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柳
普外科手術患者在所有手術中占有很高比重, 術后患者的康復情況與護理水平密切相關[1]。隨著護理理念的不斷進步, 越來越多的護理理念應用于臨床, 并取得良好效果[2]??焖倏祻妥o理是指采用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對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優(yōu)化, 從而減少手術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創(chuàng)傷應激, 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3]。為了加速本院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恢復, 縮短病程, 本院對100例普外科手術患者進行分組對照臨床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普外科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00例, 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患者男34例, 女16例;年齡18~67歲, 平均年齡(47.53±10.22)歲;其中胃腸手術27例, 肝膽手術23例。對照組患者男36例, 女14例;年齡18~69歲, 平均年齡(48.27±9.96)歲;其中胃腸手術31例,肝膽手術1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 排除心、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不全患者, 排除妊娠患者及哺乳期患者, 排除精神病病史患者。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報請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研究并予以批準。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 包括術前完善術前檢查, 常規(guī)留置尿管、胃管, 術后檢測患者生命體征,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 定時翻身、拍背。預防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靜脈血栓等常見并發(fā)癥。
1. 2. 2 觀察組 給予患者快速康復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根據(jù)不同心理狀態(tài)制定心理護理策略,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 消除患者術前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術后對康復效果的不安等不良情緒。②術前護理:采用視頻、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給患者講解快速康復理念, 爭取取得患者的理解, 與患者共同制定康復計劃, 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恢復過程和如何才能使自己康復速度加快。盡快完成術前檢查, 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針對性給與術前訓練, 使患者術后跟快適應自身情況。③術后護理:在患者麻醉清醒早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早下床活動,促進胃腸功能的盡快恢復。通過音樂療法等形式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 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 必要時候可給予適當止痛藥物。術后24 h指導患者進行下床自主活動, 根據(jù)制定的康復計劃進行康復活動。指導患者飲食方案, 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④出院護理:出院時交代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 日常運動的禁忌, 囑咐患者堅持康復訓練, 促進患者生理功能的盡快恢復。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等手術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以及護理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
1. 4 判定標準 ①護理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制的滿意度量表,在患者辦理出院手續(xù)時填寫, 量表將患者對住院的滿意度進行量化 , 滿分 100 分 , 95~100分為非常滿意 , 85~94分為滿意 ,60~84分為一般, <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②生活質(zhì)量采用SF-36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共計8個條目36個問題, 最終分數(shù)換算為百分制, 分數(shù)越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高[4]。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06.44±15.36)min, 與對照組的 (112.07±14.29)min 比較 ,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157.26±20.06)ml, 與對照組的 (160.37±18.93)ml比較 ,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為(15.18±2.46)h,短于對照組的(19.31±3.06)h,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進食時間為(18.36±3.06)h, 短于對照組的(22.52±4.19)h,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觀察組患者下床時間為 (23.09±1.52)h, 短于對照組的 (27.50±2.23)h,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5.27±1.16)d, 短于對照組的 (7.78±1.41)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 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36例,滿意12例, 一般1例, 不滿意1例, 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非常滿意29例 , 滿意13例 , 一般3例, 不滿意5例, 滿意度為84.0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 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前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57.29±12.41)分, 與對照組的(56.60±11.72)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87.33±15.40)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44±16.39)分 ,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
快速康復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以循證學護理為基礎的護理理念, 在循證學護理理論基礎上對護理方案、流程、措施進行優(yōu)化, 從而達到快速康復的結(jié)果[5]??焖倏祻妥o理是護理人員與患者共同參與的護理模式, 包括心理護理、術前功能鍛煉、術前準備、術后病情觀察、疼痛護理、日常護理、因素護理、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以及出院宣教等多項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內(nèi)容??焖倏祻妥o理以指導患者落實快速康復措施為目的, 同時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大量培訓, 培訓內(nèi)容包括快速康復護理的具體流程和配合要點以及普外科護理質(zhì)量評價指標內(nèi)容、監(jiān)測方法等多個方面, 進而促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恢復健康。
從本次研究來看,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為、進食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84.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護理前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57.29±12.41)分, 與對照組的(56.60±11.72)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87.33±15.40)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44±16.39)分 ,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說明快速康復護理對于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 快速康復護理在普外科手術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能夠明顯縮短患者康復時間, 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