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笑
歌曲是用音樂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文學,是一種來源于生活的藝術。歌唱是人們表達、交流情感的自然方式之一,也是幼兒自身情感流露的一種方式。每個孩子都喜歡唱歌,快樂的孩子更喜歡唱歌。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都喜歡跟著音樂邊唱邊跳,當幼兒心情高興時,他們就情不自禁地哼出一些曲調。因此,讓幼兒接受規(guī)范的歌唱教學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活動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要想有效地組織一節(jié)歌唱教學活動,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在歌唱教學中,經(jīng)常有這樣的認識誤區(qū):歌唱教學很容易,教師會唱,孩子跟著唱就行了。不少教師判斷教學成功的標準也停留在——記住歌詞,學會唱歌,孩子能夠唱出來就是成功。因此,歌唱教學容易演變成教師一遍遍地彈唱,幼兒一遍遍地模仿跟唱。沒有被注意到的是:在諸如此類的反復教唱模式中,孩子的積極性殆盡,有些孩子只是嘴巴動動,唱完就完事了,還有一些孩子根本不參與到活動中來。這不由得讓人思考:孩子們平常都很喜歡唱歌,為什么在上課的時候積極性卻不高呢?通過詢問幼兒,我知道了原因:孩子們覺得沒意思。在大班,一節(jié)課要上25~30分鐘,整個過程全部是坐端正唱歌,時間久了會累,會無聊,一兩次幼兒還能積極參與,時間長了,當然會對唱歌活動失去興趣。并且在這樣反復練習唱歌的過程中,師幼的嗓子容易受到一定傷害,而且歌唱活動中該有的旋律美感體驗、動聽的歌曲表現(xiàn)也消失殆盡。
所以對于要學習的新的歌唱活動,要根據(jù)歌曲的特點進行活動設計,這樣做既能減輕教師和幼兒學習新知識的負擔,還能使比較陌生、枯燥的以認知和練習為主的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和有趣味。
適用這種活動設計的歌曲特點為:歌詞的內容是直接描述動作過程或者偏于動作性。
如大班歌曲《幸福拍手歌》,原歌詞的內容為: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拍手兩次),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跺腳兩次)……
首先教師先帶領幼兒做動作游戲:拍拍手、跺跺腳等,然后教師按照歌詞的順序來引導幼兒做動作。幾次游戲之后幼兒便對歌詞的順序有了印象,在進行歌唱活動的時候就不用費力地去記歌詞,幼兒也可以沉浸在唱歌的快樂中。
適用于這種活動設計的歌曲特點為:歌詞內容簡單、多重復,并且可以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
如大班歌曲《王老先生有塊地》,原歌詞內容為:王老先生有塊地,咿呀咿呀呦。他在地里養(yǎng)小雞,咿呀咿呀呦。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教師可以直接提供新歌的第一段歌詞,并用邊演唱邊做動作表演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然后就請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新形象,教師進行改編,再逐步請幼兒改編。
適用于這種活動設計的歌曲特點為:歌詞中含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
如大班歌曲《大熊和石頭人》,原歌詞內容為:小鳥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樹林里面真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往樹林走……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并講出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后教師根據(jù)PPT課件,試把歌詞前半段所講的故事唱給幼兒聽。然后教師引導幼兒想象后面的故事是什么,并唱給幼兒聽。幼兒在聽完故事后對歌詞的內容就有了整體的感知,便于幼兒記憶哼唱歌曲。
適用于這種活動設計的歌曲特點為:伴隨著歌曲邊玩邊唱。如小班歌曲《碰一碰》原歌詞內容為:找一個朋友碰一碰,找一個朋友碰一碰,碰哪里?(鼻子碰鼻子)
教師可以領著幼兒游戲的時候唱這首歌。首先教師唱一遍,然后讓幼兒根據(jù)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幾次之后讓幼兒也試著邊唱邊進行游戲。
農(nóng)村幼兒園的硬件設施雖然比不上城市幼兒園,但是,在不同的環(huán)境氛圍中進行教學活動,所收到的教學效果也是不同的。幼兒在緊張害怕的氛圍中進行歌唱活動,是不能專心于歌唱的,所發(fā)出的聲音也不是自然美好的聲音,而且幼兒也無法從歌唱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因此,在歌唱活動中教師應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為他們提供自主發(fā)揮的環(huán)境,寓教于樂,同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歌唱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歌唱活動的快樂。所以在硬件設施不好的情況下更要創(chuàng)造出一種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
經(jīng)常鼓勵和表揚孩子可以使孩子增強自信心,心情愉快時,一些不太喜歡參與活動的孩子也會和其他孩子一樣參與其中,和其他孩子一起進行游戲。
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眼神、態(tài)度、語音、語調也都是影響環(huán)境氛圍的因素。孩子們喜歡的老師一向都是“溫柔”的老師,如果一個老師眼神兇狠,態(tài)度不認真,幼兒是很難真正融入活動,從活動中體驗到快樂的。
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應給予幼兒更多自主創(chuàng)造的機會。如在進行歌唱教學的時候,教師嘗試不用鋼琴伴奏,而是讓幼兒自己想想能用什么進行伴奏,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出對歌曲的理解。
“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我所調查的農(nóng)村幼兒園中,很多教師缺乏新的教育知識與理念。幼兒園教師承擔著教育幼兒的責任,是影響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兒童在音樂學習中并不是要去學習音樂理論,也不是去學音樂技巧,兒童是要從音樂中得到情感,得到美與善。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因此,教師首先要對音樂有感悟和表現(xiàn),這樣幼兒才能受到熏陶。所以要注意:在唱歌時,表現(xiàn)要活潑自然、有親和力、感染力;演奏彈奏樂器時要熟練,有感情。因此,教師應具備一些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
教師只有具備初步的鑒賞分析音樂的能力才能識別什么樣的音樂適合哪種年齡段的兒童,觀察到歌曲中蘊含的教育價值,選擇適合幼兒的歌曲。
幾乎在每個音樂活動的目的或過程中,都要求教師能在自身具備良好的肢體律動的基礎上,運用身體動作引導幼兒學習歌詞、節(jié)奏和感知音樂形象,以便于幼兒更直接地感受到音樂的感染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完善幼兒的音樂價值觀念。
“音樂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音樂理論素養(yǎng)”,這是許多幼兒教育專家的共識。幼兒教師的音樂理論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水平,這是對幼兒進行音樂素質教育的基礎。因此,幼兒教師需加強音樂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理論水準,并在學習音樂理論的過程中還應該學習一些教育科學的理論,使音樂教育能夠在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產(chǎn)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幼兒教師的來源和接受專業(yè)教育的層次不同,幼兒教師只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并能夠運用這些理論研究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就可以了。
通過這次調查,我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幼兒園與城市幼兒園不僅是在硬件設施上,在教學資源上也有著很大的差距。當城市中的孩子都在接受“以幼兒為主體”教育的時候,農(nóng)村的孩子們還在接受著傳統(tǒng)教學。教師無法改變園舍的硬件設施,但是可以自己努力改變自身,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歌唱活動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以上的建議都是為了孩子能都接收到規(guī)范的歌唱活動教學。農(nóng)村幼兒園仍存在的問題一時是無法解決的,需要更多的人來關心、改變農(nóng)村幼兒園。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機關第二幼兒園)
[1]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劉穎.幼兒歌唱教程[M].北京:藍天出版社,2013.
[3]孔超.靈活多樣的歌唱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9).