多,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的意識、培養(yǎng)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興趣以及自豪感。因此在小學我們應該開展文化交流角色扮演課,選取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事件,然后給學生分發(fā)劇本角色,讓學生扮演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歷史人物,同時對學生的要求并不是將角色刻畫得多么深刻,而是讓學生可以清晰地交代歷史事件、了解民族文化。這樣一來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對歷史文化的興趣。
總而言之,語文是一門開放的學科,新課改為語文的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因此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語文老師應該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中加入創(chuàng)新,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多多鼓勵學生;給予學生指導,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興趣與自豪感等等,與學生共同進步,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陳碰芬.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時代教育,2015(24):261.
[2]顧艷杰.踐行新課程理念,實現(xiàn)教學新突破: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探索[J].學周刊,2013(13):140.
[3]豆金平.淺析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43-4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