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紅秋 于紅霞
呼吸機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癥病房中的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發(fā)生衰竭而需要呼吸機來維持[1],但患者病情較重、意識不清楚、自主能力較差, 不能及時將分泌物排出體外, 從而發(fā)生肺炎[2]。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率較高,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和合理的護理, 會大大增加患者的病死率[3,4]。為了研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的原因以及進行護理干預對患者恢復的影響, 特以本院ICU采用呼吸機進行通氣治療的8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本院88例在ICU使用呼吸機進行通氣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比組, 每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治療的相關指征。觀察組:男21例, 女23例;年齡31~72歲, 平均年齡(60.1±4.4)歲;16例為顱腦外傷、17例為腦出血、11例為心臟病。對比組:男24例, 女20例;年齡30~72歲, 平均年齡(61.8±4.1)歲;17例為顱腦外傷、15例為腦出血、12例為心臟病。所有患者均符合入組條件(使用呼吸機前無肺部感染情況出現(xiàn)), 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并且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比組 對入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方案:觀察一般情況, 維持原發(fā)病治療, 抗感染治療, 給予相應護理等。
1.2.2 觀察組 在對比組基礎上增加護理干預方案, 包括:常規(guī)方面、監(jiān)測方面、氣道方面、飲食方面、口腔鼻腔方面[5]。①常規(guī)方面:抬高床頭, 使患者處于半坐臥位并保持;規(guī)范準入制度和消毒制度, 盡量減少探視次數(shù)和時間, 在探視或對患者進行治療和檢查時, 醫(yī)護人員、探視者及時消毒自己雙手, 及時對病房和患者用具進行消毒, 防止出現(xiàn)交叉感染。②監(jiān)測方面:嚴密觀察、監(jiān)測患者各項指標和身體狀況。若出現(xiàn)不良情況, 立即進行相應的處理, 以免加重病情。③氣道方面:適量完善醫(yī)務工作人員清理呼吸道和吸引分泌物的職業(yè)技能, 并做好保護;定期消毒呼吸機, 降低感染程度。④飲食方面:醫(yī)護人員監(jiān)督對患者進行的鼻飼, 采用小口徑的鼻飼管, 方法為泵入, 在鼻飼時要使患者處于半坐臥位并保持, 及時更換鼻飼管。⑤口腔鼻腔方面:每日為患者清理口腔和鼻腔, 保持口腔和鼻腔的清潔??梢杂靡韵氯芤簛頌槠洳潦茫号鹚崛芤?在患者的pH高的情況下使用)、碳酸氫鈉溶液(在患者的pH低的情況下使用)、生理鹽水溶液(在患者的pH為中性的情況下使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留置胃管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情況及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后的恢復效果。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后恢復效果判定標準:恢復理想為肺部感染情況消失;恢復正常;恢復一般為肺部感染情況有所好轉;無效為肺部感染情況無緩解?;謴涂傆行?(恢復理想+恢復一般)/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留置胃管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比組37例(84.09%)患者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明顯多于觀察組的21例(47.7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2.947, P<0.05);對比組留置胃管時間(12.1±3.7)d、呼吸機使用時間(10.4±2.5)d明顯長于觀察組的(9.2±3.2)、(8.9±2.1)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932、3.047,P<0.05)。
2.2 兩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恢復情況比較 對比組37例肺炎患者中, 恢復理想15例(40.54%)、恢復一般9例(24.32%)、無效13例(35.14%), 恢復總有效率為64.86%;觀察組21例肺炎患者中, 恢復理想11例(52.38%)、恢復一般9例(42.86%)、無效1例(4.76%), 恢復總有效率為95.24%。觀察組患者恢復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比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6.749, P<0.05)。
目前臨床治療中呼吸機是ICU病房很常見的、很重要的治療儀器[6]。呼吸機可以保持患者的呼吸, 對維持患者的生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也存在著風險:容易出現(xiàn)呼吸機相關性肺炎[7-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對比組37例(84.09%)患者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明顯多于觀察組的21 例 (47.7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2.947, P<0.05);對比組留置胃管時間(12.1±3.7)d、呼吸機使用時間(10.4±2.5)d明顯長于觀察組的(9.2±3.2)、(8.9±2.1)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932、3.047, P<0.05)。由此說明ICU使用呼吸機的患者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與患者留置胃管的時間和呼吸機的時間有關;經(jīng)過護理干預, 觀察組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恢復總有效率95.24%(20/21)明顯高于對比組的64.86%(24/3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6.749, P<0.05)。所以, 患者的在治療中及時采用科學的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僅可以及時掌握患者情況, 還可以有效調控方案, 達到理想的結果。
總之, 對進入ICU采用呼吸機進行通氣治療的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的方案, 能使患者在相對科學的護理過程中有效控制病情, 降低呼吸機使用時間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的發(fā)生幾率, 使治療得到良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