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小學生數學課堂主體意識培養(yǎng),促進學生數學課堂主體意識的發(fā)展。數學教師要精心、巧妙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課堂主體意識。通過巧妙導入課堂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出示學習目標,教與學習方法和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意識。巧用學具,培養(yǎng)學生數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能力和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具;巧妙;使用;促進;主體意識;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理念告訴我們,真正高效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是當然的課堂學習的“主人”。在這樣的課堂上,由學生自己決定他們要學習什么知識,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學習。因此,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可以說,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學習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和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緊密相關。特別是在小學數學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如果小學生的主體意識強烈、明確,那么他們就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他們的學習目標以及將要采取的方式方法。這樣的話,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有序的學習,自然也就能夠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反過來,如果小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意識不明,那么他們將在大把的自主學習的時間里無所事事,結果自然也就一事無成。
小學生數學課堂主體意識的發(fā)展有賴于數學教師的精心、巧妙培養(yǎng)。通常情況下,數學教師會通過諸如巧妙導入課堂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者是出示學習目標,教與學習方法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意識。更多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師會從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參與熱情出發(fā),通過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等方式來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而這個時候,數學教師往往還會從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促進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方面出發(fā),通過巧妙運用學具來幫助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動手操作,以保證獲得更高效的學習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通過學具的巧妙使用,更有效地促進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主體意識的發(fā)展呢?
一、 巧用學具 培養(yǎng)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相比,人類是非常善于制作器物來幫助自己探索外部世界的。也正是因為有了相關器物的出現,人類才能更直觀、更感性地認識事理,形成正確的認識。正因為如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教育引導學生秉承人類良好的探索習慣,通過引導他們打開豐富的知識儲備,調動充足的生活經驗,嘗試去制作相宜的學具,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做到化抽象為形象,變理性為感性,這樣對數學知識與原理進行大膽的嘗試、探索,努力去發(fā)現、理解、掌握數學原理,培養(yǎng)相應數學思維,并且在此過程中很好地培養(yǎng)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以教學“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為例。如果數學教師以自己的講解分析為主,希望通過教師對公式的示范推理使得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這個公式的話,那么我們估計教師很快就要失望了。這是因為這個體積公式畢竟還是抽象難懂的,要求學生僅僅聽取教師講解就形成正確認識,加深知識的印象是不現實的。所以說,這個時候的最好辦法應該是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輔助學具的制作。我們可以引導他們通過大量的小木塊的擺放、拼湊來進行多方面的操作,在操作中去充分思考長方體中三個要素中長和寬和高之間的關系,記錄下操作以及思考過程中的點滴感悟,進行充分的合作學習以及討論交流。這樣的話,相信學生很快就能夠從中悟出三者之間的特殊關系,形成關于長方體體積的正確認識。
二、 巧用學具 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能力
縱觀人類科學發(fā)展史,我們發(fā)現,許許多多的科學發(fā)現都是從動手操作研究而來的。這是因為動手操作可以起到化繁為簡的作用,把許多原本復雜的過程劃分成諸多小段,通過逐段研究,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完成不同側面的認識、理解并逐步形成完整、統一的正確認識。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外部的學具操作來很好地過渡到認識的內化過程,使得學生能夠在表象的基礎上完成形象的操作,進而完成抽象的認識。而如果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訓練中不斷地完善自己,那么他們就能夠逐漸養(yǎng)成獲取知識的超強能力。
以教學“圓柱側面積公式”為例。數學教師就可以從皮亞杰的活動內化原理出發(fā),組織引導學生按照“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的三個步驟進行操作學習。這樣的話,學生就會從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嘗試著把圓柱的側面轉化為學習過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然后再從計算所學過圖形的面積進一步地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通過這樣的探究,學生是獨立完成公式的推導,所以說他們獲得的知識是“自己學來的”而不是教師“教給我們的”。因此,兩種教學方式方法的效果的比較也就非常明顯了。
三、 巧用學具 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認識活動決定了認識的結果。從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來看,要求他們通過單純的聽講、獨立的思考所能取得的效果明顯是不夠的。正因為如此,教育部《關于我國數學課程研制的初步設想》對我們的小學教育提出了建設性的指導意見,要求我們多多提供學生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并且通過動手操作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正因為如此,學具的使用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小學生總是活潑好動的。在學具的使用和操作過程中,他們是很容易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感情的。在這個良好的氛圍中,他們可以完成小組之間的合作,進行廣泛的討論,進而通過產生疑問,形成質疑并且最終選定適宜的思維方向和策略,以此來確保他們解決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矛盾,產生新的、正確的理解與感悟,并最終確保了學習的方向與效果。
參考文獻:
[1]林偉蓮.教具學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小學時代,2013年.
[2]魏麗雯.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具與學具的使用.教育,2015年.
[3]鄭麗真.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學周刊,2015年.
作者簡介:
詹淑柳,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山城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